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豬豬大師
周亞夫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並不是那麼無敵。他向東攻打吳楚的戰略是:“楚兵彪悍迅捷,難與爭鋒。不如讓梁國作為漢朝的屏障,去和楚國打消耗戰。而漢兵阻斷其糧道。就可以平定。”並親自向景帝請旨。景帝同意。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孝景三年,吳楚反。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上許之。」
周亞夫到了淮陽(治所陳縣,今河南淮陽縣),諮詢父親周勃的老部下鄧都尉,問有什麼平定方案。鄧都尉說:“吳兵兇猛,難與爭鋒。楚兵浮躁,不能持久。將軍不如向東北方進軍,在昌邑(今山東鉅野縣東南)修築營壘。用梁國去兌付吳兵,吳兵必定傾盡精銳力量全力攻打梁國。將軍您深溝高壘,派輕裝部隊迅速斷絕淮河和泗水的交匯口,阻塞吳兵的糧道。當吳、梁交戰兩敗俱傷又糧草耗盡時,將軍出兵,必定打敗吳軍。”周亞夫認為他的計謀好,於是照辦。
《史記·吳王濞列傳》「至淮陽,問父絳侯故客鄧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吳兵銳甚,難與爭鋒。楚兵輕,不能久。方今為將軍計,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盡銳攻之。將軍深溝高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饢道。彼吳梁相敝而糧食竭,乃以全強制其罷極,破吳必矣。”條侯曰:“善。”從其策,遂堅壁昌邑南,輕兵絕吳饢道。」
周亞夫與鄧都尉制定的方案看似相同,其實在認識上有很大區別。1、周認為楚兵強悍;而鄧認為楚兵輕浮,吳兵強悍。2、周以梁國去消耗楚兵;而鄧以梁國去消耗吳兵。物件不同。3、周想斷絕對方糧道是對的,但是沒有指出具體地點;而鄧指出了應堅守在昌邑,並斷絕淮泗交匯口,阻塞吳軍糧道。從這三點判斷,周亞夫知曉敵軍與知曉軍事要塞的能力比不上鄧都尉。畢竟周亞夫第一次帶兵打仗。周亞夫在平叛中運氣也不錯,列於下:
1、沒有趙涉進言,難以活著到滎陽(今河南滎陽市)。周亞夫從京師出發到霸上(今西安東),有一個叫趙涉的人攔路進言:“將軍東誅吳、楚,獲勝則社稷安穩,不勝則天下危殆,能聽我一言嗎?”周下車,禮貌接待。趙涉說:“吳國向來富有,吳王招納玩命敢死之人已經很久了。探聽了將軍的行蹤,必定在崤山、澠池(今河南洛寧縣北、今河南澠池縣)之間的狹窄險要地帶設定埋伏。況且軍事崇尚神秘,將軍何不從右邊出發,經過藍田縣(今陝西藍田),從武關而出(今陝西商南縣西南),抵達洛陽。也只遲一兩日而已。再直入武庫(洛陽兵器庫),鳴鑼擊鼓。諸侯以為將軍從天而降。”如是周亞夫聽從了趙涉的計謀。到了洛陽後,派人在崤山、澠池之間搜查,果然發現有吳國伏兵。於是拜趙涉為護軍(武官,軍中協調將領之間的關係)。
《漢書·張陳王周傳》「亞夫既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亞夫……涉曰:“吳王素富,懷輯死士久矣。此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於崤黽厄狹之間。且兵事上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計。至雒陽,使吏搜淆黽間,果得吳伏兵。乃請涉為護軍。」
