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之秋
-
2 # 青燈問史
既是培養,也是背黑鍋。
有幾個基本事實和問題擺在康熙的中後期:
一是國庫空虛。所以北邊軍事荒蕪,一直難以消滅犯邊的敵人,直到後來雍正舉全國之力為年羹堯打後援才將羅布贊旦增主力消滅平叛。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平三藩,殺鰲拜,為什麼連一個小小的羅布贊旦增都消滅不了,不是朝中無人,是國庫空虛,糧草匱乏。
二是九子奪嫡。康熙後期因為九子奪嫡的問題心力交瘁,但是又不得不操心,因為這關係到國本問題,雖說不立太子,但是選配接班人的事兒,他也不可能不上心。選擇一位怎樣的接班人,關係到大清的未來和走向,人選始終就在這些兒子當中,但是必須做出選擇。
三是吏治腐敗與弊政改革。康熙後期的吏治腐敗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他自己也深有認識,只是沒有心力來完成改革。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萬不會任由這些事情的存在,影響大清的發展。他需要有能力的皇子能夠承擔起這些事務,以保大清和順安康發展。
這幾個問題要是處理得不好,就會使得大清走向深淵,康熙帝心中是很清楚的。此時的皇太子胤衽雖然還沒有廢黜,但是在康熙心裡,他擔不起這個千瘡百孔的大清江山。從電視劇第一集太子胤衽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就充分說明了這位太子的走向。
所以,康熙儘管因為九子奪嫡心力交瘁,但是物色一位稱職的接班人,他從來就沒有放棄過。
追比國庫欠款是全劇的開始,也是反映康熙時代出現問題的開始,是讓大家都知道,康熙盛世已不再,深層次的問題開始顯露,而康熙帝當時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什麼不是軍事問題,不是吏治問題,而是財政問題,就是因為財政問題是大清運轉的基礎,儘管這個問題好像不是急務,但是可以考驗皇子們的辦事能力和水平。還有,追比欠款涉及的人數眾多,情況錯綜複雜,沒有雷霆手段根本無法完成,就拿魏東亭來說,最後也只能一死了事,所以這事兒不好辦。
康熙心裡是有想法的。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弊政改革其實同時存在,他自身又捲入九子奪嫡之中,八爺黨只看見康熙分派事務,但是卻看不見康熙分派事務的用意。
簡單來說一句話,誰能解決康熙當前的問題,誰就可能成為未來的皇帝。
所以,在胤禛追比國庫欠款的時候,康熙帝內心是高興的,但是也深知這件事的難度,他讓雍正做孤臣,一方面是對他的鼓勵和褒獎,另一方面則是有意培養,因為只有一位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人,才能辦好這些事。
當然,如果說有背黑鍋的成分在裡面,也不為過。追比國庫欠款必然要得罪很多人,包括太子在內,本來,下令追比國庫欠款都是康熙帝的旨意,反對的人卻把矛頭指向了執行者,這就是背黑鍋,背的是康熙帝的黑鍋,因為這個黑鍋,不可能由皇帝本人來背。
所以,康熙帝讓對胤禛說的做孤臣,讓他追比國庫欠款,既是對他的培養,也是讓他背黑鍋。做兒子的,為父親背黑鍋,還是為了大清江山,也不為過。
-
3 # 布夫舟
康熙讓雍正做孤臣,其實多半是為了背黑鍋,因為康熙也沒有辦法。
雍正在追繳國庫欠款之前還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南下籌錢賑災。這件事情,雍正辦得非常好,康熙特別滿意,因此康熙封他為雍郡王。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康熙意識到大清朝的國庫已經沒有多少錢, 迫切需要想點法子充實國庫。畢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能每次出了事,都靠著臨時募集錢糧。
康熙是個仁慈皇帝,雍正剛剛辛辛苦苦在江南辦差,作為父親的康熙,肯定不好再把這燙手山芋交給雍正。所以康熙在雍正還沒有回來的時候便開始物色人選,並且以親王為獎勵來鼓勵其他皇子,這就能說明這一點。在當時,康熙是希望在京城中的幾個皇子,能以雍正為榜樣,站出來主動接下來這個差使的。只可惜康熙的皇子都是聰明人,在這種奪嫡的關口,誰都想收買人心,不願意幹這得罪人的事情。
