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兮兮3
-
2 # 齊為群138430914691
你的思想有問題,努力是用正確的方向努力才會成功,如果你搞歪門邪道你再努力也成功不了,正義是不可以被邪惡戰勝的,明白嗎?
-
3 # 王魯九班
歷史可以說是某種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沌集合,所謂必然性也是後人加工總結的一般規律而已。所以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失敗也不是一開始就能看到定局的,我們只能結合當時歷史條件推到出納粹德國的贏面不大而已,只能說出身草莽的希特勒玩得動德國玩不動世界,藝術家出身的他相比於從小就浸淫於權力鬥爭漩渦的那些歐美權貴來說還是目光狹窄了一些。那麼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以偏概全大致解釋一下納粹德國贏面不大在哪裡。
1.縱然德國有克虜伯、亨舍爾、保時捷等軍工大企,但除了保時捷成立較晚外,其他軍工企業均在19世紀中後期成立,經歷過一戰,生產資料受到嚴重損毀,加之國際制裁,從而無法進入國際市場而導致生產研發效率低下,這一點從納粹軍隊的裝備更替及後勤供應就可以窺見,譬如一挺MG34開火十分鐘就會打光一座中型彈藥生產廠一天的產量。
2.導致生產效率低下除了生產資料的缺失,還有原料供給的艱難。要知道德國在殖民時期除了瓜分過非洲也就剩下培育膠東半島的勢力了,可謂毫無建樹,一場一戰打下來把本來不厚的家底都敗光了。像軍工必需稀有金屬只能從南美這些原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國家進口,又因為這些國家基建差效率低,加之貿易航線長,德國缺乏遠洋護航能力,到了戰爭爆發時,英國參戰西班牙中立,導致德國只能瘋狂掠奪被佔領國的資源,但是歐洲國家的原料儲備你懂的,杯水車薪而已。
3.其實這一條與第二點相關,正因為德國因為生產原料補給困難而對被佔領國瘋狂掠奪,才導致本來可能導向納粹政權的東歐巴爾幹勢力向英美暗送秋波,加入抗德大業。無法將佔領國的民心和產能投入到本國戰爭機器中,是納粹政權在戰爭一旦僵持失利後迅速瓦解的重要原因(說三遍)。
4.雅利安人種優越論並不具有普適性,也就是說,由於希特勒個人的某種情結所歸納出的國家理念非但沒有博得列強國家的認同,反而降低了西方世界對於德國的認可,所以德國的佔領地區除了排猶情緒外也沒什麼共同志向能和這個宗主國聊的起來的,因為畢竟汝非雅利安人,汝非同志。另外,就連雅利安人也是個偽命題,中歐人可能是維京人、哥特人、撒克遜人、高盧人,但絕不可能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印度的那些個婆羅門、剎帝利們。
-
4 # 釣魚倌
人在走火入魔的時候是不管不顧的一條道走到黑,狂人希特勒就是如此。
納粹德國二戰的目的是稱霸世界,而它的對手—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的目的則是維護世界格局的平衡。
希特勒很好的利用了德國一戰戰敗的復仇情緒而煽動了二戰,德國復仇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世界霸主地位的誘惑使其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如果成功了,世界格局將重新洗牌,德國將甩掉全球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因著世界霸主的地位,德國將任意享用戰敗國及殖民地的任何德國所需的資源。
可是,誰都想極力的維護著自己的主權和最大的利益,西方的美英和東方的蘇聯是絕不會允許被勝利衝昏頭腦已經瘋狂的停不下來的納粹德國騎在自己的脖子上作威作福的。更何況,德國缺乏的恰恰是戰爭資源,特別是驅動戰爭機器的石油,所以納粹德國只能透過閃電戰來突擊取勝,一旦陷入戰爭泥潭,失敗的陰霾就會立刻將其團團籠罩。
東方強大的蘇聯有著源源不斷的兵力和豐足的資源,這是納粹德國啃不動的硬骨頭;西方的美英有著德國無法比擬的強大軍工做後盾,特別是美國,其軍工和後勤佔當時世界總和的大多半,這些,是德國遠遠不及的。
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東方的蘇聯和西方的美英是納粹德國無法橫亙的鴻溝,資源缺乏的納粹德國無論何種努力只能是輸,敗局是必然。
-
5 # 雲在藍天8480
因為德國的戰略從戰爭開始的那一刻就沒對過。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二戰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戰的延續,是一群對凡爾賽條約以及華盛頓條約不滿的國家進行的一次反擊。以此為思路,重視二戰,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如果德國按照這個既定步驟,即使最後不能取得勝利,也能得到很多利益,甚至,英法美都會暗地裡給德國支援,但可惜德國的第二步走錯了,那就是攻擊法國。
德法有世仇,但法國是凡爾賽條約核心組織國之一,進攻法國,就意味著德國同時得罪整個凡爾賽體系國家,英國,美國再也不會同德國媾和,再加上攻擊馬其諾防線打得太漂亮,這個時候,德國在英法眼裡的威脅已經遠遠超過蘇聯,但這個時候,德國開始進攻蘇聯。
未征服英國而打蘇聯,這是第二個錯誤。英國必須打服,因為英國握有最廣袤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國不是吹牛,全球四分之一土地是英國的殖民地,擁有海量資源可以供戰爭供應,不打下英國,寢食難安。
蘇聯的進攻時間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冬天是俄國的冬天,拿破崙就曾因此慘敗。還有分兵基輔,雖然取得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但也徹底失去了本以不多的時間。
之後的事態都明朗化,英美蘇結成同盟,源源不斷的物資為蘇聯輸血,蘇聯在挺過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強勢崛起,雖然蘇德是歐洲的主戰場,但德國卻是以一國之力對抗半個世界,輸自然就成了必然,無論德國有多麼優秀的將領。
回覆列表
一:德國不佔天時。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和平協作,用協調跟平衡來解決爭端,而德國違背了人類本質上愛好和平的意願,想用終極手段戰爭來解決發展的問題。
二:德國沒有地利。
德國地處東歐,處四戰之地。東有強大的蘇聯,西有英法。英國有廣大的殖民地,而且有英吉利海峽這個天塹,無法徹底擊敗英國。
東邊蘇聯有廣闊的戰略縱深,跟眾多的人口,也是很難擊敗的。
三:德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和殖民地,大戰一開無法渡過英吉利海峽擊敗英國,也無法從世界獲得資源補給。
單兵擊毀坦克利器,德國的鐵錘火箭筒
四:德國沒有人和。
德國的外交總是失敗的,每次大戰的盟友都沒有能夠助力德國多少。
反觀英國,因為有廣大的殖民地跟美國(美國在一戰前,GDP)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德國每次大戰基本上都是豬隊友或者實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