上條史料證明趙涉在軍事地理方面比周亞夫強,沒有他,周亞夫生死難測,就別說平定叛亂了。周到了滎陽與大將軍竇嬰等會師,然後到洛陽,見到了一位叫劇孟的,高興地說:“七國反叛之後,我驅馳馬車長途跋涉,沒想到能夠安全到達此地……”言下之意是很僥倖。
《漢書·荊燕吳傳》「條侯將乘六乘傳,會兵滎陽。至雒陽,見劇孟,喜曰:“七國反,吾乘傳至此,不自意全……”」
2、得到了洛陽大俠劇孟。不是武打小說裡的大俠。他名顯諸侯,而吳楚等諸侯王沒有重視劇孟,周亞夫得到劇孟後高興地說:“如今吳楚謀大事而不求得到劇孟,他們成不了氣候啊。”可見劇孟的重要性,接著史書評論:“天下騷動,宰相得到了劇孟就像得到了一個可以匹敵的國家。”劇孟母親去世,從遠方來送葬的車有上千輛。今天都難以見到這種陣仗,別說古代了,只有貴族才有車。大俠對朝廷產生嚴重影響,這點從漢景帝殺大俠就可以證明:符離人(今安徽宿州市)王孟的豪俠名聲響亮於江淮之間。當時濟南有瞷氏、陳(治所在今河南淮陽縣)有周庸,他們的豪俠名聲也很大,景帝知道了,就派人把他們誅殺殆盡。
《史記·遊俠列傳》「而雒陽有劇孟。周人以商賈為資,而劇孟以任俠顯諸侯。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雲……然劇孟母死,自遠方送喪蓋千乘……而符離人王孟亦以俠稱江淮之間。是時濟南瞷氏、陳周庸亦以豪聞,景帝聞之,使使盡誅此屬。」
3、吳王不用大將軍田祿伯、少將桓將軍的計策。吳王劉濞發兵叛亂之初,他的大將軍田祿伯進言道:“我們的兵馬都聚集在西邊進攻,無其他進攻路線相互呼應,難以成功。請給我五萬人馬,沿長江、淮水而上,收淮南、長沙,攻入武關,和大王會師,這是增加一支奇兵啊。”而吳太子不同意:“大王以反漢為名,兵不能借人,借兵的人如果反叛我們,那該怎麼辦呢?”所以吳王沒有分兵給田祿伯。如果分兵給田祿伯從其他路線夾攻,勝負難知。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之初發也,吳臣田祿伯為大將軍。田祿伯曰:“兵屯聚而西,無佗奇道,難以就功。臣願得五萬人,別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此亦一奇也。”吳王太子諫曰:“王以反為名,此兵難以藉人,藉人亦且反王,柰何?且擅兵而別,多佗利害,未可知也,徒自損耳。”吳王即不許田祿伯。」
吳國少將桓將軍對吳王說:“吳國步兵多,適合在險要地形作戰;漢軍戰車騎兵多,適合在平地作戰。所以希望大王對沿途攻佔不下的城邑,直接放棄,迅速西進佔據洛陽兵器庫和敖倉糧草(今河南滎陽市東北敖山),依據山河險要來制約諸侯,即使不能入關,但天下大局已定。假如大王行進遲緩,滯留攻城,等漢軍車騎兵一到,衝入梁國與楚國的郊野,我們的大事就失敗了。”吳王徵詢年老將軍們的意見,他們說:“年輕人衝鋒陷陣還可以,哪能深謀遠慮呢?”於是吳王又沒有采納桓將軍的計策。如果吳王聽從桓將軍的計策,勝負也難知曉。
《史記·吳王濞列傳》「吳少將桓將軍說王曰:“吳多步兵,步兵利險;漢多車騎,車騎利平地。願大王所過城邑不下,直棄去,疾西據雒陽武庫,食敖倉粟,阻山河之險以令諸侯,雖毋入關,天下固已定矣。即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漢軍車騎至,馳入梁楚之郊,事敗矣。”吳王問諸老將,老將曰:“此少年推鋒之計可耳,安知大慮乎!”於是王不用桓將軍計。」
