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談吧

    唐詩宋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澱下來的優秀文化產品,在字裡行間中我們都可以體現到古人的文化底蘊文學修養是如何之高,他們總能把一件事用短短的幾句話表達出來,在閱讀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透過詩來品味其中的意境。

    在對於類似消遣唐詩的行為,我不是很贊同的,一方面這種行為會帶偏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會給他們學習唐詩時候造成一定的壞影響。另一方面不利於唐詩源遠流長的發展。

    在學習中文專業的時候,老師特別強調唐詩宋詞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要求我們將他們的意思全部理解深透,然後我把這些文化精髓傳給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不是很贊同這種消遣唐詩的行為。

  • 2 # 藍藍湖

    大眾娛樂的時代,很多人都透過各種各樣的段子來給苦悶的生活找一點樂趣。透過各種聯想、擬音、擬人等等,把不太相干的事情聯絡到一起,比如最近很流行的"一直獨秀不是春",更有甚者延伸到了陳獨秀。

    類似消費唐詩的行為,我覺得不是很妥當。如今流傳下來的唐詩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每一首唐詩都非常有畫面感。"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體現了詩人的咬文嚼字的追求。但是很多學生中都流傳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蚊子咬,一陣敵敵畏,殺死知多少",讓很多學生失去了對唐詩美感的欣賞。

  • 3 # 傲世萬年雪

    我對“消遣唐詩”的行為並不贊同。因為唐詩是老祖宗傳下的東西,是需要敬仰的,不是用來消遣取樂用的,消遣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先人精神的一種褻瀆。

    當然了,如果是個人在無聊的情況下,偶爾拿唐詩取樂消遣,只能說是“胡言穿腸過,唐詩心中留”吧,畢竟這是個人行為,對社會造不成多大的影響;但是段子手就不一樣了,“段子手”本身已經具有了宣傳媒介的性質,他比普通人更有話語權,說出的話更有傳播力,如果他們肆意傳播這種行為,對社會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前幾天的“某某很忙”,已經受到了主流媒體的批評。其實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用“一枝獨秀不是春”形容別人很秀,這裡的秀字是透過英語“show”發展而來的,這就好像把英語強加到我們古老的中華唐詩中,是不是表明我們中的某些人對自己文化不自信呢?

    試想如果某個人每天操著一口“漢英混雜”的語言說唐詩,向你炫耀時,你是否感覺其不倫不類,特別討厭呢?!還有一個更為可怕的現象,那就是某些人在消遣唐詩的過程中傳播了不健康、惡俗、低俗的行為,這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畢竟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如果傳到了青少年耳中,對社會危害無窮!

    消遣過頭就是惡搞,惡搞過頭就是低俗,低俗過頭就是惡俗!這就是一步一步的“蝴蝶效應”,看到這裡,你會不會想,怎麼能讓這些汙穢不堪之詞玷汙我們高尚純潔的唐詩呢?!

  • 4 # 俠女畫

    說句實話,很不喜歡段子手們把唐詩改得面目全非,並在網路上進行大肆傳播。

    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是今天就偏偏有那麼一部分人喜歡惡搞唐詩,目的就是為了譁眾取寵。要說這樣做到底有什麼不好,其實如果只是個人偶爾私下為之,到是無傷大雅;可是,如果在網路上以此為樂,為贏得點選量而故意為之,就真的很噁心。尤其是對於青少年來說,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文化需要傳承,但是,拒絕惡意調侃,並以此謀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手麻木用什麼藥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