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風影像

    攝影藝術是光與影的造型藝術,一個成功的攝影家,也就是一個光影學家。一幅幅的優秀攝影佳作,都離不開光的塑造和表現。可見,光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

      一、光在攝影藝術中的效應

      攝影使用的光感材料必須透過光源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光線在攝影中不僅用來照明被攝物體,它還擔負著傳遞被攝物體的資訊,在這方面它起著橋樑和媒介的作用。例如,被攝物體形狀、體積、數量,色彩、質感、空間深度感等資訊,以及被攝物體影調的明暗配置、畫面氣氛、層次等諸多方面,都必須透過光線的效應才能表現出來。所以,攝影者不能單純從表像觀察到光、而要在實際的構思中去靈活運用光。在一個被攝物中,不同採光的角度、照度,得出的效果各異。然而。我們必須掌握光在攝影中的效應和“光感”,善於運用,感覺敏銳,是攝影者應有的本能,畫家靠手中熟練的畫筆來描繪物體,攝影有憑著運用光線來表現被攝物。因此,光是攝影的靈魂,完成攝影的過程需要光,表現攝影藝術本質依靠光,正確地認識光線,摸透光的變化規律,瞭解它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在攝影藝術創作中充分去運用,才能做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

      二、光對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

      攝影藝術是造型藝術,光對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攝影創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識,調動“光”的造型手段,才能達到它的藝術效果。攝影中被攝物體在畫面中的再現,要透過光作傳播媒介,光線對攝影的造型表現,環境氣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達,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大自然中,光是千變萬化的,複雜微妙的。一天當中,Sunny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強弱, 就會在攝影造型中帶來不同的效果。例如,太陽會升至或降至15度,也就是早晨或黃昏的時間,其特點是太陽入射角度小,光對景物照射垂直面受光面積大,物體產生投影較長,受光面與陰影面反差大,光線強度小,較柔和。在這種光線條件下,選用逆光、側逆光拍攝,容易獲得明顯的空氣透視感,畫面呈現氣氛濃烈,富有詩意的造型效果。當太陽與地面的光照度成20度至60度的時候,這種光線的特點是入射角適中,光線方向性明確,亮度變化小,造型效果好,光影移動慢,色溫適中,這時正是攝影的黃金時間,此時拍攝景物清晰,影調明朗,層次豐富,有利於景物在造型上表現出立體感,空間感和質感。這時選擇不同方向的光線造型,使景物能獲得色調分明,層次豐富,線條剛勁,光線明快的效果。

      當光照度成70度至90度的時候,Sunny正午,光線垂直下照,物體只能頂部受光多,垂直面受光少,使景物照度明暗反差大,層次缺少,透視效果差,物體造型缺乏立體感。所以,在攝影造型效果上較少運用這種頂光。

      從一天裡直射Sunny的光線變化,對造型帶來的效果不同,我們可以選擇採光的方向對造型進行設計。根據拍攝採光的方向與太陽照射物體方向的不同,採光的方向基本劃分為順光,側光和逆光,這三種採光的不同,在攝影造型中同樣產生不同的效果和影響。

      順光對攝影造型的表現力使物體受光面均衡,能全面表現物體的質感,影調配置主要主要靠物體本身的色調來完成。但順光一般不利於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影調較平淡單調,層次感弱,缺科學家起伏明暗的視覺節奏效果,更不宜表現空間感大,物體數量眾多的景物造型。

      側光對攝影造型的表現力較強,能使物體受光面與明暗面明顯表現,畫面明暗配置和反差鮮明清晰,物體層次豐富,空氣透視現象明顯,有利於表現物體的空間深度感和立體感,是攝影造型效果比較理想的光源。但在運用時,要注意受光面與明暗在畫面造型中所佔比例。

      逆光在攝影造型表現中能表達空間深度及環境氣氛的烘托,表現空間透視的效果,有利於勾畫物體的輪廓線條和表現物體的數量,在構思運用低調畫面來表現物體造型藝術效果更佳,但切記要運用暗背景來烘托主體。當拍攝物體的特寫或近景時,最好正面運用補光辦法,使物體正面的質感更好地表現,曝光則定以正亮度為宜,使造型效果更好。

      正確地認識光線,掌握它的變化規律,瞭解它對攝影藝術造型表現力,是攝影者在“光感”修養中的必由之道。攝影創作中的用光是千變萬化的,靈活多端的,但是它本能是不能忽視的。光是攝影的根基,實現攝影的技術過程透過光,達到攝影的藝術本質離不開光,攝影的藝術是光與影的藝術。沒有光就不能獲得影調,也就不能形成攝影藝術形象。所以,我們在攝影構思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識,調動光的造型作用,充分發揮光在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

