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仲夏161330201
-
2 # PSM藥盾公益
酒因具有行血脈、散寒氣、通陽氣等功效而被醫家廣泛推崇,亦被稱為“百藥之長”,其藥用價值十分可觀。隨著中藥方劑的發展和人們對酒為藥用認識的不斷深入,臨床上已將酒與藥結合,使藥增酒性、酒助藥行,相得益彰。從《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再到唐代孫思邈《千金方》等經典醫學著作,藥酒的發展可謂逐漸成熟。
1、 藥酒起源古代有“醫酒同源”、“藥酒同源”的說法,不難看出,酒的發明和用酒治病是對醫療事業的重要貢獻。《五十二病方》中以方藥與酒結合治病的藥酒方多達四十餘首,開創了酒與藥結合治病的先河。《黃帝內經》中就有治療臌脹的雞矢醴和治療屍厥的左角發酒。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用酒的方劑也頗多,如瓜蔞薤白白酒湯、紅藍花酒等。《本草綱目》中“附諸酒方”共收載酒方71首,涉及治療虛損、產後瘀血、風疹、中風等50多種病症。
2、 藥酒分類
按功效主治分,可分為滋補類、活血化瘀類、祛風溼類和壯陽類,如十全大補酒、當歸酒、木瓜酒、參茸酒等。根據給藥途徑分為口服藥酒和外用藥酒。根據生產標準劃分又可分為保健酒和國藥準字號藥酒,保健藥酒主要是多種補益藥材製成的功能藥酒;國藥準字號藥酒是指已獲得批准文號的藥酒。
3、 臨床應用
藥酒在臨床的應用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以按摩醪藥”,其中醪藥即指藥酒。《本草綱目》中亦載有許多藥酒方,因療效較好而沿用至今。有研究表明,採用口服複方雷公藤藥酒對50例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無論在改善症狀還是血生化指標等方面該藥酒效果優於西藥;另有研究表明採用口服抗類風溼藥酒對96例患者進行治療,結果治療三個月後有效率達89%,療效顯著。
外用藥酒亦然,研究表明用黃芪、紅花、當歸、地龍組成的中藥酒浴液輔助治療中風偏癱25例,治療後患者神志、語言、功能均有較大程度的改善。此外,外用藥酒聯合經絡按摩治療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藥酒外擦聯合湯藥治療坐骨神經痛、藥酒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療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等均有明顯療效。
4、 使用注意
自制藥酒因其具有原料易得、製作簡單、服用方便等優點,因此成為了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種養生保健和治療疾病的方式,然而殊不知這其中隱患重重。
藥酒主要用於保健養生和治療疾病兩個方面,治療範圍涉及多種疾病,無論是保健藥酒還是國藥準字號藥酒,使用時都要明確禁忌,同時服一些其他藥品的要警惕藥酒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國藥準字號藥酒要嚴格遵醫囑,切忌盲目使用,即使是滋補類的藥酒也不可隨意喝過量喝。
因為藥酒大多辛溫性燥,易化火傷津,年老體弱者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應適當減量;青少年器官功能尚未健全,不宜使用;如果不是醫生有針對性的指定患者服用藥酒,一般人最好不要隨意飲用,更不可長期飲用,身體強壯的年輕人不適合藥酒,喝了容易上火,如導致咽喉炎和口腔發炎。
此外,藥酒進補對肝臟、腎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胃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脂肪肝、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病情嚴重、發燒或身體機能處於亢奮狀態的人,患有出血性疾病、患有痛風病、發炎、呼吸器官疾病、肺結核、口腔炎、糖尿病、癲癇、心臟病患者,都不宜服用藥酒,否則極易誘發和加重病情。婦女在妊娠期、哺乳期、行經期也不宜飲用;對酒精過敏的人,就更不適宜飲用藥酒。
再有,一些祛風溼、通經絡的藥酒往往含有生川烏、草烏等毒性較大的中藥飲片,然而在酒作為溶媒的的情況下毒性成分的溶出率增大,中毒劑量很小極易發生中毒現象,所以大毒中藥切勿直接泡藥酒;此外一些具有破血逐瘀通經作用的藥酒,超量或者長期服用可引起內臟出血和腎損害,固有出血傾向的病人禁用。
還有,一些動物藥製成的藥酒,應當把動物的內臟清除之後,再用酒精消毒之後再放到酒中泡,處理不當會產生病毒細菌喝了會導致腸胃炎。酒則需選用60︒以上的酒炮製,否則動物蛋白會變質發臭。
從單一的飲用酒到將酒應用於醫療領域,從單純的輔助藥引到現在的藥酒發展,可以說酒與藥的結合發生了質的飛躍,其在治療、預防、保健及養生等各個方面都發揮了作用。然而藥酒濫用、誤用、自我使用帶來的危害亦需要時刻警惕。藥酒“雖好”,切莫貪杯,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切忌無指徵服用、長期過量服用!
以上由 中日醫院藥學部 顧娟 提供答案!
回覆列表
藥酒在中醫處方並不多,比如虎骨酒只是治療跌打損傷。其它酒用中藥泡都是不規範,更可笑的是紅茅藥酒,有幾十味藥能治百病,居然很多人信,唉!正常人千萬不要隨便喝藥酒,病人絕不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