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遇儀

    我們世世代代都是有個習俗觀念,那就是重男輕女,很多女孩子一出生都不被祝福的,帶著遺憾,而媽媽的地位也是因為生了女兒而不被重視,一旦生了兒子就地位變提高了。

    如果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出生,因此身為女孩從小到大,就會對自己的性別不認可,想成為男孩,因為男孩的話,家裡的所有寵愛,重視,看見,甚至家裡的一切物品,都是留給她的。最重要的是,她覺得自己是女孩子,是她的錯,她讓父母失望了,受傷了。

    這些觀念和被接受的對待,會植入女孩的骨髓那裡,因此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看起來個性張揚了,能自主選擇,舉止打扮像男生,其實是想完成父母的兒子夢想,因為自己是兒子了,就可以更好保護自己的爸媽,理所當然有責任扛起這個家。

    想讓她成為原本的女孩,需要爸媽幫助她性別認可,慢慢灌輸給她,她是女兒,不是她的錯,這是父母的責任。

    她不需要成為男孩,作為女孩子的她是值得被大家寵愛的,喜歡的,看見她,珍貴的。她是獨一無二的,作為女兒的她,是爸媽的永遠寶貝,永遠愛她的。

  • 2 # 木蓮媽媽

    青春發育期是青少年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一般指從11歲到16歲這一階段。由於這個時期身體內的激素大量分泌,孩子身體的成長會加速,身高、體重都會有肉眼可見的增長。生理機能也迅速增強,外形和麵部特徵發生明顯變化,體態特徵逐漸接近成人,男孩子的肌肉增多,女孩子的體型逐漸豐滿,更加男性化或女性化。

    青春發育期也是生殖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除了身體上的性徵更加明顯,還會出現更為複雜矛盾的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會遇到許多壓力、矛盾和危機。由於成長加速和性成熟,孩子通常會不適應現在的生理狀況,會對這些發育情況感到陌生。心理學家認為,青春發育期是人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面對提問中的這種情況,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

    由於生理方面已經趨於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也會產生“我是個成熟的大人了”這種錯覺。然而,實際上的狀況是,青春期的孩子也仍然只是個孩子,處於半成熟的狀態。

    這時,家長和孩子在立場上就已經分為兩個陣營了,但作為家長,作為過來人,我們要深刻地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也要認識到成人感和半成熟之間的矛盾。孩子這時候希望與成年人擁有平等的地位,可以進行平等的對話,渴望周圍環境能夠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為了讓孩子願意和父母溝通,我們要給予他們這樣的尊重和信任,開啟孩子的心扉,瞭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

    2、批評和指責只會適得其反

    有時候,父母願意耐心地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但孩子不一定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地進行溝通,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這個“成年人”應該擁有自己的小秘密和私密空間。

    儘管家長可能對這種未知有許多恐懼和擔憂,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能夠對自己負責。過多的追問,會讓家長與孩子更加疏遠。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讓孩子有安全感。有些家長可能在溝通無果後,轉而惱羞成怒,批評、責罵孩子,這種行為是萬萬不可的。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總是不容觸碰的,指責、謾罵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受到重大打擊,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對以後的心理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孩子有可能感受到強烈的背叛感,上一秒還是和善的父母,只因為自己不願說出秘密,就立刻翻臉,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失去以後溝通的可能性。

    3、相信孩子,成為孩子的後盾

    其實有些女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莫名其妙地開始討厭與“女孩子”相關的一切,比如粉紅色、小裙子,會覺得男生的襯衫很帥氣、運動服很Sunny。討厭被別人叫做小女生,希望變得又帥又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沒什麼大不了的。

    父母不要將簡單的行為看得過於複雜。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本來就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和嚮往,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他們想嘗試另一種新鮮的生活方式。父母此時要做的,就是保證自己的情緒穩定,給予孩子支援和鼓勵,在後方默默地保護孩子,讓他們大膽前行,勇敢地探索生活。

  • 3 # 心生領界

    先接納她的男生般的舉止打扮

    楊劍霞(Jessie Yang)

    心理學碩士

    “七巧板”兒童生命發展專案講師

    薩提亞模式團體帶領者基礎班學員

    歐文·亞隆團體受訓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美國世界將一片灰暗?美國在世界史上到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