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李嘉誠,生於1928年。原籍廣東潮安,家境清貧。

    李嘉誠是香港風雲人物。20世紀60年代中期,香港地產業陷入低潮,李嘉誠看準時機大舉入市,由塑膠廠老闆搖身一變成為地產大王,之後長江集團急速壯大,業務伸展到世界各地。

    李嘉誠現在控制長江、和黃、長建、港燈四家上市公司,業務範圍由地產、電訊、貨櫃碼頭以至超級市場,十分廣泛。計至2000年2月15日,其集團總市值達80600港元。

    對香港人來說,李嘉誠意味著財富。早在1987年,國際權威財經雜誌《幸福》曾估計李嘉誠擁有25億美元的家產,名列世界第26位。李嘉誠榮登了“世界華人首富”的寶座。

    1992年,在備受港人關注的香港《資本》雜誌每年列出的富豪榜上,李嘉誠又以擁有38億美元的資產居榜首,被人們稱為“超人李”、“大哥誠”。

    重信篤行,行俠仗義

    1950年,李嘉誠用節衣縮食積攢的一筆錢開辦了一家小型塑膠廠,專門生產玩具和家庭日常用品。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歐洲和美洲市場出現了塑膠花熱潮。李嘉誠果斷決策轉產塑膠花,並大量生產出口歐美。

    1973年,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美國等經濟大國支援以色列入侵敘利亞的行動,大幅度減少原油產量,造成國際性石油危機。受此影響,香港塑膠業發生了原料饑荒。一些奸商乘機囤積居奇,使原來每磅不足1港元的膠粒暴漲到每磅4~5港元。許多中、小塑膠廠難以承受原料上漲所帶來的虧損,面臨停產倒閉的威脅。李嘉誠對此深為關注,四處奔波,八方遊說,採取各種措施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

    首先,他動員進口商加緊輸入塑膠原料,緩和供求矛盾;其次,從長江實業有限公司配額硬膠中拿出12萬磅,按原價出售給各廠;最後,在本公司庫存貨物中,撥出吹氣軟膠1243萬磅,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賣給各廠。李嘉誠的這一義舉使眾多中、小塑膠廠如大旱得甘霖。大家齊聲稱讚李嘉誠是“及時雨”。

    成功地實施自我角色的轉變

    抗戰時期,12歲的李嘉誠隨父母流浪到香港。15歲便在茶樓給人端茶倒水,17歲辭職去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20歲時,他用自己的7000港元積蓄,在一個破爛的工棚裡辦起了自己的小塑膠廠。工廠創辦伊始,資金少,人才缺,採購、設計施工、推銷,他都得事必躬親。用了10年的時間,李嘉誠已成為香港婦孺皆知的“塑膠花大王”、“千萬富翁”。

    下一步該怎麼辦?這是對李嘉誠的嚴峻考驗。他毅然把“工廠”變成“公司”,從事無鉅細都得他親自過問的創業者英雄式管理,轉到依靠管理專家、技術人才的“集團管理”上來。他依靠部屬進行管理,實行分級負責。李嘉誠已經認識到,企業開辦之初,企業家的艱苦奮鬥是重要的,因為這時資金缺乏,各種關係又沒建立,成功與失敗在於創業者本身下功夫多少。可是企業站穩了腳跟(注意,有的誤以為是企業的成熟),創業者初期那種“英雄式”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了,各部門的工作要靠秘書、譯員、工程師、技術人員。

    目光遠大,頭腦靈活

    李嘉誠在短短的二十幾年內從一個最低階的工廠推銷員一躍而成塑膠花大王,又成為香港地產界的超級鉅富。他的成功,與他銳利而長遠的眼光、正確的預測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1950年,李嘉誠成立了自己的塑膠廠,專門生產玩具和一些家庭用品。不過,他很快發現,塑膠花將有無可限量的市場,於是果斷地從經營塑膠玩具轉到經營塑膠花。由於預測正確,又決策果斷,李嘉誠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塑膠花市場一直旺盛到1964年,前後7年的時間,給李嘉誠帶來了數千萬港元的財富,也奠定了他未來發展的基礎。

    也就在此時,李嘉誠超人一等的眼光又瞄向了無可限量的香港地產業。儘管1964年前後,香港房地產行業多有起伏,不少千萬富翁因投資地產業而破產。可以說,當時的香港地產業處於低谷。但李嘉誠則準確地預測到:一兩年的小起伏,在整個經濟浪潮中是不足為慮的;何況香港人多地少,地皮永遠漲價,會漲到驚人的程度。於是,李嘉誠將塑膠工業中獲得的利潤不斷地投入到房地產行業中,放膽買入了大量的地皮和舊樓。由於他眼光獨到,預測準確,結果投資地產一帆風順,他的財富也直線上升。現在,李嘉誠已成為香港大亨中的首富。

    克己奉公,不謀個人私利

    雖腰纏萬貫,李嘉誠從來不炫耀自己的財富,他在自己的私房中一住就是20多年,戴的是普通手錶。他在集團中不領薪金,每年只拿640美元的董事費,沒有其他福利津貼,所有的豪華汽車、遊艇都是他自己花錢購買的,甚至午餐也從不開公賬。

    長江實業集團在1979年站穩以前,為了表示對公司的信心並節約開支,他自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

    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他兒子利用學校暑假在長江實業公司工作,曾開玩笑地對爸爸說:“我是全公司待遇最低的職員。”李嘉誠對兒子說:“不對,我才是。”他還說道:“如今我賺錢不是為了自己。”

    李嘉誠的名聲正是這樣傳揚開來,長江實業公司的信譽也正是這樣樹立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為什麼好多大齡青年都不願意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