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慶好中醫

    大家都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所以春季養生對身體有好大的好處,尤其是溼氣重人,更有益處,今簡要介紹述之,供大家參考:

    1,堅持跑步晨練一小時,讓身體出汗,有利於溼隨汗出。

    2,清淡飲食,不要過食油膩,以度絕溼源產生。

    3,每次飲食要七分飽,晚飯要在晚上6點吃。4,多食青菜水果,補充維生素,防止便秘,有利於溼邪從大便排出。

    5,多喝水,每日保持8杯水,可以利尿排毒,使溼氣從小便排出。

    6,保持快樂的心態,切記不要生氣!

    7,平時不要吃零食,更不要食用甜食及油炸食品,

    8,按時休息,不要熬夜。

    9,堅持晚飯後一小時後,再去做有氧運動,也可去跳廣場舞,

    10,可以用紅小豆薏米煮粥食,可以利溼健脾,化溼利尿。

    ……等等!

  • 2 # 吳斯潔營養師

    從中醫角度,溼氣過重可能會引起易犯困疲勞、不愛動、溼疹等。春季肝氣疏洩,如沒及時養護,出現肝火大又容易引起煩躁咽痛上火等。

    正值春季萬物復甦,養肝是重點,如何祛溼且養肝呢?分享我的10點建議:

    1.飲食口味以增甘適酸,稍食辛味,健脾利溼養肝。常用的藥食材料有山藥、龍眼肉、枸杞、大棗、芡實等。具體量可以諮詢註冊營養師評估身體後開具食療方更針對性。

    2.忌過食辛辣、溫熱、冰凍寒涼食物,例如辣椒、燒烤、冷凍飲料、冷盤等,避免高油、多吃菜少吃肉。最好忌菸酒。如有過敏體質人應慎食魚、蝦、蟹等發物,避免復發。

    3.不建議盲目大量喝涼茶。南方人經常喝涼茶祛溼降火,裡面成分大多寒冷,喝多了易傷脾胃。

    4.綠色入肝,建議每天適當多吃綠色食物,例如綠豆蔬菜水果等,例如煲點綠豆湯。

    5.有時可泡菊花枸杞水等喝,幫助滋養肝腎,因每人適合的枸杞量不同,建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調整,如果有上火症狀就減少其量。

    6.適量吃含維生素A食物,例如胡蘿蔔,南瓜等,有益肝功能。適當搭配油,有利更好吸收。當然再好的食物不宜天天大量食用。

    7.每天曬曬太陽,有益提升陽氣,避免暴曬!堅持經常白天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不過避免天黑或天未亮就去運動。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鍛鍊更為安全。

    8.時常泡腳!我平日很喜歡泡腳,幫助祛溼確實有比較好的效果!不過要注意泡腳後避免受寒,不吹空調,不宜泡腳時間過長。避免吹空調。

    9.關鍵——避免熬夜,熬夜傷肝。

    10.保持好心情——調暢情志,有益肝氣疏洩!

    祝身體健康!

  • 3 # 程氏針灸程凱

    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同時也是“百病生”的季節。春季乍暖還寒,雨水較多,風邪也較旺,體內的溼氣更易集聚。青春痘、過敏性鼻炎、關節炎等疾病,都與體內溼氣有一定的關係。

    中醫認為,“溼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溼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春季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溼,將身體裡面的溼邪驅走,以免損害身體健康。

    溼邪有以下幾個特點

    1.溼性重濁:重即沉重或重著,濁即穢濁。溼性重著,溼邪侵害人體後,多見頭昏且重如裹布帛,身體沉重如負重物和關節痠痛重著等。溼性穢濁,致病後,可出現分泌物及排洩物等穢濁不清的症狀,如肌膚瘡瘍,溼疹流水,帶下黃白量多腥穢,小便渾濁,痢下膿血等。

    2.溼性粘滯:粘滯即粘膩阻滯。溼邪致病,在症狀上也可見苔膩難化,大便粘滯不爽,小便澀滯不利等症,在病程上往往較長,纏綿難愈,如著痺、溼溫、溼疹等。3.溼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溼為陰邪,容易阻遏氣的正常執行,造成氣機不暢,而見胸悶脘痞,小便短澀,大便不爽等症。脾喜燥而惡溼,故溼邪尤易損傷脾陽,脾陽受困,運化不健,水溼不布,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尿少,水腫等症。也就是說,外溼可導致內溼。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脾喜燥惡溼,如果體內的寒氣長久不得抒發,就會造成脾溼。而脾一旦被溼所困,運化就會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進而引發其他疾病。所以,給人體祛溼的關鍵在於健脾。

    健脾祛溼——陰陵泉

    脾主運化氣血,脾經不通的人氣血必定會不足,多按陰陵泉,既可以培補氣血又可以健脾袪溼。因為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五行屬水,是脾經經氣注入的地方,脾經經氣在這裡最為盛大,具有健脾化溼、通利三焦、清熱利尿的作用,是人體上非常重要的健脾祛溼利水的要穴。取陰陵泉穴的時候,要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每次按摩50下左右,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兩腿都要按摩,一般按摩兩週就可以看到祛溼的效果。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臥,在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中。

    祛溼重在溫脾陽

    當然,還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因脾陽與心陽,與腎陽密切相關,如果患者有心脾陽虛或脾腎陽虛時,當加灸心俞和腎俞。

    祛溼要防聚溼生痰

    溼邪日久,因其粘滯之性,多易聚溼生痰,此時只健脾,只利溼就不夠了,要加上化痰要穴——豐隆,建議用刮痧之法,可自上巨虛經豐隆刮至下巨虛。

    祛溼方向要向下引

    因溼邪的特點有趨下性,所以症狀多在腹、陰部及下肢出現,應加入引經穴,如腹部有溼加隱白,陰部有溼加大敦,下肢正面加厲兌,下肢背面加至陰,下肢側面加足竅陰,當刺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第一次表白應該說些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