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聽風431

    《三國演義》中,曹操採用詐術,騙得徐庶歸曹。並不是不想重用徐庶,而是徐庶根本不予配合!後世民間甚至有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老謀深算的曹操覺得,既然徐庶不能為我所用,亦不能為他人所用,於是就“雪藏”了徐庶!

    那麼,徐庶為什麼終其一生也不願與曹操合作呢?

    1.徐庶本是劉備手下的謀臣,與劉備諸葛亮等人交情深厚。當初正是徐庶向劉備舉薦的臥龍諸葛亮,後來還向劉備舉薦的鳳雛龐統!當初水鏡先生司馬徽斷言:臥龍鳳雛,得其一人,便可安身天下!而徐庶幫助劉備得了臥龍,又得了鳳雛!徐庶為劉備大力舉賢薦能,可見徐庶還是相當看重劉備的!

    2.東漢末期的讀書人,相當一部分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身為漢相,實為漢賊!不少讀書人對曹操的行為相當不齒!所以,徐庶的內心深處,對曹操是牴觸的!

    3.曹操擄得徐庶的母親,採用謀臣程昱的計策,模仿徐庶母親的家信,要求徐庶到曹營見母。徐庶是個大孝子,不忍母親被擄,痛不欲生!徐庶在和劉備、諸葛亮等人分別的時候,用手指著自己的胸口發誓:"本打算與將軍共圖王霸大業,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擄,方寸已亂......吾到曹營,斷不與公為敵!"事實上,徐庶到曹營後,不但終生未給曹操獻過一計,而且還多次暗助劉備!徐庶歸曹,一言不發和關羽降曹的故事,被後人傳為典故:身在曹營心在漢!

    由此可見,並不是曹操不想重用徐庶,而是徐庶根本不予配合!既然不為我用,也就不能為他人所用!於是曹操就"雪藏"徐庶!

  • 2 # 如切如磨

    這問題看題主的意思是基於小說提問的。我先就演義為背景回答。

    小說裡曹操從程昱處瞭解了徐庶的才能和底細,並且聽從程昱的計謀抓了徐庶的母親來威脅徐庶。徐庶是個大孝子,無奈放棄劉備走歸曹操,臨走前還推薦了諸葛亮。

    徐庶在跟劉備分別前就有言在先,“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在見到母親後,深明大義而氣性高潔的徐母當頭就是一頓痛罵,然後憤而自盡。可以說是曹操間接送了徐庶母親的命,這怎麼不讓本來就受逼迫歸降的徐庶更加痛恨曹操呢?

    在後來赤壁之戰的劇情中,龐統獻完連環計要走時被徐庶抓住,且當面直言看破了他們的計謀,以此向龐統請教脫身之策。且再次強調,深感劉皇叔的厚恩,從來沒忘記過要報答,終身不給曹操獻一條計謀。其實真按演義所說,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的勝利還是來源於劉皇叔的。

    所以按小說之言。不是曹操得到徐庶後不加以重用,而是徐庶壓根就不配合,身在曹營心在漢,念念不忘的是劉皇叔的恩情,又因怕被人恥笑反覆而不能復歸劉備麾下,只能如木偶般待在曹營中但不設一謀罷了。

    但如按正史而言,原因就另有不同說法了。先有一說認為,徐庶是名不副實,且其棄劉歸曹也並非因為大義,乃是私利。

    當時劉備和曹操相比,那就是個米粒之珠。寄人籬下,連個根據地都沒有。手裡更沒有多少武裝力量,可謂要錢沒錢,要兵沒兵。曹操可就不同了,打敗了袁紹收了河北之地,幾乎完成整個北方的統一。官居丞相,大權在握,又有奉天子的大義之名征討四方。劉備和曹操,前者是初創的草頭班子,創業之路一片黑暗。後者已經是壟斷性質的國營集團了。

    曹操打荊州時還俘虜了徐庶的母親,於是徐庶就順勢以孝為名直接跳槽了。而曹操手下的能人太多,幕僚集團更是群星璀璨。徐庶的加入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並不能引起曹操的重視,於是就漸漸埋沒在文臣堆裡了。而且直到曹丕上臺,徐庶才被提拔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知道這一訊息後,還感嘆徐庶沒有受到重用,可惜了他的才能。

    我個人是不認同這種說法的,或許有點情感上的主觀,我是相信演義中對徐庶的描寫的。

    頭一個我就不認可徐庶其實並無才能的說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知道徐庶是諸葛亮很有交情的好友。以諸葛亮的自負,他是自比於管仲、樂毅的,能被他認可交往的絕不是泛泛之輩。諸葛亮是深知徐庶才能的,這才有諸葛亮知道徐庶在魏國的待遇後發出感嘆,為徐庶惋惜的事情。所以徐庶絕不是無能之輩。

