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聞而思之
-
2 # PFNA和VSD
那就得看看你本身膝關節受傷之後所出現的損傷的具體情況,膝關節部位損傷的情況不一樣,在你後期功能,康復鍛鍊的時間,和你功能康復鍛鍊的注意的事項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說你單純的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損傷,一般你要是說十天到半個月左右疼痛基本消失的話,那就完全可以正常走路。沒有什麼特殊需要注意的。也是膝關節的骨折在經過手術固定了之後,一般在2到3個星期才能開始慢慢逐漸的進行膝關節的伸直,並且逐漸加大活動範圍的這種功能康復鍛鍊,並且在這期間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踩地,不能負重。當然,膝關節置換手術,拔掉引流管之後,就能正常下地走路了。
另外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或者是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交叉韌帶的損傷的話,一般也是在你經過相應的治療。比如說經過手術治療的話,應該是在三週到一個月左右,在膝關節外固定保護支具的情況下,進行正常屈伸功能康復鍛鍊和下地走路。你要是經過了進行手術的治療的話,一般是剛開始不能活動,在2到3個星期之後,可以慢慢在床上進行伸直和彎曲的功能康復鍛鍊。逐漸慢慢的適應,下地走路。
-
3 # 向前向前xiangqian
簡單說兩句,不要跟風跑馬拉松和爬山、以及幾萬步的快走,長時間的過度使用膝蓋會造成半月板軟骨的損傷,膝關節是個複雜部件。每天連續運動30至40分鐘,運動量的大小,以測脈搏120多為主的有氧運動,足以。
-
4 # KI健身
ki的建議如下:
1確定損傷型別
既然是受傷,那您需要知道到底是哪裡受傷,哪種受傷。
如果是急性的損傷,比如踢球的時候扭傷,或者撞擊,這需要去醫院的。
再有一些勞損性的,如果有病理性症狀的也需要先去醫院。
如果只是因為體態問題,或者肌力問題引起的,且沒有退行性改變的,則可以在運動中進行康復。
2調整體態
剛才說了需要明確損傷型別,如果是治療後的康復訓練,那麼需要遵循醫囑。
如果是勞損性的,那麼說明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需要您在鍛鍊前先進行體態調整。
既然產生了磨損,就說明關節不在中立位,或許是因為體態問題導致的,或許是肌力不平衡導致的。
所以在訓練和生活中,要學會糾正不良的體態。
記住,是訓練和生活中!
3注重熱身、拉伸
膝關節受傷,之後,訓練前後的熱身和拉伸就更加的重要。
熱身可以先從活動關節開始,尤其是膝關節,必須進行充分的預熱,促進關節滑液分泌,這樣才能提供更好的保護。
訓練完之後,充分的拉伸周圍肌肉,能夠給膝關節減小壓力,提供更好的保護。
4掌握正確訓練
除了剛才說的體態問題,在訓練的時候,還要注意訓練動作,不要盲目的增加訓練量。
如果跑步感覺膝關節不適的話,可以選擇游泳、單車、橢圓機等對膝關節壓力較小的訓練。
5適當選擇護具
如果膝關節損傷的話,在訓練的時候,尤其是腿部力量訓的時候,建議選擇合適的護膝。
可以是筒式的,也可以是纏繞式的,看你自己習慣,能夠提供安全保護就可以。
重要的是安全。
6服用魚油或者補充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ω-3脂肪酸能夠促進關節滑液分泌,對膝關節的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魚類、亞麻籽等。
最後,減重!
體重基數過大,就會給膝關節帶來額外的負擔,尤其是肌肉含量少的人,更加的需要減脂減重。
-
5 # 骨科王健醫生
膝蓋受傷時,有些人認為暫時不能活動下肢,但是有些人則認為只要不引起受傷部位疼痛,下肢還是可以活動的。人們對於膝蓋受傷能不能活動下肢的看法不同,那麼,膝蓋受傷後能鍛鍊下肢嗎?
其實,膝蓋受傷有很多種情況,比如:關節脫位、軟組織受損等。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根據受傷的型別以及受傷的程度,判斷能否鍛鍊下肢。想要確定自己是否能進行下肢鍛鍊,最好詢問醫生的意見,因為醫生會根據受傷的具體情況做出較為客觀的判斷,並且會給予下肢鍛鍊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
若是膝關節受過傷的,則不能進行深蹲、跳繩、爬樓梯、爬山和蹲馬步等下肢鍛鍊。因為這些鍛鍊雖然能鍛鍊下肢,但是屬於負重運動,會加重關節軟骨損傷,引起疼痛。
若是關節受損程度較輕,醫生認為可以鍛鍊下肢,則可以嘗試以下的非負重鍛鍊方法:
1、直腿抬高練習
該方法主要是鍛鍊膝關節周圍肌肉。持仰臥姿勢,用手肘支撐著身體,以維持身體的穩定。然後彎曲左腳,伸直右腳,腳尖向上勾起。接著慢慢的向上抬高腳,使得腳後跟高於平面15釐米左右。保持該姿勢幾秒後慢慢放下。右腳重複該動作幾次後換左腳。若是想增加難度,可以在腳踝處掛上幾袋鹽。
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
該方法主要是鍛鍊大腿前側肌肉。先將左腿伸直,儘可能使得大腿的肌肉繃緊一點,保持幾秒後放松。重複該動作幾次後換腿重複動作。
3、夾枕頭練習
若想鍛鍊大腿內側肌肉,則可以採用該方法。先保持平臥或者坐著的姿勢,然後慢慢彎曲雙腿,在雙膝之間夾一個枕頭。接著雙膝用力夾緊,保持幾秒後放松。重複該動作幾次。
4、側抬腿練習
若想鍛鍊大腿外側肌肉,則可以嘗試側抬腿練習。在做該動作的時候,需要扶好,以免跌倒受傷。左腳站立,右腳向一側抬高,儘可能的抬高,保持該姿勢幾秒後,慢慢放下。重複幾次後換左腳抬高練習。若是想增加難度,同樣可以在腳踝負重。
5、坐抬腿練習
坐抬腿練習是鍛鍊髖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的一種方法。坐直,膝蓋彎曲,左腳用腳尖支撐著,然後慢慢抬高右腳,保持該姿勢幾秒後慢慢放下。重複幾次,接著換右腳練習。
6、踮腳尖練習
踮腳尖可以鍛鍊小腿肌肉。該動作很簡單,只需要雙腳同時踮起,保持姿勢幾秒後慢慢放下。
鍛鍊下肢的肌肉可以保護膝蓋,但是以上的鍛鍊需要在醫生的允許下進行。若是膝蓋受傷,則不能過多的鍛鍊,量力而行即可。
總結一下,膝蓋受傷的情況分為很多,所以能否進行鍛鍊還是先詢問醫生的意見比較好。若是膝關節受損,則不能進行負重運動,不過可以嘗試以上的六種非負重的運動。
回覆列表
注意以後用胯來做支撐。
娓娓道來,膝蓋關節受傷,鍛鍊中注意小腿用力起伏動作不要做,也就是膝蓋不要受力。
那麼需要下肢做支撐發力怎麼辦?
把股骨頭向前鼓,把胯骨支撐起來,大腿骨向前向外翻,試著做做。這是武術當中虎勁,人體的勁力不是來自於腳底,我們向前走根本不需要用腳踩一下地獲得反彈力,如此這樣都不會走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