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器人觀察
-
2 # 廣東博智林機器人
在全民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都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和良好的素質,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也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築機器人的出現不僅是建造行業的變革,也是時代進步的象徵。未來,將會是機器人與人協同合作的高效建築時代,傳統的建築工人將變成操控機器人的能手,成為智慧製造的踐行者。
-
3 # 月光灑滿院
機器人替代人工做事情是一件好事,也是將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將來人的工作百分之九十都能被機器人取代,那人可就享福了。
-
4 # 挨踢小馬哥
這個問題相當於電商的來襲,實體店該如何發展一樣。
往往一些新興事物的發展和革命性的創新改變,人們首先會有著懼怕與擔危心理,比如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當年蘋果觸屏手機和其他廠商的按鍵手機,部分群眾都會存在一種牴觸防禦的心理。
其實回想這些改革創新,再與現在的使用場景相結合,不難說明,時代在發展,整個大環境在進步,這些都是社會文明發展過程的必要因素,有了觸屏手機後,各種手機廠商積極最佳化自家的產品,並且也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這些創新對於我們普通群眾來說受益最大。
回到“機器人建房”,其實和上面類似,有了人工智慧和3D列印等新鮮事務,依託先進的技術來解決繁瑣的人力成本,原來的勞動力被解放出來,從事更好的工作,比如這些人可以利用電腦去學習如何建模,結合自身的行業經驗,給出合理的方案設計等,為何不好呢。
總之面對新事務,我們需要合理擁抱它,越是害怕擔心到來,那麼就越會被早早的淘汰下去
-
5 # 羽樂生涯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建築行業也開始智慧化發展,許多建築工地實行智慧化改造,施工單位正積極匯入建築機器人,創造條件為機器人施工提供場景,並且工人使用人臉識別來考勤打卡,旨在建立實名制管理平臺。
比如碧桂園是最早提出研發建築機器人的房企,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型建築機器人,培養大量的AI技術人員、工人,打造一個機器人的產業體系。因為建築行業具有危、繁、髒、重的特點,使用建築機器人可以節省巨大的人工成本,從根本上可以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一旦建築行業大規模使用建築機器人代替普通工人的話,那麼就會有一半以上的工人面臨失業,而剩下的人大都是一些建築熟練工,身處重要崗位的人,或者操作建築機器人的新型建築工人。所以,未來的建築工人要想繼續從事建築行業的話,必須提高自身能力和掌握新型智慧化操作技術,這樣你才能不被替代。
回覆列表
在我們瓦匠行業,我以前就差一步就是一個拿刀的,最後沒有堅持,到現在都是一個小工。
“機器人”建房子來襲這個趨勢,應該分為兩部分:國外機器人建房子的應用於探索,國內機器人應用市場的應用研發。
機器人建築師的開端-外華人的探索工業機器人建房子已經出現有2年的時間,大約在2017年開始在國外率先使用六軸機器人,進行抹灰建房子的。
技術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六軸工業機器人+一個改裝後,帶有抹灰,以及自動輸送磚頭的AGV小車。按照磚頭的重量約為,8kg計算,六軸機器人負載20kg基本就可以達到要求。
這玩意其實挺貴
這一套裝備下來我給你算一下價格:20kg負重六軸機器人(15萬人民幣)+agv小車(3萬)+工裝夾具(2萬)+機器人視覺(5萬)+傳送帶(2萬)+3萬其他費用=30萬人民幣。我這個是沒有計算軟文應用包開發費用的。如果計算砌牆軟體應用包的開發費用,以及機器人除錯費用,總計8萬元左右,那麼這個移動的小型工作站,至少要38萬。
【兄弟,我這都是友情到基情的價格,整合商是不可能這個價格做的,至少再加25%增幅】
也就是說:這套比較炸天的裝置:至少50萬打底是要有的。
怎麼砌牆的呢?1、砌牆機器人整合工作站
2、透過搭好的水平通廊,移動砌牆。
3、這玩意是需要進行人工找平的。(“找平”這個詞是不是很專業!觀察員以前就是一個搬磚工,俗稱小工)
4、透過鐳射標定,確定位置。
這裡說明一下:為什麼不用機器人視覺?首先這裡用鐳射定位就可以了。其次,2d和3d視覺都比較貴,且需要處理的資料較多。成本太高了。
前方高能,我要開始秀技術(裝逼)了。
關於單批磚和24牆的堆放問題。這裡看到的是單批轉,這種堆放的方式,考慮對齊以及接頭處的位置就可以了。24牆,其實也類似。熟悉機器人碼垛的朋友,其實都是知道碼垛4x3垛型如何堆放,這個就更為簡單了。
關於牆體是否結實的問題。1、機器人砌牆後,後面是有人工找平的。這樣是不是有點過於多餘,其實不然,這樣即使沒有技術也可以幹。
2、這種牆體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承重。一般情況下都是有承重柱,或者輕鋼龍骨作為承重。
這是國外機器人在建築方面的應用。還有透過機器人進行3d列印房子的。那種方式還不如這個經濟。理論上並沒有推展使用的價值。在商業上也確實沒有落地。
國內機器人建房子的研究目前國內整合商領域,沒有人在做這個整合。
1、我們國家目前建築市場勞動力,並不是十分十分短缺。幾個勞動力大省,河南,安徽,四川都還在持續輸出勞動力。
2、這種機器人應用與商業住宅建築並不成熟。目前我們的商用住宅都是混凝土磚混結構。主要結構是大型混凝土立柱。
3、國家在推動的裝配式建築,是機器人建築工的機遇,但裝配式建築,還處在初期階段。
目前國內研究機器人建築工的只有一家。
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按照其對外宣傳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
我個人給出一個評價:目前在國內機器人建房子,屬於研發的初期階段。此外,引用於不同建築領域的機器人工作站,還在商業驗證中。
未來,機器人建築一定會有,這個不容置疑,但理論的商業推廣期,以及從推廣期到技術成熟期需要8-15年的時間。
所以兄弟,作為一個優秀的瓦匠,下一個10年你或許真的應該轉行了。
考慮一下攤煎餅如何?原理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