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聯網居家已經成為了眼下一個相當主流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智慧音箱、智慧顯示屏、聯網影片門鈴、智慧家電等產品帶入到他們的生活中。現在,空客(Airbus)也打算讓翱翔天空的飛機也加入到這個陣列中。

    資料圖

    獲悉,空客將在今年年底在其A350-900飛機試飛中使用一些特殊的感測器,它們可以非常緊密地監視乘客--甚至在洗手間--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提供更好、更個性化的服務。

    根據空客公司的新聞稿瞭解到,這套系統就像一個巨大的數字監控中心,空客的“互聯體驗”將為機組成員提供大量他們以前沒有過的資料和指標。例如,跟蹤乘客上廁所的習慣,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機組人員更深入地瞭解諸如何時洗手液是否即將不足以及廁所裡的衛生紙是否即將用完等問題。

    從餐車到乘客座椅、行李架和機艙的其他部分,都將透過感測器追蹤。所有這些資料將被上傳到空中客車的Skywise系統中,空客稱其為“後續趨勢分析”。為了瞭解空客可以獲得細微細節,座椅扶手、小桌板和椅背上也將會被安裝上感測器。根據這家飛機制造商的說法,頭頂行李架上的感測器將可能會被用來更好地指示空餘空間以及展開更好的空間管理--甚至可能允許乘客在未來預訂特定的行李架空間。

    空客客艙營銷副QuattroporteIngo Wuggetzer近日在洛杉磯的一個貿易展上談到空客的這一嘗試時說道:“這不是一個概念。這不是夢。這是現實。”

  • 2 # 家人健康系統

    物聯網實際上是處於萌芽狀態,離普及還差的很遠很遠,這是一個月球上的大餡餅,就和嫦娥一樣,夢寐以求,求之不得。主要是紮紮實實做具體應用的專案太少,而忽悠人的事情太多,心情浮躁。物聯網實際上就是個技術改造的事情。這個餡餅大到什麼程度?大到幾乎各行各業又有需求,但又望不可及,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去具體實施。誰去做?

  • 3 # 一粟行空

    物聯網現在已經普及開來了,當然不能要求婦孺皆知,至少對於涉及到聯網與遠端監控的傳統行業,均以開始進行物聯網化。所謂物聯網,即物與物相連,基於雲端平臺,實現不同硬體終端之間的互相通訊,一定數量的硬體終端的集中監測與遠端控制。像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慧環保,智慧停車,智慧消防,智慧城市,新零售自助終端,無人超市,智慧工廠,智慧樓宇,智慧家居,智慧電力,智慧抄表等。所以說物聯網市場機會巨大。

  • 4 # 使用者78648226617

    物聯網的生態提議現在也在不斷完善,想必在不久的時間內應該能全面普及,現在社會發展速度一日千里,關於智慧板塊已經開始悄悄的滲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了,下剩的沒有覆蓋沒有普及的地方只剩下全國的三分之一區域了,相信智慧物聯、智慧生活離人類的生活不會太遠,車聯網、船聯網,機聯網、甚至腳踏車聯網,這些傳統行業的精英和大咖,有些已經加入進來了,有些已經加入未來商業的提前佈局……相信會越來越好!

  • 5 # 九駝鳥

    物聯網現在應用還不廣泛,隨著5G網路的發展會越來越廣泛應用於生活中。手機連線汽車智慧裝置,可以實時觀看車輛周邊情況,錄影通話等。連線智慧家電,可以遠端監控,遠端洗衣,煮飯,開關空調等這基礎應用就這些。未來無人駕駛,智慧停車,智慧機器人都會廣泛應用。

    發展歷史

    1990年,施樂公司推出的網路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是物聯網最早的實踐。

    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提及“物互聯”這一概念。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透過網路互聯”,闡明瞭物聯網的基本含義。

    2004年,日本總務省(MIC)提出u-Japan計劃,該戰略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連線,希望將日本建設成一個隨時、隨地、任何物體、任何人均可連線的泛在網路社會。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突尼西亞舉行的資訊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提出“物聯網IoT”的概念,併發布《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

