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亭安讀書

    都即位了,再還政是嫌皇位難坐嗎?周公旦的還政成王是攝政之後還政,不貪圖皇位。可曹丕都逼著漢獻帝禪位了,再還政給漢獻帝,那麼可能在史書裡得到的評價會更悽慘吧。

    按照曹丕的性格去判斷,若是曹丕即位之後選擇還政於漢獻帝,絕對不會是因為周公旦的高尚品格,只能是因為其他目的。

    並且,即便曹丕稱帝之後,能夠因為某些原因還政於漢獻帝,其實也不太可能比於周公旦,除了周公旦的文治武功之外,單看兩者的性質就有著本質不同。

    這裡需要分辨周公旦和曹丕的區別:

    周公旦,姬姓,名旦,因為周武王死後,周成王還年幼,由姬旦攝政當國。

    這裡姬旦並沒有稱王,也沒成為繼周武王之後的下一任“周王”,而是一直保持著“周公”的身份。

    而姬旦“周公”的身份,並沒有僭越為“周王”,並且還在周成王長大後,還政給他。“公”是爵位,並未稱“王”,因此並不違背“禮”。

    曹丕則不然,曹丕行的雖然是禪讓登基之事,但本質上是以魏代漢,覆滅漢室,在“禮”上是僭越之行。

    曹丕繼位其實不準確,應該用“即位”,他並沒有“繼”承漢朝的國統,而是重新建立了新的朝代魏,這是改朝換代,並不是傳承有序。

    曹丕和周公旦的區別顯而易見,周公旦行攝政當國之事,但能恪守禮法還政周成王,是史書當中非常欣賞的行為;

    而曹丕則不一樣,他是行僭越之事改朝換代,直接覆滅了漢朝統治。

    由上可知,曹丕即位,便已經是僭越行為,禮法上不會被史書過於稱讚,起碼在漢朝人看來是覆滅漢朝之人。而周公旦的還政成王,遵循禮法,並且文治武功甚高,加之周禮加持,曹丕是拍馬不及的。

    所以,即便曹丕即位後還政於漢獻帝,也不會得到史書的稱讚,跟周公旦的高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 2 # 小小的酸奶

    我直接說一下我的觀點,這是不可能的。

    周公旦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旦是個什麼樣的人物?為何後人總是會拿他作為一個榜樣。就連孔子都認為其是一個聖賢。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早年,周公旦輔佐周武王消滅殷商。但是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早早地去世了,留下了年幼的周成王,為了維持國家的穩定,周公旦開始了攝政之路。

    我簡單的說明一下週公旦所做的一些事:

    周武王病重之時,周公旦進行了虔誠的祈禱,期望可以自己替代周武王承受痛苦。

    《史記·周本紀》: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

    大義滅親。周公攝政之後,當時的“三監”蔡叔度、管叔鮮與紂王的兒子武庚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旦透過3年的激戰,終於平定了叛亂,同時斬殺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

    《史記·周本紀》: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

    還政成王。周公攝政7年後,周公旦在成王成長起來後,毅然的交出了權力。就是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才值得後世稱頌。同時還教授成王很多道理。最有名的是《尚書·無逸》。

    《史記·周本紀》: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因此,周公旦就讓後人們記住,一直為後人們稱頌。

    東漢末年的情況

    其實我認為曹丕即便還政給漢獻帝,但是不可能比得上週公旦。如果曹操在生前願意還政給漢獻帝,我覺得曹操是有機會比肩周公旦的。

    東漢末年與當時周朝的情況,相似點是:君主即位時十分年幼,國家不穩,諸侯強大。

    漢獻帝自從即位後,一直是作為一個傀儡皇帝生活。先是董卓,後世李傕郭汜,再是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透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壯大,直至統一北方,透過《短歌行》,我們可以認為曹操其實是想成為如同周公一般的人物。但是中間發生了董承、伏完等奪權的事情,再加上漢獻帝的懦弱,曹操對於漢獻帝逐漸失望,而後開始了霸道之路。

    結語

    在這裡,我認為如果曹操在奪取北方或者在赤壁之戰勝利真的統一天下後,將大權交還給了漢獻帝,實現了漢室的再次中興,而後曹操功成身退,這樣的話,曹操絕對可以與周公旦比肩。

    但是曹丕只是繼承了父輩的地位與權力,北方統一的局面也就是說後來曹魏政權的疆域全部來自於曹操的努力,即便曹丕真的將政權還給了漢獻帝,也只是表明了曹丕對於權力並不渴望,最多再說明他對漢室的忠誠,但是周公旦不僅僅有著絕對的忠心,還有著絕對的能力與至高無上的功績。周成王在周公旦死後稱自己不敢把周公當做一個臣子。

    因此,曹丕是不可能與周公旦相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速公路貨車過路費怎麼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