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湘居士__

    自春秋後期商祖范蠡與白珪始高貿逐步形成,以先在街路兩邊地攤商品交易起步的,後發展成貨幣交易。但為了限止商人發展,政府規定商人上市必須一足穿黑一足穿白的鞋子,明示奸商人群。所以後人一直以士農工商稱呼,商乃末位。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晉商主要是做外貿起家的。

    晉商曆史開啟於宋朝,因為燕雲十六州被割讓,山西在北宋時代成為溝通宋遼的前線。晉商做的是宋遼之間的互市貿易,利潤很高,而且別人根本插不上手。

    元代中國是一個商業大帝國,蒙古的擴張打通了中國到歐洲的商路,晉商也參與了這一繁盛時代。

    明朝,政府閉關鎖國,外貿封閉,只有少量走私。晉商的商幫在明朝形成,山西依靠礦產富甲天下。

    清朝是晉商發展的黃金時代,俄羅斯發展起來,晉商開發了從福建到莫斯科的萬里茶路。外貿是晉商的主要優勢。後來到鴉片戰爭,很多華人還相信西方人依靠中國茶葉生活,沒有茶葉就會死。這都是茶葉貿易繁盛給人們留下的印象。

    除了茶葉,還有布匹,人參,銅器,百貨等,晉商的腳步遍佈了世界很多個國家。

  • 3 # 吉家凡

    我們現在所說的晉商,是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

    雖然山西地處內陸,但晉商的足跡並不限於山西境內,有不少晉商涉足外貿業務。我本人不是研究晉商的專家,只能轉述別人的觀點。

    趙汝泳在《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89年第5期發表論文《晉商在外貿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晉商的外貿活動進行比較系統的論述。

    據《山西省地方史研究》第二輯“明代會(匯)票制度和山西票號”中記述:“商品經濟的發展,刺激商人從國內產品的交換擴大到本國的土產輸送到海外,以換取葡萄牙、西班牙人的銀兩……擁有鉅額資金的商人中以徽商和晉商最為著名。”

    據順治版《潞安府志》記載:“在昔(明代)全盛時、其登機鳴杼者,奚啻數千家。彼時物力全盛海內殷富,貢篚互市外,舟車輻輳者轉輸於省直,流衍於外夷,號稱利藪”。

    清代以來,山西商業鼎盛,資力雄厚,大有左右全國金融之勢,在稱雄於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向海外開拓市場,東赴日本、西抵俄國,形成了山西對外貿易的兩大商幫,即“駝幫”與“船幫“。

    中國的輸俄商品,大都是由山西商人組織的,具有壟斷性質。為適應鉅額商品運偷的需要,山西對俄貿易商幫都擁有大批馬匹、駱駝、牛車,時稱“駝幫”與“車幫”,這就是著名的山西外貿“駝幫”的來歷。他們從大半個中國範圍內販運來的茶葉、絲綢、土布、瓷器、手工藝品,以及本省的銅鐵製品、米穀、菸葉、釀造品等,輸往中俄邊境的“恰克圖”貿易市場,與俄國的毛、呢絨、五金、家畜、玻璃器皿等貨物相交換,然後再銷往全國各地。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的眾多商號中,經營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首推山西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家,自常萬達於乾隆時經營該項貿易開始,子孫相承,歷經一百五十多年。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大量侵入中國,輸出輸入商品逐步改由海上進行。加上俄幣貶值,”駝幫“也逐漸衰敗。

    “船幫”的出現,始白康熙中期,由山西介休縣皇商範毓馥並其端,並以其家族的對日貿易為主要代表。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清政府批准範毓馥等皇商承包對外採買銅礦的請求,從此,以範毓馥為主的代表人物承辦了具有壟斷性質的大規模的中日貿易。經營前期,滿載著中國生絲、綢緞、藥材、蜜餞、糖霜、書籍等特產和換回日銅的船隻,浩浩蕩蕩地來往於太平洋上,每年將數百萬斤日銅運回中國,最高年份高達600多萬斤。

    可惜的是,由於日銅供應數量減少,銅價過低等原因,到1783年,范家共虧損一百五六十萬兩銀子,被清政府滿門查抄,家產充公,清濟被囚,棄如敝履。範氏前後經營長達七十多年的東洋日銅貿易,就這樣被腐敗的清王朝扼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QG冬冠語音放出,Fly和一諾戰術互換,QG扇巴掌細節公佈,Fly強制妖刀自扇,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