    再一個曹操抓了徐母,忠孝不能兩全,一個孝子為了母親放棄事業很奇怪麼?人之常情罷了。我反倒認為徐庶在曹操手下不被重用,恰恰更是徐庶忠孝兩全所致。徐庶感念劉備當初的恩遇,雖因孝道無奈離開,但也因這份初衷在曹營中也並未積極展示自己的才能,來獲取更多的功名利祿。而且徐庶如果是為了背主求榮,為何還要給劉備推薦自己的好友諸葛亮?諸葛亮那麼大的才能,徐庶何不等到了曹營把他推薦給曹操呢?

    要知道曹操用人是唯才是舉的。為何徐庶歸曹操後並無半點對他活動事蹟的記載,以徐庶之能出謀獻策換取點功名很難麼?曹操手下歸降背景的文臣謀士多了,不如徐庶的也多了,我認為徐庶籍籍無名、沒有任何表現恰恰是如演義裡描寫的那樣,在有意識的不為曹操設一謀!

    所以,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我都相信不是因為曹操不想重用徐庶,而是徐庶始終不忘初心,忠於舊主,寧願埋沒自己的才能,也不願拿來換取新主手中的功名了。是徐庶自己雪藏了自己。

  • 3 # 照見歷史

    我覺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是曹操將徐庶雪藏嗎?原著中已有明確交代是徐庶發誓“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為什麼有如此結果呢?主要原因如下:

    1、“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徐庶隱姓埋名,一直在尋找真主。當時,曹操勢力最為強大,他沒有去投靠。可見,曹操在徐庶心中並不得到認可。後來,徐庶遇到劉備,在他心中劉備就是他要效忠的人,雖然劉備當時隨時都有可能被消滅。事實證明,劉備確實是仁義之君,徐庶也確實有棟樑之才。

    2、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大孝之人。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最終,徐母遭難。進一步加深了徐庶對曹操的敵意,甚至可以說是仇恨。乃至,赤壁大戰,徐庶看透火攻計謀,而只求自保,不願拯救曹操百萬大軍性命。對與一個謀士,寧願埋沒自己的才能,可見徐庶決心之大。

    3、古人對“忠”“信”二字特別看重。劉備對徐庶言聽計從,禮遇有加,在徐庶心中一生只有一個主公,那就是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曾對劉備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身在曹營心在漢”由此而來。

  • 4 # 楊欽兆的歷史課

    徐庶進曹營,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只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小說中的徐庶一開始是在劉備手下做事,結果曹操很喜歡徐庶的才華,想讓他來輔佐自己,於是就把徐庶的老孃綁了,徐庶不得已之下從劉備那裡辭行,去了曹操那裡,但是臨走時告訴劉備自己不會為曹操獻策,讓劉備放心。最重要的是告訴了劉備諸葛亮的存在。這才有了劉備後來三顧茅廬的故事。

    而小說中寫徐庶到曹操那裡之後,也確實一計不獻一言不發。直到曹操發動赤壁之戰前夕,徐庶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怕自己死在火燒赤壁中,就跟曹操撒謊說西涼馬騰、韓遂要來偷襲大本營許昌。於是曹操就給了他三千人馬回去支援。因此徐庶沒有被大火燒死在赤壁。

    但這是小說和影視劇裡的徐庶,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史書中的徐庶,一個真正的徐庶。

    正史之中的徐庶其實並非多出名

    《三國志》沒有為其立傳,投靠曹操之後,可以說棄之不用。

    在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非常小的官,連已經成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也感嘆:

  • 5 # 檸檬愛繪畫

    首先是因為徐庶的心不在曹操這裡,他最想效忠的人是劉備,但是沒有辦法自己的母親被曹操給軟禁了起來,於是只有放棄劉備北上來投靠曹操,雖然當然徐庶在曹操的陣營裡面,但是他從來沒有給曹操出過一條計謀。儘管曹操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但是都沒有能夠讓徐庶開口,曹操面對他就跟面對一個死人一樣,所以對於曹操來說,既然你是我的謀士,你不給我出謀劃策,那我還要你幹什麼,不如把你和你的母親軟禁在一起。再加上曹操是一個愛才之人,他想著有一天徐庶能夠回心轉意為他效力,但是曹操到死都沒有看到,所以這種軟禁也一直持續到了最後。其次就是因為徐庶的能力太強了,還不能為我所用,曹操只能把他給雪藏起來,如果把他接著放給劉備的話,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畢竟一個頂級的謀士往往能在一場戰爭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曹操在郭嘉的身上體會得尤為明顯。而且要知道徐庶在走之前還為劉備出了最後一個策略,就是讓劉備去找諸葛亮,並且極盡的誇耀了一波諸葛亮,說自己的能力在諸葛亮之下,其實在我看來徐庶跟諸葛亮都是那種頂級謀士。當然最後諸葛亮也沒有讓劉備失望,在得到諸葛亮以後,劉備的實力有了極大的發展,不僅在荊州站穩了腳跟,而且還獲得了蜀川那一大塊根據地。

