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春天是不太容易受外感溼邪的,因為春季相對來講是個比較乾燥的季節,而且肝陽脾陽都較易升發,不易在體內積聚溼氣。
當然,萬事無絕對。如果外感了溼邪,就要做相應的調理。原則就是【溼在上焦宜燥,在中焦宜化,在下焦宜利】。
人體的溼氣,主要就是肺溼、脾溼、腎溼三類,對應上中下三焦。祛溼一定要辨證,不能因為祛區域性的溼氣而給其他臟腑器官增添負擔。
祛溼的食物、藥物分為幾類,計:苦味燥溼、芳香化溼、淡味滲溼,以及各種利溼。
1、苦味燥溼
苦味主降,適於溼邪上泛,但要注意苦味藥性多寒涼,易傷津,又多能敗胃。
藥物方面,可選擇厚朴、蒼朮、半夏、黃柏、苦參、白蔻仁、茯苓、黃連、黃芩、枳殼、豬苓、天南星、扁蓄、瞿麥等。選用時應注意寒熱。
食物方面,能【燥溼】的食物並不多,就算有這方面的功效但一般效果都不太好,不提也罷。
2、芳香化溼
芳香入脾,揮發香味可兼顧肺,許多辛香料以及水果都有此功效,但要注意糖能助溼,所以食用水果要適可而止。
藥物方面,如生薑、香菜、藿香、陳皮、佩蘭、砂仁、砂仁殼、白豆蔻、白蔻殼、草豆蔻、草果、辣椒等。這些東西也同時是烹飪常用的佐料,可以適當多吃,有很好的化溼作用。
水果方面,芒果、枇杷、荔枝、橙子等,都有化溼的作用。
同樣,選用時應注意寒熱。
3、淡味滲溼
淡滲法可兼顧中焦下焦溼氣。
淡滲的食物藥物在祛溼料裡是最多的,可以說,大部分豆類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藥物都有此功效,餘者,冬瓜、南瓜、鯽魚、鯉魚,也都有不錯的效果。茯苓、豬苓、澤瀉、冬瓜子、薏苡仁等用來泡茶,也可滲溼。
滲溼最大的問題的排溼,滲出了溼但是不排,那就一點也沒用。所以需要配伍有行氣理氣功效的食物藥物,這已曾推薦過了,橘紅、橘白、枳殼,都是不錯的選擇。
4、利溼
利溼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辨證分寒熱。另外,利溼也需要理氣。大多數利溼的食物藥物同時有清熱作用,陰性體質者,如陽虛質、氣虛質、痰溼質要慎用。過敏體質者應諮詢醫師後再用,因為大部分利溼的食物藥物都含有異蛋白。
類似的東西也早已說過,像木棉花、荷葉、魚腥草、雞骨草、淡竹葉、車前草是針對溼熱的,白朮、草豆蔻、五加皮是針對溼寒的,白茅根、薏苡仁、土茯苓、茵陳、桂枝是針對痰溼的。
不論飲食還是藥物,都可以單味用,但是單味用一定不可過久,一般一週為限,之後間隔三天。連用的話,一切祛溼物都可能傷津耗陰,因此最好合理配伍,搭配一些滋陰滋膩的東西。
其實,春天是不太容易受外感溼邪的,因為春季相對來講是個比較乾燥的季節,而且肝陽脾陽都較易升發,不易在體內積聚溼氣。
當然,萬事無絕對。如果外感了溼邪,就要做相應的調理。原則就是【溼在上焦宜燥,在中焦宜化,在下焦宜利】。
人體的溼氣,主要就是肺溼、脾溼、腎溼三類,對應上中下三焦。祛溼一定要辨證,不能因為祛區域性的溼氣而給其他臟腑器官增添負擔。
祛溼的食物、藥物分為幾類,計:苦味燥溼、芳香化溼、淡味滲溼,以及各種利溼。
1、苦味燥溼
苦味主降,適於溼邪上泛,但要注意苦味藥性多寒涼,易傷津,又多能敗胃。
藥物方面,可選擇厚朴、蒼朮、半夏、黃柏、苦參、白蔻仁、茯苓、黃連、黃芩、枳殼、豬苓、天南星、扁蓄、瞿麥等。選用時應注意寒熱。
食物方面,能【燥溼】的食物並不多,就算有這方面的功效但一般效果都不太好,不提也罷。
2、芳香化溼
芳香入脾,揮發香味可兼顧肺,許多辛香料以及水果都有此功效,但要注意糖能助溼,所以食用水果要適可而止。
藥物方面,如生薑、香菜、藿香、陳皮、佩蘭、砂仁、砂仁殼、白豆蔻、白蔻殼、草豆蔻、草果、辣椒等。這些東西也同時是烹飪常用的佐料,可以適當多吃,有很好的化溼作用。
水果方面,芒果、枇杷、荔枝、橙子等,都有化溼的作用。
同樣,選用時應注意寒熱。
3、淡味滲溼
淡滲法可兼顧中焦下焦溼氣。
淡滲的食物藥物在祛溼料裡是最多的,可以說,大部分豆類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藥物都有此功效,餘者,冬瓜、南瓜、鯽魚、鯉魚,也都有不錯的效果。茯苓、豬苓、澤瀉、冬瓜子、薏苡仁等用來泡茶,也可滲溼。
滲溼最大的問題的排溼,滲出了溼但是不排,那就一點也沒用。所以需要配伍有行氣理氣功效的食物藥物,這已曾推薦過了,橘紅、橘白、枳殼,都是不錯的選擇。
4、利溼
利溼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辨證分寒熱。另外,利溼也需要理氣。大多數利溼的食物藥物同時有清熱作用,陰性體質者,如陽虛質、氣虛質、痰溼質要慎用。過敏體質者應諮詢醫師後再用,因為大部分利溼的食物藥物都含有異蛋白。
類似的東西也早已說過,像木棉花、荷葉、魚腥草、雞骨草、淡竹葉、車前草是針對溼熱的,白朮、草豆蔻、五加皮是針對溼寒的,白茅根、薏苡仁、土茯苓、茵陳、桂枝是針對痰溼的。
不論飲食還是藥物,都可以單味用,但是單味用一定不可過久,一般一週為限,之後間隔三天。連用的話,一切祛溼物都可能傷津耗陰,因此最好合理配伍,搭配一些滋陰滋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