首先來看八爺胤禩,他原本管著戶部,追繳國庫欠款理論上就是戶部的事情。可是八爺愛惜自己的名聲,不願意得罪朝廷大臣,因此他主動辭職,並且推舉了四阿哥雍正。此時的康熙,看到胤禩這樣,內心是失望的。當時的康熙根本沒有開啟來看胤禩的辭呈便能說明這一點。如果大家留心的話,雍正舉薦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當時康熙非常欣慰,立刻就翻看了雍正呈上來的摺子。
緊接著康熙又立刻反過來問問太子的意見,畢竟他是儲君。太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把雍正推上前臺。大阿哥、其他阿哥、上書房重臣佟國維也都是這個意思。
這種情況下,康熙也沒有辦法,只能讓雍正接這個差使。不過康熙還是有顧慮的,他也擔心雍正撂挑子,不願意做這件事情。
雍正已經回京了,他其實已經知道康熙要把追繳欠款的差事給他。可以看到,康熙並沒有直奔主題,下旨讓雍正接下這髒活,累活。相反,康熙把雍正照進皇宮,然後父子二人話家常。最後康熙順勢說出自己的難處,追繳欠款這個差使,他有那麼多兒子,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接下來。
康熙無奈的看著雍正,這種情況下,雍正自然明白康熙的意思,然後他只能表示願意接下這個差使。雍正接下了這差使以後,康熙是非常開心的。雍正其實也明白這個差使的難處,所以他想讓十三爺幫著自己辦差。
康熙內心也非常無奈,只能拒絕了雍正,並且希望雍正做個孤臣。其實,康熙明白這個差使的難處,他不想這一件事情同時摺進去兩個兒子。可以看到,此時的康熙不願意看雍正,而是半側著身子,搓著手對雍正說話。無論是言語,還是表情,康熙對雍正是有內疚的心思在裡面的。從這裡不難看出,康熙是為了讓雍正背黑鍋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趣談國史
兩者兼而有之。首先是磨礪胤禛,日後或者繼位或者幫助繼位的胤礽做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其次,當然也是替康熙背黑鍋。有些事情,康熙直接出馬是不合適的,有個兒子在前面頂著,康熙可以根據形勢收拾殘局。
先說背黑鍋。
康熙晚年,有點怠政。尤其是吏治廢弛,國庫空虛。對於這些事情,康熙當然是知道的。可是他老了,不想再掀起什麼血雨腥風。而且,他在大臣中有“仁君”的名聲,他也不想得罪群臣,破壞自己形象。所以,很多事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黃河發水災,需要賑濟災民,國庫卻拿不出錢來,不得不到江南富庶之地去募捐。這就讓康熙有點擔憂了,如果再來一場水災旱災啥的,賑災的錢從哪兒出?於是便有了此後的催繳國庫欠款。
這種事,明擺著得罪人。康熙自己當然不會做,連那些有人緣的皇子都不願幹。康熙便只好讓“冷麵王”胤禛去幹了。欠款收上來自然好,收不上來的話,也有康熙在後面收拾殘局。
胤禛把人都得罪光了,當然只能做“孤臣”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何嘗不是一種磨礪呢?
康熙自己對晚年的怠政是心知肚明的。他當然也知道吏治應該整頓。但整頓吏治,必須是那種“堅鋼不能奪其志”的人。康熙讓胤禛去得罪人,去受委屈,其實就是磨礪他的意志,使他成為那種“堅鋼不能奪其志”的人。
康熙臨死前傳位給胤禛,也正是因為胤禛具備了這種品格。
所以說,很多事要從長遠來看。眼前的委屈、困苦,可能正是未來某一天的籌碼、武器。
回覆列表
所謂孤臣本意是指孤立無援之臣,在電視劇中,康熙所指的則是不追逐名利、能一心為國之臣。
電視劇中康熙如此囑咐四阿哥胤禛,自然神飽含勉勵之意,是對胤禛的培養,是對胤禛的器重,是對胤禛的期許。
康熙皇帝兒子眾多,但絕大多數皇子都把自己的心思用在揣摩聖意上。為了討好康熙,所有人使盡渾身解數。有人的附庸風雅,吟詩作畫,修史編書;有的人籠絡官員,處處賣乖,不肯得罪人。唯獨四阿哥胤禛能夠把心思放在國家政務上,這讓康熙皇帝眼前一亮。
無論是四阿哥早年外出治理黃河,親臨第一線;還是後來追討國庫欠款,鐵面無私:他得罪的人越多,越是表明胤禛不計較個人名利,一心為國,因此也越是得到康熙皇帝信任。
其實,胤禛不是沒有私心,而是他在諸位兄弟中將私心掩飾得最好!
他早早得到了名師指點,將高人鄔思道收入府中。鄔思道早就看破康熙皇帝的心思,他想康熙之所想,一路指點四阿哥胤禛。一直到很晚,康熙皇帝才知道四阿哥是有人指點。不過,他雖然略有失望,還是依舊選擇了四阿哥為繼承人。
畢竟胤禛能夠在諸多誘惑中選擇這一條道路,就已經證明胤禛是可造之材,是有大氣度,大胸襟之人。事實和康熙預期一樣,四阿哥繼位之後,在沒有康熙的壓力之下,在沒有鄔思道這個指路明燈之下,依然勤勉國事,將大清王朝治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