  • 6 # 小小的酸奶

    徐庶本是劉備手下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程昱稱徐庶的才華十倍於他,使得曹操嘆息賢才落到劉備手中。然後程昱出謀以其母要挾徐庶歸魏。可以說是不盡一切手段,因為利用孝義作為要挾,在那個年代是極其卑鄙的。

    在《三國志》中記載,劉備、徐庶等人和他們的家眷在長坂坡被曹軍衝散,最後徐庶得知其母被曹軍帶走的訊息的時候,就向劉備辭行。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其實不管《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上,我認為徐庶都是得到重用的。我先說說《三國演義》中的情況。

    徐庶自從歸魏後,後來在兩個時候出現過。一個是曹操打算南下的時候,曹操派遣徐庶先行前往新野勸說劉備投降,徐庶並沒有勸降,還將曹操即將大軍南下的訊息告訴劉備讓其早做準備。雖然劉備挽留,但是徐庶還是堅定的走了,還稱自己不為曹魏出一謀。

    第二次是在赤壁火攻之前,龐統前往曹營提出連環戰船的建議,在要離開的時候,被徐庶叫住還道破江東的計謀,並請教離開的方法。第二天,徐庶按照龐統的計謀,先散佈謠言,再在曹操面前主動請纓前往長安防守西涼。

    從這兩個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到幾點:1、曹操是給了徐庶展示才華的平臺與機會。2、徐庶完全是在曹操的參謀團裡的,一些軍事部署都沒有避開徐庶。3、曹操對於徐庶很信任,願意讓他帶兵去防守西涼。

    可以這麼說,曹操對於徐庶有著很大的期待。後續就沒有徐庶的訊息。

    在正史上,曹魏更是對徐庶重用。

    《魏略》中寫道:乃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才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這裡寫到徐庶投曹後,最後在曹魏中的官職變化。雖然從諸葛亮的話語,我們感覺諸葛亮覺得徐庶的官職低了。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

    我們這裡需要看御史中丞是個什麼官?

    在曹丕稱帝后,曹魏的御史臺很大程度上沿用東漢的制度,但是在宏觀方面讓其脫離行政系統,做到監察權的真正獨立。而這個御史臺最高官職就是御史中丞。其權利在曹魏的早期權力極大。

    其實御史中丞只是一個統稱,那個時候曹魏改其名為宮正,這個才是御史臺最高官職。與其同品的官職還有督軍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尚書。

    徐庶最後可以做到這個官職,必然是深受曹丕的信任。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曹魏擔任過此職的官員有徐宣、鮑勳、司馬懿等人。

    這與蜀漢的情況不同。據記載,在小說中被諸葛亮七擒的孟獲就是官至蜀漢的御史中丞。可見兩國的國情完全不同。

    因此,完全可以說徐庶不僅沒有被雪藏,還得到曹操、曹丕的信任和重用。

  • 7 # 清風醉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典故“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恰似很好地解答了此問題。華人對他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真相是如此嗎?

    一、《三國演義》情節

    徐庶化名單福,先是在荊州劉表處為官,但是覺得劉表不能成大事,於是與之辭別,前往三國奇人水鏡先生司馬徽處繼續學習,被稱有王佐之才。

    劉備投靠劉表,被安排在新野屯兵之時,徐庶自薦成為劉備的軍師。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得知劉備於新野駐軍,派遣大將曹仁為先鋒攻擊劉備軍,徐庶用計遣張飛、趙雲大破曹軍,並將曹仁手下偏將二呂斬殺。

    曹仁正面打不過,那就來鬥陣吧,於是擺出八門金鎖陣,徐庶稍作觀察,識破陣中破綻,指導趙雲破陣。曹仁不甘心再次失敗,定下晚上偷襲之策,但又被徐庶預料到,曹仁大敗而歸,徐庶又設計奪取了樊城。