      三、光對色彩還原的要素

      光在彩色攝影中對色彩正確還原是起著直接的因素。光與色彩有著密切的內在關係,總的來說,有光才有色,色從光來,又與光變。道理很簡單,人在光線下能清楚地分辨物體的顏色,如果在沒有光的黑暗中,什麼顏色也難以爭辨出來,這是因為色彩要透過光線的照射才能呈現。光作用於人的視覺,才能使我們感受到那些顏色的感覺。在複雜的彩色攝影中,色彩正確的還原和再現是彩色攝影的成敗關鍵,光對色彩正確的還原有三點的要素,一是光源的性質

  • 2 # 攝影小鈺

    攝影中的環境有兩個說法:一個是相機裡面設定的環境模式,這個通常指的是一個相機拍攝時候的曝光補償,有些相機是指白平衡。

    另外一個就是拍攝場景,這個則是交代一個故事發生的地方。

    相機裡面的設定場景,是一個智慧補償,也就是一個效果;拍攝場景則是襯托故事的發展和主題。舉例子就是(圖一)交代的場景就是一個房間拍出的人,圖二就是湖面和樓房是一個場景,交代的是一個人在划船。圖3圖4說的是一個相機裡面的場景設定,一個是熒光條件,一個是日光條件的場景下排出來的效果。

    這樣的回答,能幫到你沒?

  • 3 # 哼一首小調調

    光影在攝影中作用

    光就是光線,攝影的靈魂就是光線。光線在攝影中起到塑造被攝物質感、形體作用,如果被攝物是人,也起到塑造性格、神態、情緒等作用。影其實是光的附帶屬物而已,沒有光也沒有影,主要起到一個方向感和空間感的作用。

    在攝影中,光影的變化是依據被攝物來調整的,即使被攝環境有著不可主觀改變的情況,也要根據情況適時主觀調整,每一種光影的變化都有著它的作用

    光影作為我們現實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一種事物,我們對光影的接觸非常多,瞭解也比較廣。客觀物質世界能夠被人的視覺感受,靠的是光的作用,然而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同樣依賴於光影。有了光,攝像機就能進行正常的拍攝工作;有了光,所拍攝的被攝體就能呈現出多面的不同的畫面形象;有了光,我們想要表達和表現的主題、思想就能被賦予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可以說,影視藝術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用光影在作畫,用光影在寫意。銀幕畫面上的影像的形狀、輪廓、結構、色彩、明暗、情調等,均受光影的作用和影響。在電影中光線不僅給予畫面上的形象以物質生命,而且賦予了它們藝術生命。

    在影視作品中,光影不僅僅是呈現客觀事物的物質基礎,而是一種畫面造型語言。光影在畫面造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是攝影造型中常用的基本手段。在影視創意中要有“光影”的造型意識,調動“光影”的造型手段,才能達到藝術效果。在影視作品中,透過光線的變化可以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形式感、空間關係以及質感;塑造角色性格特點、心理變化。以光影做傳播媒介,運用光影的形態,動與靜、虛與實、輕與重來改變人的視覺概念,創造一種新的美學意境,渲染環境氣氛,表達思想感情,為畫面造型增添新的藝術魅力。因而,在影視創作過程中,要在瞭解光影基本特性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自身的想象空間,擴大光影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首先,光影可突出事物的空間和立體感,增加畫面的層次和質感。

    利用光影揭示所描述物件的空間範圍、周圍環境和透視關係,創造空間感。利用場面排程、色彩、影調、攝像機的運動在二度平面上創造三度空間是達不到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利用光影的變化才能體現出縱深空間感來。此外,光影還在畫面構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光線決定著畫面的色調,影響被攝體表面質感的再現。例如拍攝海洋、沙漠、雪景等特殊景物時,由於景物本身起伏較小,在直射條件下反差極小,缺乏層次和質感,如能有效利用光影的變化,使沙漠的波紋、雪地的起伏、海洋波浪的光影突出,就可以使這些景物的層次和質感增強。