4、周丘如果不是毒瘡發作而死,勝敗難知。周丘,下邳人(今江蘇睢寧縣北)。逃亡到吳國,嗜酒不端,吳王輕視他而不用。周丘便拜見吳王說:“臣下無能,不敢要求在軍中效力,希望大王能把當年朝廷發給您的漢朝符節給我,我定能報效大王。”於是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符,連夜馳入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王反叛,就堅守城池。周丘到了驛站賓館,用漢符招來下邳縣令,命令隨從以罪名斬殺。又召集與他兄弟關係不錯的豪傑官吏,說:“吳兵將到,屠殺下邳不過是一頓飯的功夫。如果現在投降,就能保全家室,才能優秀之人還能封侯。”下邳人互相轉告,全部投降,兵不血刃。一夜功夫周丘得到三萬人馬,派人報告吳王后,就率領他的軍隊向北攻佔城邑。等到了城陽(今山東菏澤市東北),軍隊已擴充至十多萬,攻破城陽的軍隊。後來聽說吳王兵敗逃亡,估計無法和吳王共成大業,就率軍返回下邳。還未到達,後背毒瘡發作而死。
《史記·吳王濞列傳》「周丘者,下邳人,亡命吳,酤酒無行,吳王濞薄之,弗任。周丘上謁,說王曰:“臣以無能,不得待罪行閒。臣非敢求有所將,願得王一漢節,必有以報王。”王乃予之。周丘得節,夜馳入下邳。下邳時聞吳反,皆城守。至傳舍,召令。令入戶,使從者以罪斬令。遂召昆弟所善豪吏告曰:“吳反兵且至,至,屠下邳不過食頃。今先下,家室必完,能者封侯矣。”出乃相告,下邳皆下。周丘一夜得三萬人,使人報吳王,遂將其兵北略城邑。比至城陽,兵十餘萬,破城陽中尉軍。聞吳王敗走,自度無與共成功,即引兵歸下邳。未至,疽發背死。」
從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吳王聽從大將軍田祿伯和少將桓將軍的計策,並且周丘不突發疾病而死,與吳楚聯兵夾攻周亞夫,周亞夫難以抗衡。梁國必然被吳楚拿下,朝廷的屏障和大半壁江山就落入吳王之手了。當然歷史不可假設,但反證周亞夫當時軍事才能並非特別傑出,好運佔了一半,畢竟軍事能力要在不斷實戰中提升,此戰是他的初戰也是最後之戰。
周亞夫的軍事才能突出在兩個方面:1、治軍嚴明,駐軍細柳體現得淋漓盡致。2、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堅決執行當初的戰略規劃。當梁國與吳楚兵鏖戰時,梁王上書請求支援,景帝下詔、命令周亞夫援救,亞夫不受詔,這當然是對的,但是為他不得善終埋下了禍根,導致梁王懷恨在心,挑唆於竇太后。而景帝的皇權也受到挑戰。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吳方攻梁,梁急,請救……樑上書言景帝,景帝使使詔救梁。太尉不奉詔,堅壁不出……由此梁孝王與太尉有郤。」
回覆列表
周亞夫是漢朝開國名將絳侯周勃的兒子,周勃死後,周亞夫的哥哥世襲了絳侯,他在河南當太守。後來,周亞夫的哥哥因犯罪被處死。漢文帝命在周勃的後人裡面選一位有能力的人世襲絳侯,周亞夫被推薦了出來。
公元前158年,匈奴侵犯漢朝邊境,漢文帝命周亞夫帶“細柳營”練兵準備上前線。漢文帝在一次親自去兵營巡視時,看到了只有周亞夫的“細柳營”軍紀嚴明,一絲不苟。即使漢文帝去了,士兵也一樣必須聽周亞夫的命令。漢文帝稱他位“真將軍”,並告知太子劉啟說,將來國家有緊急事,可以讓周亞夫帶兵。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發生了“七國之亂”,吳楚等七個諸侯王起兵造反。漢景帝想起父親的話,命周亞夫領兵平亂,行太尉(全國軍隊領導人)職權。周亞夫採取避實就虛,先予後取的戰術,近三個月就將叛亂平定。回朝後,被漢景帝任命為太尉。過了五年,又被任命為丞相。
周亞夫的主要功勞是平亂,在後來做太尉後一直在練兵,準備應對匈奴。在軍事有很多的功勞,也是很有能力的。在漢景帝時期是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