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fei的包子

    這種人是很自卑的,但又很自負。我自己曾經就是這麼一個人就是這麼一個人。

    這種人在讀書的時候,通常是老師家長眼裡的好寶寶,成績很好,也不愛吵鬧,心思都放在學習上,和那些差學生比起來簡直就是天之驕子啊,一直這樣就養成了他們自負的性格。隨著走上社會,發現學校裡的那一套乖寶寶的做法沒什麼用了,和熟人一起玩,發現熟人會玩的自己都不會,心理很不平衡,很自卑,覺得自己天生就不會玩耍,就只有離熟人遠遠的了,剛好陌生人因為陌生,互不瞭解,反而放的很開,自然能滔滔不絕了

  • 2 # 每日談心

    先前有這麼一句形容個體性格的網路流行話語:在熟人面前是個瘋子,在陌生人面前變傻子。說的也就是在熟悉的人面前的時候,什麼都說;但是在陌生人面前卻變了個樣,不愛說。這是許多人存在的一種現象,也恰恰是因為熟悉的人使得我們卸下了戒備心理,建立了安全感,所以可以肆無忌憚地說,而陌生人則相反。

    但是題主卻提出了相反的問題:在熟人面前不愛講話,和陌生人接觸卻滔滔不絕,是種什麼心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回答分析如下:

    1. 當事人懂得在人際關係中應用“首因效應”。所謂的“首因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意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就是“先入為主”帶去的效果。那麼,要想發揮好“首因效應”,個體本身自行塑造,其實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也較為符合個體自身的需求。因為熟人對自己已經“瞭如指掌”了,無論印象如何,要去改變的話,始終沒有“在陌生人面前全新塑造自我”來得簡單。而這其實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藝術技巧。

    2. 當事人獵奇心理所導致的行為。所謂的“獵奇心理”,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奇心。陌生人多數時候,對我們而言,都是空白屬性的。若想填寫這些空白屬性,就需要去了解。也就是說,如果當事人對這個“陌生人”感到好奇的話,那麼主動溝通,是TA填寫空白屬性,滿足自己獵奇心理的一種方式。

    3. 當事人需要一個對自己情況不瞭解,但是可以聆聽自己說話的人。許多人有這樣一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與身邊的親朋好友聊得很少的事情,在網路上卻能與一個陌生人各種說。而這其實可以說是出於一種對現實中的自己所產生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因為我們都是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我們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也將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但是對於一個陌生人而言,彼此交集範圍較小,這種可能造成的風險傷害是較小的,甚至幾乎不存在的。故而當事人如此,在熟人面前不愛講話,和陌生人接觸滔滔不絕。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有N種可能存在的因素,此處沒辦法一一列舉。而要準確地尋得該個體這種行為舉止的原因,是需要明確到個體自身的具體情況的。

    以上。祝生活愉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下一代隱身戰機F-X研發計劃確定,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