    曹操得知前後經過,十分擔憂,這時曹操謀士程昱獻計,先將徐庶的老母擄至許昌,之後模仿徐母的筆記給徐庶寫了一封勸降信,徐庶是個大孝子,救母心切,隻身前往許昌救母。

    徐庶到許昌見了母親,才知自己被曹操給騙了,徐母大義,隨後自殺,徐庶痛心疾首,並且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每每讀到此處,感慨頗深,一代謀士大家,在三國鼎立之前,其出色的軍事才華還未施展,就成為一個不發一言的“啞巴”,令人哀嘆不已。

    但小說畢竟是演繹,它不是歷史,大家多讀讀史書,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徐庶。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

    徐庶投靠曹操的原因,僅僅是在戰鬥中母親被曹軍所俘獲,徐庶為了保全母親的性命,便辭別劉備,前往曹營投靠了曹操。

    跟小說種不同的是,徐庶沒有表現出很強的軍事素質,曹操也沒有忌憚徐庶的本領,更沒有設計誘騙徐母的事情發生。顯然,在小說中,特意誇大了徐庶的能力。

    史書沒有記載徐庶歸曹後,徐母因“大義”自殺之事。根據徐庶後來一直在曹魏集團為官的史實推測,曹軍在擄獲徐母后,應該是善待有加,徐庶投靠曹操也是真心辦事。

    二、徐庶入曹營真實的經歷

    徐庶本名徐福,為潁川郡寒門子弟。同一時期的潁川名士有:荀或、荀攸、陳群、郭嘉、鍾繇、陳紀、陳諶等。看到前面幾位曹魏時期大謀士的名字,是不是有如雷貫耳的感覺。

    徐庶因出身寒門,年少時“好遊俠”且有殺人罪名,所以知曉其根底的世家子弟是瞧不起他的,即便是徐庶一開始想出仕時,不是找同為北方勢力最強大的曹操,而是輾轉到荊州投靠了劉表,在得不到重用之後跟隨了劉備。

    在投靠曹操之後,史書《魏略》中關於他的事蹟,只有兩處,且一帶而過:

    1、延康元年(220年)徐庶與眾多官員一起聯名上奏,勸曹丕進位。第一次出現距離他歸曹已經過了整整12年,且是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2、黃初四年(223年),徐庶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作為服務了近15載的老臣,沒有任何爵位的封賞。

    徐庶的官職

    1、武官位

    東漢末年,中郎將已經不是漢初品秩二千石的重要官位了,被各勢力廣泛加於武官(那時是個武將領個雜牌將軍號都比這個官位大),也不再限於禁衛統領的要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尷尬位置。

    2、文官位

    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原本清貴異常。但曹操一度把它改名為“宮正”,起糾彈百官朝儀的職責。在三國時期,此官位應該屬於表面光鮮的閒官,並無多大的實權。

    這也是史書記載,徐庶在曹營最後、也是最高的官位了。幾年之後,徐庶病逝,《魏略》記載中,沒有給其任何的哀榮。(一般曹魏重臣死後都有追封、諡號、陪祀、封妻廕子等殊榮)

    諸葛丞相之言隱藏真相《三國志諸葛亮傳》: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此話,是諸葛亮說曹魏不重用人才替二人打抱不平,其實從中揭示了曹魏和蜀漢的人才對比:曹魏人才濟濟、蜀漢人才凋零。

    像徐庶、石韜二人,在蜀漢,會高官得坐,大用重用;而在曹魏,比之更強的人才比比皆是,要量才適用,這二人官位低微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

    歷史的真相:徐庶的才能,並不能在人才濟濟的曹魏陣營脫穎而出,而是被眾多天才所埋沒。不是曹魏三代的統治者不重用他,更不是因他“身在曹營、心在漢”要雪藏他。

  • 8 # 譜寫歷史長歌

    單從正史的角度來研究徐庶為什麼沒被重用,這個問題要先談徐庶為什麼會投靠曹操。

    1.徐庶

    劉備投靠劉表駐紮在新野,徐庶久仰劉備大名前去投奔,一番交談下來,劉備非常器重他,徐庶也成為劉備第一個謀士。

    當然並不是像演義裡面,曹操先綁架徐庶老母,然後威脅徐庶過來。徐庶推舉諸葛亮,也並非在離開之時。

    諸葛亮在南陽隆中之時,和徐庶,崔州平,許廣元,這些人都是知心朋友。這段劉備新野駐軍時期兩人一起輔助劉備。

    2.劉綜投降曹操,沒跟劉備打招呼,劉備慌忙從樊城撤退,荊州士人百姓敬仰劉備,扶老攜幼十幾萬人跟著劉備,日行數里,劉備也不忍心丟下,這下好了,大家都跑不了了,曹操鐵騎幾天就追上。

