-
1 # 空間收納大師
-
2 # 阿娥你好
女兒剛上大學時,一個人領了一大袋子臥具,學校發的睡墊(很硬,睡三年還覺著硌的骨頭疼)、冬被夏被蚊帳、被罩被單枕巾枕套,看著女兒吃力地提著大袋子走向寢室的背影,我這個當媽的知道,不管我多不情願,考驗女兒自理能力的時候還是來了。
看著女兒寢室裡那些爬上爬下、忙裡忙外的家長,我倒是輕閒的很,女兒忙裡忙外地擦洗、收拾、輔掛自己的一方之地,我在旁邊心安理得地坐著袖手旁觀,因為這一幕在家裡經常上演,在這方面,我一向顯得很“弱”。
女兒生活自理的能力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意識培養了,從上學第一天起,收拾整理書包就是女兒自己的事兒了,順便說一句,做父母的千萬別小看自家孩子的能力,只要講明做事的方法和需要達成的目標,孩子會做的遠比家長想象的好。
從整理書包到整理書桌,到整理床鋪,到整理自己的房間,到整理客廳、衛生間、廚房,我的家務整理能力在不斷“退化”中,女兒的能力在不斷“精進”中,現在是女兒“嫌棄”我整理的不如她好,經常忍不住幫我收拾來整理去的,連出門旅遊的箱子都是女兒給收拾,從稱職角度來講,她更象我和寶爸的“小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總是叮囑來叮囑去,有時候真覺著哭笑不得,好象我們真的沒自理能力一樣。
“做家務”是孩子成人的第一步,古話說“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不是學習機器,光會考試就萬事大吉了,“做家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既勤快又能幹,是家裡不能缺席的重要成員,從而產生自信自尊,繼而自立自強,將來不僅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而且還是父母的貼心好幫手。
小貼士:放大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不足之處講明應對解決方法,情緒要始終平穩,先管好情緒後解決問題。
-
3 # 教育秀秀看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也非常感謝這個家長提問。因為有太多的小學生家長會有這方面的問題,我常常聽到家長說:“不和孩子說寫作業就是母慈子孝,一說作業、學習、學校,那就是雞飛狗跳。”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自己的東西自己不盡心?首先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不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回憶一下在小學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於父母面面俱到,替代包辦的比較多,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孩子會繼續續:“小的時候什麼都幫我,長大了順利陳章。”的想法,這也是很多學生長大以後沒有學習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小時候就知道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要求做的,父母要求這麼做,這麼學,而不是我想的。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尤其是一出生到孩子上小學這個年齡段,家長如果替代包辦的過多,孩子就容易有退縮、依賴、忽略的心理狀態面對小學的生活和學習。第二,華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希望孩子能夠達到最好。其實家長拼命的想他哪方面好凸顯哪方面能力,孩子自己整理物品的同時他會落下,希望他學習好就好,其他的由父母來包辦。但是隨著孩子年齡段兒的增長,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發生了變化,再也不是家長幫孩子收拾好,孩子學習好就行。家長希望他能夠做所有屬於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家長沒想過之前都替代了,現在突然讓他自己做,是不是要給孩子一個過程呢?
讓我說就是結果化教育,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書包,學會定鬧鈴兒,收拾作業,如果遲到了或者忘記帶作業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讓他體驗被老師指責懲罰。這叫結果化教育,當他發現不帶作業本老師會罵他,那麼他下一次一定會比家長還要專注這個事情,一定早早的把作業本放在書包裡,再也不會忽略了,只要家長不插手。我還記得在我女兒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學校開運動會,我女兒說:“媽媽一定記著明天要早到,因為我有兩個專案要參加。”結果我沒有叫她,因為我的鬧鐘沒響,我們遲到了。那個事件之後,孩子發現媽媽不靠譜,還是自己定鬧鈴吧。所以我的女兒從小就開始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她的規劃。我相信這是因為她體驗了失敗,所以她總結了經驗,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前提是父母要學會放手。
總結一下,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每天獨立收拾自己用具的習慣。第一,父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到放手,在放手之前跟孩子溝通好:“從現在開始,你的書包你做主,每天應該裝什麼,不應該裝什麼,自己來辦。”第二,讓孩子適當的體驗做不好的結果,但這樣回家後,家長要教他總結經驗。第三,學會看他的情緒,家長只做他情緒的指導師。看到他好像不高興,問他怎麼了嗎,比如孩子說:“老師說我了,因為我沒把作業本裝在書包裡。”“那你該怎麼辦?”“我明天一定要把它裝進去。”這樣把他的情緒幫他緩解下來,並且刺激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來鼓勵他完成。最後一點,做一個觀察型的媽媽而不是干預型的媽媽,只觀察他的行為,有情緒的問題幫他緩解情緒,其他的需要引導他自己去解決,鼓勵他自己去完成,最後表揚他做的還不錯。家長只要做到放手去嘗試,孩子就會慢慢的學會自己的學習用具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了。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回覆列表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收拾文具的習慣~這是一個育兒領域的問題,同時也是生活收納常見的問題之一。
整理收納需要從小培養,家長自己要做表率,讓孩子生活在整潔有規律的生活中。
家裡如果亂糟糟,孩子很難培養整潔自律的習慣。家庭環境整潔美觀,孩子的衛生習慣和自控能力會有明顯提升。
當下社會,家長們擠破頭為孩子購買學區房、報培訓班、學習各項藝術,卻很少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因此,很多孩子長大了還是個“巨嬰”,從不做家務,一切由家長包辦,結婚後,期待對方照顧自己,找了個“長期保姆”,日久生怨,離婚率也居高不下...
說的有些遠,但是的確是未來十幾年就要面臨的問題。不想培養“巨嬰”,就要從小讓孩子學會真正的自控與獨立!
我們從收拾文具這一點出發,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親身教學:幼升小是個學習環境的轉變,也是個關鍵,1-3年級的孩子應該逐漸學會自己整理文具和書包。對於環境和學習物品變化,孩子不能及時的適應。家長應該耐心地教導,並親自帶領孩子共同收拾文具書包1-2周的時間,後面就可以放手,參與並不介入,看看孩子是否能獨立地整理。
整理收納的技巧: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學習工具和教輔材料也與之暴增。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需要學習整理文具書包,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需要學會獨立整理書桌。這時家長應該介入,併為孩子採買收納文具相關用品。學習工具的補充和淘汰,應提前做好規劃,而不是等到沒得用才去著急購買。五分鐘可以採買到的東西,就不需要囤積。如果家庭附近不方便購買,應提前準備出1-2套的備用工具。而這些,需要家長操心,孩子們還沒有統計規劃的能力~
適量的教輔材料:大師上高中的時候,雖然沒上培訓班,但是父親也陪我去書店採買教輔圖書。配合孩子一起去書店,讓他自己挑選需要的書籍,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不是家長自己決定,購買過多的書籍。孩子讀不完花費精力不說,還浪費錢。
構建安靜的學習空間:雖然很多環境差的家庭也能培養出寒門學子,但是機率太低了。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孩子靜下心去讀書學習。乾淨的書桌無需多麼豪華的材料,滿足學習使用即可。配合書架和文具收納盒,定時讓孩子自己整理收拾桌子,能夠培養孩子自律的能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大多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家長們需要重視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