    在電影《星球大戰》中,對所攝物件空間感和質感描述最為形象突出的是對西斯大帝面部的拍攝。影片中,西斯大帝作為黑暗勢力僅存的力量,由於自身年齡及體力的緣故,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年老虛弱但又充滿邪惡力量的人物。影片中西斯大帝臉部佈滿褶子,紋路清晰可見,眼窩深陷而又充滿血色,加上其頭部所帶的帽子,使其臉部始終處在陰影之中,這就從整體上給人一種猙獰邪惡陰暗的感覺。影片透過對其面部的空間感及質感塑造,完整的將這個人物的性格及年老體衰的一面展現給觀眾,也正是由於其自身的虛弱,他才會不斷尋找新的爪牙,蠱惑正義的一方走向邪惡。因而在影視作品中,透過對光影的有效設定和利用,突出所描述物件的空間感和質感,表現物件的特質,以此將更多的資訊呈現給觀眾。

    其次,渲染環境,烘托氛圍,塑造人物形象

    利用光線渲染和烘托環境,形成特定的藝術氣氛。合理的光影設定可以營造一定的環境氛圍,例如陰冷的牢房中,地面上鐵欄的光影使人壓抑。在影視作品中應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巧妙合理地利用光影構成情調,喧染氣氛。而人物形象是影視敘事的主體,影視人物形象不同於文學的人物形象,他是活動的視覺化的形象,除了演員的表演和服、化、道造型以外,光影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著關鍵作用。攝影光線不僅應該可以刻畫出人物的氣質和性格,還應該呈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的矛盾與衝突,而這正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和動力。

    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運用光影來塑造電影中運動變化的人物形象,具體來說就是人物造型光的整體設計,這裡涉及敘事、情節、時空、環境、氣氛和角色心理等諸多因素,即需要統一,也需要變化。在影片中,用光對於攝影師刻畫人物,塑造人物性格特點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會根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設計某種特定的光效。《星球大戰》中則很好地利用了光影的變化來塑造主人公安納金的成長變化。年幼時的安納金作為奴隸不斷為追求自由而努力,在影視創作過程中,則以亮麗的光線為主,對其臉部的拍攝透過正面光線的加強也體現出一個幼年兒童的天真與天分。這些從整體上塑造了少年安納金追求自由、解放及成長的人物形象。隨著年輕的絕地武士的不斷成長,在與西斯大帝的不斷接觸與迷惑下,在塑造青年時的安納金時,對其光線的運用開始轉向暗淡半陰影狀態,整個故事給人以陰鬱黑暗的感受,在光與陰影的轉化過程中,體現著該人物心理的變化,由於自身認識的不足以及不當的追求,安納金逐步受西斯大帝迷惑,開始有Sunny走向陰暗,最後電影在展現安納金人物的時候,開始主要使用陰影來塑造,在此階段,安納金也徹底走向了背叛邪惡的一面。故事的發展總有轉機的一面,走向邪惡的安納金並沒有使絕地武士徹底失去希望,在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中,安納金的兒子——小天行者盧克出現,透過盧克的感化,是安納金再次發現內心深處善良的存在,也正是在整個故事的結尾,年輕的盧克將父親感化,安納金從此覺悟,將西斯大帝推向地獄,故事結尾父子相認的時候,當安納金摘下面具,再次露出自己本身的面目的時候,電影將正光打向安納金的臉部,雖然面部醜陋,但是已經沒有了之前的陰鬱,展現給觀眾的是為人父親的善良的一面。可以說故事在塑造主人公安納金時,由光亮變為陰影,再由陰影走向光亮,展現出安納金的心理變化,人物從正義走向邪惡,再由邪惡轉會正義,運用光影很好的塑造了人物。

    總之,光影作為視覺元素,在影視作品中不僅起到還原事物原貌的作用,而且是完善影視作品造型的一種重要藝術手段,它可以創造影片節奏、環境氛圍、藝術風格,同時也被用來展示和刻畫人物性格,甚至也可以被用來表達思想主題。光影在影視藝術造型中的作用如此之大,要有效充分的對光影加以利用,還應掌握光影自身的屬性、特徵、變化規律及變化中的特定形態,捕捉光影在影視構圖中蘊含的審美要素。

    有人說攝影攝像就是光影的藝術,光影對攝影攝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為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攝影、攝像越來越凸顯出它在檢察偵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廣大檢察系統的技術人員不斷學習,掌握過硬的攝影攝像技術。透過這些年的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如果想要拍攝出好的圖片影像效果,除了對攝影、攝像器材本身效能的熟練掌握,更應該在攝影、攝像過程中注意對光線、鏡頭處理等方面進行熟練運用。下面我就淺談一下自己在攝影、攝像過程中對光線運用的一些感悟和看法。

