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詩情畫意的名字都被取
三國時期真實的曹洪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那就看史書是怎麼記載的,然後具體分析就行了。
《三國志·魏書·曹洪傳》
曹洪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太祖起義兵討董卓,至滎陽,為卓將徐榮所敗。太祖失馬,賊追甚急,洪下,以馬授太祖,太祖辭讓,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太祖俱濟,還奔譙。揚州刺史陳溫素與洪善,洪將家兵千餘人,就溫募兵,得廬江上甲二千人,東到丹楊復得數千人,與太祖會龍亢。太祖徵徐州,張邈舉兗州叛迎呂布。時大饑荒,洪將兵在前,先據東平、範,聚糧谷以繼軍。太祖討邈、布於濮陽,布破走,遂據東阿,轉擊濟陰、山陽、中牟、陽武、京、密十餘縣,皆拔之。以前後功拜鷹揚校尉,遷揚武中郎將。天子都許,拜洪諫議大夫。別徵劉表,破錶別將於舞陽、陰葉、堵陽、博望,有功,遷厲鋒將軍,封國明亭侯。累從征伐,拜都護將軍。文帝即位,為衛將軍,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益邑千戶,並前二千一百戶,位特進;後徙封都陽侯。
曹洪,曹操的從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親又年幼於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弟。說明了曹洪的家世,有一點,曹洪和曹操實際上沒有血緣關係,因為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老爸曹嵩是被大太監曹騰領養的。在三國志裡面,記載了曹操兵敗,失馬被追,曹洪為了保住曹操,將自己的戰馬給了曹操,說出了”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的話。曹洪的初步形象就出來了,他是一個賞識信任曹操,覺得這個天下必須得有曹操,但是可以沒有我,他慧眼獨到的看出了曹操的志向和曹操的能力,並堅信。因此他隨著曹操起義,寧可犧牲性命也要保曹操。所以曹洪的一些列的形象也就出來:
1. 胸懷天下的大局觀。
無論他說天下不可無曹操是指曹操能平穩天下還是曹操的死會對天下產生嚴重的影響,他必須活著。都明顯的表達了曹洪他有當時那個天下大局的看法,無論他的看法是對是錯,並且他心中是懷有改變當時情況的觀點的。
2. 慧眼識奸雄。
他意識到了曹操的能力,影響天下的能力因此他和曹操起兵,逐鹿天下可能為了權力可能為了財產可能為了活命,僅從這段至少表現了曹洪是認識到曹操有能力成為一方霸主,在這亂世天下中站穩腳跟,改變這個世道。
3. 忠勇雙全。
起碼曹洪對於曹操是即忠誠,為了他自己命都可以不要,因此他也具備了勇氣。
接下來文中說了,因為了揚州刺史關係好,曹洪率領家兵千餘人就投靠陳溫招募兵員,得到了數千人後和曹操相聚。這裡表現了曹洪有著相當強的武將的領導能力或者是魅力,他招收了比自己原本還多幾倍的兵員。
後面說了在打呂布的過程中,曹洪領兵在前同時處於饑荒時佔據了糧倉來維持後面軍隊的用需,隨後多次征戰獲得的勝利被累計加官進爵。毫無疑問,曹洪是個優秀的將領,帶兵打仗時不虛的。
最後一句到了曹丕呢,更是加官進爵,位特進是代表漢代一種官位,地位等同三公,後面又被封為都陽侯。
《魏書》曰:洪伯父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始,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群臣並救莫能得。卞太后謂郭後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廢后矣。”於是泣涕屢請,乃得免官削爵。洪先帝功臣,時人多為觖望。明帝即位,拜後將軍,更封樂城侯,邑千戶,位特進,復拜驃騎將軍。太和六年薨,諡曰恭侯。子馥,嗣侯。初,太祖分洪戶封子震列侯。洪族父瑜,修慎篤敬,官至 衛將軍,封列侯。
《魏略》曰:文帝收洪,時曹真在左右,請之曰:“今誅洪,洪必以真為譖也。”帝曰:“我自治之,卿何豫也?”會卞太后責怒帝,言“梁、沛之間,非子廉無有今日”。詔乃釋之。猶尚沒入其財產。太后又以為言,後乃還之。初,太祖為司空時,以己率下,每歲發調,使本縣平貲。於時譙令平洪貲財與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貲那得如子廉耶!”文帝在東宮,嘗從洪貸絹百匹,洪不稱意。及洪犯法,自分必死,既得原,喜,上書謝曰:“臣少不由道,過在人倫,長竊非任,遂蒙含貸。性無檢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無厭之質,老惛倍貪,觸突國網,罪迫三千,不在赦宥,當就辜誅,棄諸市朝,猶蒙天恩,骨肉更生。臣仰視天日,愧負靈神,俯惟愆闕,慚愧怖悸,不能雉經以自裁割,謹塗顏闕門,拜章陳情。”
