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種繁殖7—8月採收變黃的壇形果託,取出種子幹藏,翌春播種,播種前用60℃溫水浸泡12—24小時,播種時先整好苗圃地,點播,或開溝條播,覆土厚度4—5釐米。注意澆水、除草,每隔20—30天施清淡薄肥一次;苗期注意排水防澇。播種苗經過3—4年培養,作為砧木使用。2、露地栽植選擇土層深厚、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小苗採取30釐米×50釐米的株行距栽植;2—3年生的中等苗按50釐米×55釐米株行距栽植。庭園內定植的大苗樹穴直徑60—70釐米,穴深40—50釐米;穴底填放腐熟的廄肥、豆餅等作基肥,在基肥上覆蓋一層土後,再將帶有土球的臘梅植株放入,填土,踩實,澆水。3、盆栽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做培養土,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墊一層石礫,在每年的初冬選擇花蕾飽滿的小株,帶土掘起,植於盆中,開花後即可陳列觀賞。平時放在室外Sunny充足處養護。4、澆水平時澆水以維持土壤半墒狀態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乾旱季節及時補充水分,開花期間,土壤保持適度乾旱,不宜澆水過多。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盆土不幹不澆;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水量視盆土乾溼情況控制。5、施肥每年花謝後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春季新葉萌發後至6月的生長季節,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秋後再施一次有機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澆水、鬆土,以保持土壤疏鬆,花期不要施肥。盆栽臘梅,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葉肥,每隔2—3年翻盆換土一次,在春季花謝後進行,同時換掉1/3的盆土。6、整形(1)喬木狀樹形。在幼苗期選留一枝粗壯的枝條,不進行摘心培養成主幹。當主幹達到預期的高度後再行摘心,促使分枝。當分枝長到25釐米後再次摘心,使其形成樹冠,隨時剪除基部萌發的枝條。(2)叢狀樹形或盆栽。幼苗期即行摘心,促其分枝。冠叢形成後,在休眠期對壯枝剪去嫩梢,對弱枝留基部2—3個芽進行短截,同時清除冠叢內膛細枝、病枯枝、亂形枝。對當年的新枝在6月上中旬進行一次摘心。園藝造型一般萌芽時動刀折整枝幹,使之形成基本骨架。至5—6月份可用手扭折新枝。基本定型後,還要經常修剪,保持既定型式。7、修剪(1)生長季抹芽、摘心。臘梅葉芽萌發5釐米左右時,抹除密集、內向、貼近地面的多餘嫩芽。在5—6月旺盛生長期,當主枝長40釐米以上,側枝30釐米以上時進行摘心,促生分枝。在雨季,及時剪去雜枝、無用枝、亂形枝、擋風遮光枝。(2)花前修剪。在落葉後花芽膨大前,對長枝在花芽上多留一對葉芽,剪去上部無花芽部分,疏去枯枝、病蟲枝、過弱枝及密集、徒長的無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根孽。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掉花芽。(3)花後補剪。疏去衰老枝、枯枝、過密枝及徒長枝等,回縮衰弱的主枝或枝組。對過高、過長、過強的主枝,可在較大的中庸斜生枝處回縮,以弱枝帶頭,控制枝高、枝長和枝勢。短截一年生枝,主枝延長枝剪留30—40釐米,其他較強的枝留10—20釐米,弱枝留一對芽或疏除。花謝後及時摘去殘花。8、山野採掘採用山地野生臘梅老根樁下地培育,製成蠟梅古樁,較為普遍,收效亦快。選取多年砍伐萌生的老樹樁,掘回後,注意保護根系,修剪枝條。選擇光照適中,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進行“養胚”,成活後移至盆內培育。如是狗蠅梅老樁,則可選素心臘梅進行嫁接,成活後即可按需加工造型。擴充套件資料臘梅適應性強,喜溼潤和Sunny充足的環境。較耐寒,冬季氣溫不低於-15℃就能安全過冬,耐旱和耐半陰,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怕風、忌水溼,發枝力強,耐修剪。喜疏鬆、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生長適溫10~15℃。冬季耐-15℃低溫,但花期遇-10℃以下低溫,開放的花朵就會受凍害。發枝力強,耐修剪。 分佈範圍野生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廣西、廣東等省區均有栽培。生於山地林中。日本、北韓和歐洲、美洲均有引種栽培。