    光線在電視畫面造型中有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作為一名攝影、攝像工作者,在工作中須臾也不能離開光線,離不開對各種光線所構成的特定畫面造型效果的甄別、判斷和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光的基本特性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一、我們把世界上的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兩大類

    自然光源是指自然界固有的非人造光源,諸如天體(日、月、星等)光源。人工光源又可分為火焰光源和電光源兩類。在電視攝像中,除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中的火焰光源之外,對電光源的開發和利用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具體到攝影、攝像用光,室外拍攝雖多采用日光照明,但有時也需要用適當的電光源作補充;室內拍攝在很多情況下都要依靠電光源來進行照明,以完成拍攝任務。

    二、按照光的照射特點我們把其分為三種狀態

    第一種是直射光線;直射光線是指在被攝體上產生清晰投影的光線。諸如晴朗天氣下的Sunny、聚光燈照明都屬於直射光線。第二種是散射光線;散射光線是指在被攝體上不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比如Sunny經雲層遮擋形成的散射天光,經柔化的燈光照明都屬於散射光線。第三種是混合光線。混合光線是指既有直射光線又有散射光線的混合照明光線。在實際的拍攝現場這種光線經常出現,它具有上述兩種光線的特點並有較完美的造型性。

    三、按照光的照射方向我們又把光具體分為:順光、側光、逆光三種光線形態

    (1) 順光:即光源從攝像機方向照明被攝物件,其影子直接投在背光面而被遮沒,被攝物件表面均勻受光,畫面上看不到較暗的調子及由暗到亮的影調變化,能較好地表現景物固有的色彩,構成一種平調照明。順光照明由於能防止多餘的或干擾性的陰影,因而用以表現人物面部,能掩飾面板皺紋和鬆弛的部分,能使人物顯得年輕。順光用來處理雜亂的場景可使畫面背景顯得較為乾淨和明亮。順光照明由於不能透過光線形成影調變化,因而不適於用來表現物體的立體形狀和表面質感。它不適宜表現大氣透視現象,被照明物件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不強。

    (2) 側光:即當光源照射方向與攝像機鏡頭光軸方向成左右90’角時,被攝物件受光面和背光面各佔一半,投影於一側。被攝物件會形成由亮面到次亮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和次暗面等一系列極為豐富的影調變化,層次感和立體感較強。側光不僅突出了物體表面的細微起伏和凹凸不平的變化,而且使整個被攝物投射出很長的誇大了的陰影。表面粗糙的物體在側光照明下可獲得鮮明的質感。在場景布光中,用側光容易得到明暗對比強烈、景物亮度反差較大的畫面效果;在表現人物的全身形體動作時,側光所形成的光影對比能加強人物動作的力度。但如果用側光表現人物的頭部,其整個外貌可能會由於某些部位的突出或隱沒而變形。

    (3) 逆光:即當光源照明方向與攝像機鏡頭方向相對,並處於被攝物件身後時,被攝物件處在逆光狀態。此時光源、被攝物件和攝像機形成了約為180‘ 的水平角。除一條明亮的輪廓線外被攝物件正面看不到受光面,只能見到背光面。如被攝體是半透明或透明的,那麼被逆光透射的被攝體在畫面上顯得更加明亮,色明度大大提高。例如:暗黃色的樹葉在逆光下變成了金黃色、明黃色。逆光照明能突出在暗背景中的被攝物件的輪廓線條,形成暗背景、亮輪廓、暗表面的強反差畫面。逆光還能加強大氣透視效果,增強畫面的空間感。

    以上我們詳細介紹了光的基本特性,認識光的基本特性是為了在工作中更好的利用光,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在攝影、攝像中的具體用光特點。