    2006年,南韓確立了u-Korea計劃,該計劃旨在建立無所不在的社會(ubiquitous society),在民眾的生活環境裡建設智慧型網路(如IPv6、BcN、USN)和各種新型應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務

    2009年

    歐盟委員會發表《物聯網:歐洲行動計劃》,系統提出發展物聯網的規劃和行動藍圖。

    溫家寶總理視察無錫,提出“感知中國”計劃,拉開中國物聯網發展的帷幕。

    南韓放送通訊委員會出臺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將物聯網確定為新增長動力,提出到2012年實現“透過構建世界最先進的物聯網基礎實施,打造未來廣播通訊融合領域超一流資訊通訊技術強國”的目標。

    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執行長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同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IBM論壇上,IBM大中華區執行長錢大群公佈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IBM公司的這一構想極有可能上升至美國的國家戰略,並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2010年,吳邦國參觀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表示要培育發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確保中國在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011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該《規劃》分現狀及形勢,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1]

    概念解析

    基本概念

    物聯網是指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透過物聯網域名,將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相連線,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概念。

    基本特徵

    一、全面感知

      二、可靠傳輸

    透過無線感測器網路、短距無線網路、行動通訊網路等資訊網路實現物體資訊的分發和共享;

      三、智慧處理

    透過分析和處理採集到的物體資訊,針對具體應用提出新的服務模式,實現決策和控制智慧。

    網際聯絡

    一、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

    WSN分層拓撲結構

    無線感測器(WSN)網路是一種分散式感測網路,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檢查外部世界的感測器。WSN中的感測器透過無線方式通訊,因此網路設定靈活,裝置位置可以隨時更改,還可以跟網際網路進行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連線。透過無線通訊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網路。

    二、泛在網路(Ubiquitous Networking)

    泛在網路來源於拉丁語Ubiquitous,從字面上看就是廣泛存在的,無所不在的網路。也就是人置身於無所不在的網路之中,實現人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任何網路與任何人與物的資訊交換,基於個人和社會的需求,利用現有網路技術和新的網路技術,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泛在的,無所不含的資訊服務和應用。

    三、區別與聯絡

    泛在網、物聯網和感測網是依次包容的關係。

    感測器網路專注於物與物之間的末端聯絡,它專注於物理世界資訊的感知和採集,專注於網路的分發和匯聚效率;專注於低速高效,低功低耗。

    物聯網是面向物與物和人與物的網路,它包含多種感知單元(感測器、RFID等等),同時支援一種或幾種網路通訊方式,為現實世界提供服務和應用。

    泛在網涵蓋並高於物聯網,講求多網路和多技術融合,探索通訊和服務的無縫連線,探索人與人之間新的通訊和服務方式。[1]

    工業聯絡

    一、機對機通訊(Machine-to-Machine,M2M)

    M2M互聯

    機對機通訊(M2M)是將資料從一臺終端傳送到另一臺終端,也就是就是機器與機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對話。但從廣義上M2M可代表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對機器(Man to Machine)、機器對人(Machine to Man)、行動網路對機器(Mobile to Machine)之間的連線與通訊,它涵蓋了所有實現在人、機器、系統之間建立通訊連線的技術和手段。

    二、資訊物理融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

    資訊物理融合系統(CPS)是一個綜合計算、網路和物理環境的多維複雜系統,透過3C(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技術的有機融合與深度協作,實現大型工程系統的實時感知、動態控制和資訊服務。CPS實現計算、通訊與物理系統的一體化設計,可使系統更加可靠、高效、實時協同,具有重要而廣泛的應用前景。

    三、區別與聯絡

    M2M和CPS可以被認為是工業界對物聯網的理解、表達和展望。

    M2M偏重實際應用,強調機器之間的通訊並因此實現智慧動作和智慧聯動,是典型的車間派。

    CPS偏重系統化,注重理論聯絡實際,由上至下解決問題並有理論支撐,是典型的高工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油是如何影響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