先看《魏書》,一開始就比三國志內容更清晰地介紹了曹洪背景,曹洪的伯父是尚書令,因此曹洪也有官職。剛開始他們家很富但是因為吝嗇不借給曹丕錢,所以曹丕一直懷恨在心,重點詞一直,就趁機在曹洪門客犯法的時候同罪,甚至加罪要他死,朝臣一起救也沒能成功,後來卞太后出來說明,才免死但是罷官削爵,因為曹洪是先帝的創業合夥人,因此大家對他的遭遇感到不滿和嘆息。到了曹丕死了,他兒子繼位才恢復官爵。並且曹洪死後他兒子繼承了侯位。後面又有一句,說是一開始曹操就分了曹洪和他叔叔輩曹瑜侯位,且說曹瑜是個謹慎敬重他人的人。
在魏書裡,曹洪的形象就又有另外一副樣貌了,他是個官二代,而且是個富有的官二代;而曹丕呢是個典型的記仇的“天蠍座”,他因為曹洪不借錢給他一直從小到稱帝都懷恨在心,而且心狠手辣,不顧朝局的人。
這裡我個人認為是有個問題,就是洪家富而性吝嗇到底是指什麼?“洪,家富而性吝嗇”還是“洪家,富而性吝嗇”說是曹洪,家裡富有而性格吝嗇,還是說曹洪家裡富有但是他家裡人性格吝嗇。從前後文來說更傾向於第一種,再次特別說明,是要指出可能有其他解釋。
綜上,魏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富有但是性格吝嗇的官二代曹洪。個人認為,這裡有一點,就是一個“始”說明曹洪並非一直吝嗇,可能只是剛富有起來的時候,或者曹丕還沒發達起來的時候,曹洪是吝嗇的。在此之後,曹洪很可能就改頭換面了,富有不吝嗇,不吝嗇不代表慷慨。
《魏略》則是更近一步說明了,曹丕要收拾曹洪的時候,中軍大將軍曹真是知道的,就在他左右侍奉並且對曹丕說,你這麼做,曹洪肯定認為是我要收拾他。曹丕表示我收拾他,和你沒關係,不要“方”。太后出來調解,並且將調解的比魏書記錄的還要好,讓曹丕把他的家財也還給曹洪了。後面依舊錶述了曹洪家裡有錢,以及吝嗇不借給曹丕錢財。但是多了一句曹洪表示自己有罪,能夠免死深感皇恩之類的話語。
對於曹洪的為人來看,只是最後的時候,顯示了曹洪是個識時務的人。
總體來看,曹洪的為人就很較為形象了。從基本史書中他就是一個早期富有而吝嗇、但是胸懷天下、忠勇於曹操的創業合夥人。
接下來我個人在“胡說八道”下,有沒有覺得曹丕因為不借錢給他,他就要致曹洪於死地是很奇怪的,曹丕是記仇,于禁結局大家也知道,但那是于禁自身叛國。曹丕是個什麼人?他是個極能忍的人,會連這點事都忍不了的機率不是很大。同時曹丕一直在治理國家理念方面,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賢臣之世。他對內施政恩威並重,鞏固權利的同時集權在手,製法削藩。也就是說很可能曹洪是因為其他事情範事,而且是件不能明說的事情。我推測是因為曹洪在曹丕爭繼承人的時候並沒有支援他,可能也沒有支援曹植,但是在後續過程中有幾次較量曹植都被認為很可能繼承魏王之位,在這幾次曹洪是不是做了什麼,比如間接表忠心,例如我忠於魏王,魏王認可你,我也忠於你之類的。所以後面曹丕剷除異己的時候,將曹洪算上了。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曹洪在當時什麼態度都沒表露,但他又是曹操的創業合夥人,實權和地位都極高,他的言語行動對於二代來說具有極大的影響和壓迫力的,會深刻的觸動曹丕的政策和權利,因此要殺雞儆猴。
回覆列表
忠心不二,捨身護主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堂弟,曹操興起義兵討伐董卓,到滎陽時,被董卓將領徐榮打敗。曹操失去馬匹,敵人在後面追得很急,曹洪從馬上下來,把自己的馬給了曹操。曹操推辭謙讓,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我曹洪,但不可以沒有您!”便步行跟隨曹操到達汴水邊上,河水很深不能渡過,曹洪順著河找了一條船,與曹操一起渡過汴河回到了譙縣。
募兵平叛,因公受封揚州刺史陳溫一向與曹洪友善,曹洪帶領一千多家兵到陳溫那裡去招募兵馬,招募到廬江強悍善戰的甲士兩千多人,東到丹陽郡又得到數千人,與曹操在龍亢會合。 曹操征討徐州,張邈獻出兗州叛變曹操迎接呂布。當時發生了大饑荒,曹洪領兵在前,先佔據東平、範兩個縣,收集糧食以接濟大部隊。曹操在濮陽討伐張邈、呂布,呂布敗逃,曹操佔領了東阿縣,轉而進攻濟陰、山陽、中牟等十多個縣,全都攻克。 根據曹洪前後所立功勞,任他為鷹揚校尉,又升遷為揚武中郎將。漢獻帝在許縣定都,任曹洪為諫義大夫。曹洪單獨領兵征討劉表,在舞陽、博望等縣打敗劉表的將領,立有軍功,升遷為厲鋒將軍,封爵國明亭侯。 曹洪多次隨從曹操征伐,被任為都護將軍。文帝曹丕繼位,任他為衛將軍,又升遷為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增加封邑一千戶,與以前所封加在一起共兩千一百戶,賜特進之位,後改封為都陽侯。
君臣有隙,難做完人起初,曹洪家境富裕而生性吝嗇,文帝曹丕年輕時向他借東西卻得不到滿足,經常對他懷恨。借曹洪家門客犯法的機會,把他送進監獄準備處死,群臣都來相救但沒有一個人能成功。卞太后對文帝的皇后郭氏說:“如果曹洪今天被處死,我明天就命令皇帝廢皇后。” 於是郭皇后哭著屢屢為曹洪求情,曹洪才得以受到免官削爵的處罰。曹洪是先帝的功臣,當時人許多為此感到失望不滿。明帝曹叡繼位,任曹洪為後將軍,轉封樂城侯,封邑千戶,賜特進之位,又一次被任為驃騎將軍。
曹氏之耀,一門四侯明帝太和六年曹洪去世後,諡號為恭侯。兒子曹馥,承襲侯位。當初曹操把曹洪的封戶分出來一部分封曹洪的兒子曹震為列侯。曹洪的族父曹瑜,做事謹慎,對人恭敬,官做到衛將軍,封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