    (1) 時間上:圖片記錄的僅是瞬間的光色變化,只要瞬間中光線滿足了造型要求,就能得到一幅完美的影象。因此,許多新聞攝影常用閃光燈等瞬間光源來進行現場實拍照明。電視畫面記錄的是一段時間的光色變化。它不僅對光源產生了時間上的可持續性要求,而且還涉及到光色正確還原和影調、色調銜接等問題。所以,瞬間光源是不能用作電視用光的光源的。電視用光透過記錄一段時間內的光色、影調變化,形成了圖片所無法表現的動態的光影節奏。比如說,在一天之中太Sunny的色溫是隨時間而不斷變化的,你在早晨用色溫為3200K 的人工光源對所拍人物補光,到了中午還用它補光就要發生偏色的問題,因為這時的Sunny色溫已升到5500K 左右。再比如,同一個鏡頭裡剛剛還是Sunny普照,轉眼雲層遮住了太陽,光線就由直射光轉變為散射光效果。諸如此類的情況在電視用光中可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2) 空間上:圖片記錄的是照相機確定了拍攝方向和角度之後,拍到的相對固定的物件和空間圖片。因此說,圖片攝影師的選擇要受到很大的侷限,他往往要重點考慮好拍攝的方向、角度和一種拍攝情況。電視攝像則隨著被攝主體的移動和攝像機的運動,畫面表現的空間是多樣化的。拍攝方向和角度可能始終處在變化之中,畫面內的光影結構及影調、色調也會隨著畫面表現空間的變化而變化。這就對電視攝像人員的光線造型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電視用光是個動態的變化過程,甚至帶有較強的不可預知性,攝像師在選擇、處理光線時就必須隨時隨地考慮畫面表現空間、方位等的變化對畫內光影結構的影響。如在同一間Sunny照射下的房間裡,有的角度能看到明顯的影子,空間顯得明朗;而有的角度則看不到影子,空間顯得暗淡。我們在拍攝時或許會面臨這兩種不同角度的選擇問題,或許要在移動攝像中先後經過這兩種角度的造型空間進行曝光上的調控,等等。

    (3) 造型上:圖片攝影造型對光線的要求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光線的造型作用凝聚在拍攝的瞬間之點,一般沒有新的變化,是一次完成的。電視畫面對光線的要求則要複雜而多樣,光線隨著環境、被攝主體、機位甚至光位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畫面的造型效果,並使之發生變化。例如:一個人從陰影中走進光線明亮的區域,他的形體輪廓和表情動作由不清晰變成清晰,服裝由消色變成色彩鮮明,顯然,人物造型在一個畫面中形成兩種效果。這種由於光線原因造成的造型上的變化,在單畫幅的照片中是無法見到的,而在電視畫面中,它是強化光線塑型效果、改變畫內影調結構、渲染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等常見的方法。

    總之在攝影、攝像的多種造型元素中,光線是第一位的元素。不僅是因為光線是電視畫面造型藝術的基礎,而且光線還有著其它造型手段無法替代的造型作用和藝術表現力。攝像師必須能夠準確地觀察並運用光線,正確而有效地選擇光線效果以及運用各種照明效果是攝影、攝像過程中的的一項重要環節。

  • 4 # 腦攝狼圖事界

    在攝影創作中,拍攝主題、主體、環境、色彩、構圖等是非常關鍵的幾個方面,拍攝的時候,拍攝者在每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只有將每個環節都做到更好,拍出來的攝影作品才有可能更好。

    1、對攝影中的環境理解

    拍攝環境,個人理解應該是比較廣義的,可能是指天氣情況、場景元素、光線狀況、拍攝氛圍、以及拍攝條件等,而不能侷限的理解為拍攝背景。因此,理解好了拍攝環境,對我們的拍攝很有好處。

    2、拍攝環境中天氣的作用

    曾經有攝影者說,攝影就是靠天吃飯,我想這只是針對於某些拍攝題材而言,比如拍攝商業外景人像,一般來說說需要晴朗的天氣,進行拍攝更好。除了有利於拍攝而外,並且拍攝的效果會更加通透,色彩會更加鮮亮。

    3、拍攝環境中場景元素的作用

    拍攝中的環境,也可以說是對場景的選擇,或者說是拍攝背景的選擇。其元素和色彩要與拍攝的主題吻合,有助於拍攝主體的突出,對主體起著襯托作用,對畫面且有烘托氣氛的作用。

    4、拍攝環境中光線的作用

    有光才有攝影,光線在攝影創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光線好與否,直接影響到我們攝影作品的質量,比如色彩的飽和度、明暗度、對比度、曝光度、以及拍攝主體的立體感等。當然,光線的運用,對於拍攝者來說,也是非常考驗技術技巧的。

    5、拍攝環境中氛圍的作用

    拍攝氛圍就是拍攝場景中的氣場感,尤其是在拍攝人像的時候,需要一個活躍、輕鬆、愉悅的拍攝氛圍,這樣拍攝模特才能更好的演繹拍攝主題。

    6、拍攝環境中拍攝條件的作用

    我們常常在拍攝的時候,由於條件有限,會導致曝光不好,拍攝的角度不好,構圖不滿意,這也應該是拍攝環境中的因素。

    總之,攝影中的環境是多方面的,不僅僅侷限於拍攝背景,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拍攝主題選擇好環境,利用好環境,拍出滿意的攝影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吃的三豆湯是哪三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