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哏兒都幸福派
-
2 # Mark說IP
李嘉誠剛到香港時,也是在一個茶館給人當學徒開始。後來在自己舅父的廠裡打雜工,機緣巧合他覺得塑膠花有市場,就在舅父的幫助下開始創業做塑膠花,一下子就賺到第一桶金。那時他才27歲,可以說非常有眼光,後來隨著香港的發展,地產業騰飛待開發,他就開始投身地產業,逐漸成為首富。
我們可以看到並學到什麼呢?
1、所有的大成的人物,都是懂得順應時代潮流。從塑膠花到地產業,李嘉誠都看到了浪潮的來臨,並抓住了機會。
2、創業要趁早。創業就是玩遊戲先玩小的,再玩大的。李嘉誠透過塑膠花賺了第一桶金,他才能玩地產的遊戲。沒有之前的積累,根本就不會有地產大亨。
3、單點突破。創業能成都是一個點先打透,就像李嘉誠地產他做的很成功了,就算打透了,就可以向別的領域延伸了。投資、娛樂、電信後面都有涉獵。
-
3 # 開弓箭創業聯盟
李嘉誠很有能力,但過程並沒有那麼神話。他靠的是努力,是誠信,是眼界。李嘉誠最開始只是賣塑膠花等客單價很低的商品,發展到今天,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因此大部分人不要只看到別人的成功,最重要的是過程。 誠信,可能是大家都認可的,但也是最難的。
-
4 # 銘先生丨
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灣創辦長江塑膠廠。“長江”取意於“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辦廠初期,曾經出過質量事故,李嘉誠在表妹莊月明的鼓勵之下度過了難關。
李嘉誠在香港快人一步研製出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李嘉誠走物美價廉的銷售路線,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供銷合約。有的為了買斷權益,主動提出預付50%訂金。李嘉誠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公司總部由新莆崗搬到北角,李嘉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不久,他又積極開拓世界市場,併成為“塑膠花大王”。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業大廈,興建一幢12層高廠廈,正式介入地產市場;1960年,又在柴灣興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李嘉誠的事業迅速走向輝煌。
2009年,長江實業總市值約為10000億港元。
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李嘉誠排名第九,榮膺亞洲首富。
李嘉誠可謂是一個真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沒有父輩的庇廕、沒有豐厚的人脈資源,只是憑藉精明的商業頭腦與出色的決斷力在殘酷的商業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就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而現在,創業與李嘉誠那個時代相比,又多了許多便利之處,一是有國家的政策支援,二是網際網路的興起給了創業者更多的機會。所以說,瞭解了李嘉誠的創業史,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李嘉誠雖然不一定可以作為創業模版,但是卻可以給我們指明方向,鼓勵我們在艱難的創業路上前行。
李嘉誠,漢族,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祖籍福建 莆田,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
創業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透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最佳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是一種勞動方式,是一種需要創業者運營、組織、運用服務、技術、器物作業的思考、推理和判斷的行為。
根據傑夫裡·提蒙斯所著的創業教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創業創造》的定義: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結合運氣的行為方式,它為運氣帶來的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並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
回覆列表
李嘉誠三歲時,家道中落,後來父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剛上了幾個月中學的李嘉誠就此失學。在兵荒馬亂的年月,李家孤兒寡母生活艱難。李嘉誠是家中長子,不能不幫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
一位茶樓老闆看他們可憐,收留16歲的小嘉誠在茶館裡當燙茶的跑堂。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小嘉誠也抱怨過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槍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發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為太疲倦,他當班時一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地上,濺溼了客人的衣褲。李嘉誠很緊張,他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闆的訓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位客人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反而為他開脫,一再為他說情,讓老闆不要開除他。沒關係的,我看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後要記住,做什麼事都必須謹慎,不集中精力怎麼行呢?
李嘉誠把這些話記在了心間,之後,他把謹慎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久而久之,竟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什麼職業,性格特徵、生活習慣、為人處事,一見面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一切對他後來的事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後,李嘉誠辭掉跑堂的工作,從塑膠廠推銷員開始,一直幹到了業務經理。三年後,20歲的他做好了準備,要大幹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一條小溪旁,租了一間灰暗的小廠房,買了一臺老掉牙的壓塑機,辦起了長江塑膠廠。隨後,經過反覆考察,他認為塑膠花市場需求很大,於是大量生產,這為他帶來了可觀收入。
30歲的李嘉誠,已成了千萬富翁。正在塑膠花暢銷全球時,李嘉誠卻敏銳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擁入這個行業,好日子很快會過去,如果再不調整,引起的後果不只是濺溼衣褲了。有人認為他太保守了,但他認為這是經商中必須具備的素質,那就是謹慎和預見性。
隨後他找到的是房地產。60年中期,內地的局勢令香港社會人心惶惶,富翁們紛紛逃離,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當時的地產價格來算,他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但他沉著應變,仔細分析局勢。認為內地肯定會恢復安定,香港將進一步繁榮發展。在別人大量拋售房地產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行之,將所有資金都來收購房地產。
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他說: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李嘉誠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他從中獲得了雙倍的利潤。到1976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達到5個多億,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實業。此後,李嘉誠節節高升,成為全球華人中的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