1、播種繁殖7—8月採收變黃的壇形果託,取出種子幹藏,翌春播種,播種前用60℃溫水浸泡12—24小時,播種時先整好苗圃地,點播,或開溝條播,覆土厚度4—5釐米。注意澆水、除草,每隔20—30天施清淡薄肥一次;苗期注意排水防澇。播種苗經過3—4年培養,作為砧木使用。2、露地栽植選擇土層深厚、避風向陽、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小苗採取30釐米×50釐米的株行距栽植;2—3年生的中等苗按50釐米×55釐米株行距栽植。庭園內定植的大苗樹穴直徑60—70釐米,穴深40—50釐米;穴底填放腐熟的廄肥、豆餅等作基肥,在基肥上覆蓋一層土後,再將帶有土球的臘梅植株放入,填土,踩實,澆水。3、盆栽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做培養土,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墊一層石礫,在每年的初冬選擇花蕾飽滿的小株,帶土掘起,植於盆中,開花後即可陳列觀賞。平時放在室外Sunny充足處養護。4、澆水平時澆水以維持土壤半墒狀態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乾旱季節及時補充水分,開花期間,土壤保持適度乾旱,不宜澆水過多。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盆土不幹不澆;夏季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水量視盆土乾溼情況控制。5、施肥每年花謝後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春季新葉萌發後至6月的生長季節,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追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混合液;秋後再施一次有機肥。每次施肥後都要及時澆水、鬆土,以保持土壤疏鬆,花期不要施肥。盆栽臘梅,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葉肥,每隔2—3年翻盆換土一次,在春季花謝後進行,同時換掉1/3的盆土。6、整形(1)喬木狀樹形。在幼苗期選留一枝粗壯的枝條,不進行摘心培養成主幹。當主幹達到預期的高度後再行摘心,促使分枝。當分枝長到25釐米後再次摘心,使其形成樹冠,隨時剪除基部萌發的枝條。(2)叢狀樹形或盆栽。幼苗期即行摘心,促其分枝。冠叢形成後,在休眠期對壯枝剪去嫩梢,對弱枝留基部2—3個芽進行短截,同時清除冠叢內膛細枝、病枯枝、亂形枝。對當年的新枝在6月上中旬進行一次摘心。園藝造型一般萌芽時動刀折整枝幹,使之形成基本骨架。至5—6月份可用手扭折新枝。基本定型後,還要經常修剪,保持既定型式。7、修剪(1)生長季抹芽、摘心。臘梅葉芽萌發5釐米左右時,抹除密集、內向、貼近地面的多餘嫩芽。在5—6月旺盛生長期,當主枝長40釐米以上,側枝30釐米以上時進行摘心,促生分枝。在雨季,及時剪去雜枝、無用枝、亂形枝、擋風遮光枝。(2)花前修剪。在落葉後花芽膨大前,對長枝在花芽上多留一對葉芽,剪去上部無花芽部分,疏去枯枝、病蟲枝、過弱枝及密集、徒長的無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根孽。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掉花芽。(3)花後補剪。疏去衰老枝、枯枝、過密枝及徒長枝等,回縮衰弱的主枝或枝組。對過高、過長、過強的主枝,可在較大的中庸斜生枝處回縮,以弱枝帶頭,控制枝高、枝長和枝勢。短截一年生枝,主枝延長枝剪留30—40釐米,其他較強的枝留10—20釐米,弱枝留一對芽或疏除。花謝後及時摘去殘花。8、山野採掘採用山地野生臘梅老根樁下地培育,製成蠟梅古樁,較為普遍,收效亦快。選取多年砍伐萌生的老樹樁,掘回後,注意保護根系,修剪枝條。選擇光照適中,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進行“養胚”,成活後移至盆內培育。如是狗蠅梅老樁,則可選素心臘梅進行嫁接,成活後即可按需加工造型。擴充套件資料臘梅適應性強,喜溼潤和Sunny充足的環境。較耐寒,冬季氣溫不低於-15℃就能安全過冬,耐旱和耐半陰,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怕風、忌水溼,發枝力強,耐修剪。喜疏鬆、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生長適溫10~15℃。冬季耐-15℃低溫,但花期遇-10℃以下低溫,開放的花朵就會受凍害。發枝力強,耐修剪。 分佈範圍野生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廣西、廣東等省區均有栽培。生於山地林中。日本、北韓和歐洲、美洲均有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