    劉備慌忙率領諸葛亮張飛等帶著小股軍隊,正要從小路逃往漢江邊上的漢津。此時,四散奔逃的軍民之中,徐庶發現母親被曹軍抓獲了。徐庶是個孝順兒,心神大亂,指著胸口哭著對劉備說: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就是說我徐庶,本來想用這顆忠誠之心輔佐劉將軍成就王霸之業,但是母親被曹軍抓獲,這顆心已經大亂了。要是一個人心神大亂,那還能做好事情嗎?顯然做不好。徐庶說我已經沒辦法專心為劉將軍你出謀劃策了,心神大亂,心神不寧,只能從此別過,為了救母親,為了給母親晚年一個善終,徐庶含淚投靠了曹操。

    徐庶肯定不是真心敬仰曹操,是屬於被迫去的曹營。是為了自己的母親。他想為曹操出謀劃策嗎?顯然不可能。所以說,徐庶去了曹營,做事情不可能盡心盡力,離別時那麼對劉備說,徐庶還會全力幫曹操打劉備?徐庶有才能,那是肯定的。史書中也沒有記載徐庶去了後曹操封給他什麼官。

    那進了曹營之後,徐庶的事蹟呢?

    寥寥無幾。

    延康元年,也就是東漢王朝最後一個年號,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區區官員聯名的一個奏摺裡。

    曹丕上位三年後,徐庶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是徐庶歸曹十五年後的封官。

    右中郎將這個武官銜,屬於沒有實權的低階武官。

    御史中丞當時是御史臺的長官,也就是中央監察機構,也就是搞彈劾的。曹魏重臣陳群曾經擔任過,也是個沒實權的官職。

    諸葛亮高度評價徐庶,如果徐庶在蜀國,也便是諸葛亮,劉巴一樣的人物。個人覺得徐庶在魏國當官,完全沒有盡心盡力,一個不盡心盡力,不充分表現自己,划水打醬油的人,曹操會重用嗎?不是曹操曹丕雪藏徐庶,而是徐庶雪藏自己,簡而言之,就是沒心思在曹老闆底下幹活。

  • 9 # 歷史迷猴神通

    事實上,徐庶是《三國演義》裡的頂級人才,卻並不是三國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的才幹更多地體現在對曹操的破壞性上,而不是對曹操事業的建設性上。曹操絞盡腦汁要得到徐庶,不見得要能利用徐庶的才智。但曹操用計讓徐庶脫離劉備,卻能夠沉重地打擊謀才缺乏的劉備集團!

    筆者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01.《三國演義》中徐庶發揮的主要作用

    徐庶在《三國演義》中的高光時刻是第三十六回:劉備駐軍在新野,曹仁來戰,徐庶用計讓張飛,趙雲連敗了曹仁、李典,並且幫助劉備奪取了樊城。

    這一戰役,劉備能取得勝利,更多地是因為曹仁諸將大意,他們沒有把力量單薄的劉備放在眼裡。與此同時,必須指出的是,此戰曹操並沒有親自參戰

    所以,徐庶的真正能力,並沒有得到更高級別戰爭的驗證,然後他就走進了歷史深處。

    02.曹操收徐庶的主要目的

    曹操雖然愛才如渴,但他之前並沒有聽過徐庶的名字,只是在曹仁戰敗後,才從程昱哪裡聽說了徐庶的身世。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操曰:“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雖在彼,丞相要用,召來不難。”

    從曹操的話裡,我們看出,他主要擔心的是徐庶成為劉備的羽翼,所以才會不擇手段地招來徐庶。

    曹操在這裡,扮演的就是拆散別人,破壞人感情的角色。

    03.徐庶為何沒有融入曹操集團

    而徐庶投了曹營以後,並沒有成為曹操謀士集團中的活躍分子。

    《三國志注》裡,裴松之引《魏略》記載: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從諸葛亮的感嘆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本人對徐庶、石廣元的才能是認可的。但在曹操帳下,高明的謀士甚至都聚成了叢集,司馬懿、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賈詡等一眾久經考驗的人才積極發揮作用,讓曹操對徐庶的依賴度,遠不如劉備對徐庶的依賴。

    而徐庶曾經輔佐過劉備後,事實上也並不願意背叛這段感情,調過頭來對付舊主。

    在戰火不斷的三國時代,一個能人果真有治國安邦的志向,是不可能被魏蜀吳三個政權埋沒的。

    而徐庶被曹操冷落,恐怕更多的還在於徐庶自己的內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韭菜是生吃好還是熟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