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茜歐奶奶
-
2 # 張細水
包心粑粑
宋仁宗天聖五年,包拯高中進士,出任江西建昌縣知縣。包拯因離家太遠不方便贍養父母,就辭官在家。不料沒過幾年,雙親雙雙去世。
等守孝期滿,包拯仍然不忍離開家鄉出門為官。
宋仁宗聽到這個事後,心想這那成呀!包拯孝心一片是不假,但我大宋不能放著這麼一位有能力有膽識有報負的青年才俊虛耗光陰吧?
宋仁宗一連發了十道聖旨,宣包拯進宮面聖,包拯總是推辭不往。
景佑四年,宋仁宗一發怒,說再不進宮,乾脆把包拯的黑腦袋砍了陪父母葬了得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廬州的老百姓得知皇帝派人來砍包拯腦袋,紛紛趕到府衙攔住逢旨前來的八賢王,替包拯鳴冤。
八賢王也為難,說這皇帝要殺包拯我不能抗旨,百姓護著包拯我不能違民意,這麼兩難,我可怎麼辦?
廬州太守梁玉臣給出了個主意,說這包拯愛民如子,你假意要斬攔駕的百姓,包拯自然就出來了。
八賢王依計行事,果然包拯急急忙忙的從父母墳前的草廬跑了過來。
八賢王拉著包拯要進京。包拯見中了計,就哭著說我走了父母的墓誰來照應?我的心留在父母這裡,你帶走我的人也沒用。百姓見了無不動容。
包拯一離家就是幾十年沒回來。老年的時候,終於有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包拯回來掃墓。
一到墓地,看到父母的墳前被人收拾的乾乾淨淨。墓碑前的貢桌上還放了許多圓滾滾的粑粑。
包拯覺得奇怪,就找人來問。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包拯走後,父老鄉親們輪流每天都替他守墓。他走的那天是臘月二十三,每年這天,父老鄉親們還會做粑粑放墳前做祭品。為了紀念包拯的為官清廉,餡料就選用合肥當地清清白白的豆腐。名字就叫包心粑粑。
從宋朝起,包心粑粑這個小吃就在合肥地區流傳下來,特別是臘月二十三,更是家家戶戶必做的小吃。
-
3 # 他山之石Txb58
在我記憶的畫冊裡,家鄉里下河地區的人們過年是這樣的:家鄉人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就會有人家開始陸陸續續地操辦過年必做的小吃來迎接新年了。
最能代表本地區有強烈年味的小吃就是包子饅頭、糰子(就是肉元)、蒸糕(也叫年糕)及炒乾貨(花生、葵花籽)。包子饅頭,寓意就是生活富遮,頓頓有得吃;年糕,意指年年平安,生活中的一切形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糕,音通高);糰子(肉元),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安康;炒乾貨(花生、葵花籽),也叫嗑元寶,寓意只見財來,財源滾滾。這四種過年小吃,在製作工藝上比較普遍大眾化,沒有啥特別之處。要說有區別的就是製作這些小吃的在食材選用上稍為做些區分,其他無異。
這四種過年小吃,幫我度過了懵懂而又無憂的童年,令我記憶猶新,我很留戀那個快樂而又單純、簡單的童年時光!
-
4 # boulder1
“過年的那些事”已經是遙遠的記憶中了!幾十年前在老家,每逢過年,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那時基本都是在外婆家——江蘇宜興屺亭鎮過大年!記得每年三十,外婆忙著包糰子(湯圓),最喜歡的是那種綠糰子——用一種叫“綠苴頭”的草,經過醃製,然後和入糯米粉,包出的糰子餡心是酥油的,非常好吃,至今那種味道仍然常常怦然於心底,有著無限的眷戀,卻難以名狀,真的會喚起那些對遠久歲月莫名其妙的柔思。記得那時的年三十晚上外公(我們宜興那裡叫“舅公”,外婆也叫“舅婆”)領著我們“祭祖宗”,那時年齡小,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反正是在桌子上面上了香柱,桌子旁邊擺了一張椅子,空的沒人坐,然後我們在外公帶領下,輪次地向空椅子跪拜叩首,旁邊外公喃喃細語,也不知道說什麼?不知怎麼回事,至今這些情景彷彿歷歷在目,想到時心裡總是暖暖的……
遠去了!人總是到了年紀大了才會覺得童年的珍貴,然而最珍貴的卻常常是“得而復失”,一去不復返!
現在,歲數大了,過年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了,最多也就是家裡的親友聚聚。當然在現今的社會中,即使是親友。平時也是聚少離多,所以難得一聚也是彌足珍貴的!
-
5 # 徐濤濤濤總
我的家鄉大概在宜興碓坊新村,宜興碓坊新村現在沒有居委會了!碓坊新村居委會從來不找我!等我撤出錦繡一村,葛佼就再也不能來管我了!
回覆列表
謝謝您的邀請!我是回民,春節本來按照習俗不是回民的節日,我偶爾看過一些資料,北京的回民是從元朝入京的,時間長了,也就入鄉隨俗了,但春節不是像漢民那樣隆重,有一些嚴格的習俗還是要遵守。也做些好吃的,例如:年糕、松肉、糖卷果、炸三餃兒等,由於我還年歲不大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響應祖國的召喚,背井離鄉、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支援祖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就去了外地,所以只是吃過,但不會做,很是報歉。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另您滿意,另外借這個機會,我也提前給您拜個早年,祝您新春快樂️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