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鬱中離

    環境特色——在創設與展現中環境是對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以濱江新城的自然、經濟、文化特點為突破口,創設濱江新城文化特色環境,構建以新城風貌為主調的樓道、走廊和大廳。春夏的大廳是綠葉垂柳,花兒盛開;秋冬的大廳是楓葉火紅,暖意洋洋。由年級組統一主題,各班專闢一角作為自己的特色版面:一樓小班,“我愛幼兒園”系列主題牆飾,展現了幼兒園老師、阿姨的工作和孩子自己的童心世界。二樓中班,蘆杆編織製作的吊飾上綴著星星點點的貝殼、龜殼裝飾物,“我愛社群”系列主題牆飾,展示了社群高樓建築,服務中心及周邊綠化環境等。三樓“我愛濱江”展示了新舊靖江圖片對比,這些都是發動孩子家長共同收集的資料、圖片,孩子們把“我知道的”“我看到的”“我吃過的”東西張貼在牆壁上,相互展示,相互交流,共同感受讚歎家鄉的變化。力求讓每一塊牆壁都讓孩子去暢想、去探索。美的環境才能對孩子給予美的薰陶。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美感,既有教育的作用,也要給人美的享受。切忌到處貼得滿滿、過於花哨。既要個性美也要不影響整體美,我們需要在整體構思,在構圖、色彩等方面綜合考慮,體現整個樓道大廳的協調統一。更重要的是還要以孩子為主,體現孩子的主體性、能動性。 (二)遊戲特色——在創意與組合中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利用本地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為孩子提供發揮自己才能的舞臺。在教育現代化建立活動中,我們把濱江新城搬進了幼兒園,利用教室外走廊和區角,投放了大量家長幼兒收集製作的材料,創設了“濱江歡樂遊”主題系列特色遊戲。一樓“肉脯、愛蘭得專賣”、“娃娃家”、“濱江照相館”等,既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滿足了孩子們愛吃愛玩的慾望。二樓“濱江美食城”,把靖江名點“湯包”、“茵糕”、“酵燒餅”等都請進了幼兒園,在這裡滲透著靖江的飲食文化;“濱江菜場”裡有“水產區”、“蔬菜區”、“豆製品區“等, “螺絲”、“河蝦”、“貝殼”等各種內河水產琳琅滿目,醒目標價;“濱江飾品專櫃”各種小飾品,孩子們現場製作,當場叫賣;“濱江樂園“裡,幼兒品茶聊天,玩保齡球等,悠然自在。三樓更是濱江特色濃郁,“江鮮菜館”裡孩子們製作烹飪的鰣魚、刀魚、河豚魚栩栩如生;“Sunny造船”設計、製作、試水,孩子們你拼我接,忙得不亦樂乎,還有“船展會”上,造型各異的輪船展覽,小講解員精彩的講解,牆壁上船的發展史,訴說著輪船的歷史;“濱江休閒會所”魚池垂釣,各種自制器械活動,讓孩子百玩不厭。“濱江建設公司”裡,“江陰長江大橋”聳立,小小設計師和建築師們在這裡施展智慧……充滿地方特色的角色遊戲、區角遊戲延伸到園所的各個角落。在這裡孩子們發揮著他們的模仿、想象和創造,用不同方式交流、分享對家鄉文化的理解,獲得愉快交往的體驗和豐富的知識經驗。 (三)課程特色——在開發與整合中我們一直利用身邊資源進行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踐研究。我們開發的目標是以濱江的人、事、物來薰陶孩子,感受濱江新城發展的無窮魅力,引發和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質樸情感,弘揚家鄉傳統文化;透過學習、嘗試、探索、體驗,豐富幼兒感性經驗,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引領教師成長,形成研究型教師群體,促進其專業發展;形成具有濃郁特色的園本課程體系。我們是這樣做的:(1)開發。我們組織教師展開對我家和我家附近的本土課程資源的普查和收集工作,查閱反映地方人情的文獻,如《靖江縣誌》、《靖江風俗》等;到新城開發規劃設計中心、行政中心、馬州公園進行調查諮詢;上網查詢、走訪民間老人等方式收集各種本土資源等。(2)篩選。透過廣泛獲得的可用資源,需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最適合幼兒的課程資源。透過篩選我們將我家和我家附近的本土教育資源分為本土經濟、本土特產、地方風情、地方藝術、地方名勝、名人軼事六大類。每類選擇特色內容設計主題活動,由各班具體實施。當然我們只是在進行之中嘗試、探索,許多地方還沒有成熟。(3)整合。“幼兒園整合課程”中的新理念,為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提供了合適的土壤:一方面整合課程本身就體現了“教育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的特點;另一方面生活化課程低結構高開放性的課程方案為這些優勢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適宜的空間。於是我們大膽採用課程的更換、調整和補充的方法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如:開展主題活動周或主題活動月,圍繞主題將語言、藝術、社會、數學和健康五大領域有機滲透,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遵循主體互動、目標遞進、發展均衡等原則,透過觀察、傾聽來了解孩子,透過實踐反思等方式來實現對幼兒的多功能教育。如我們實施的小班的“我愛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班的“我愛社群”主題活動,大班的“我愛濱江新城”主題活動,都是我們園本課程資源開發整合所作的嘗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健身小白初到健身房想增肌,你覺得需要買哪些補劑?在日常的鍛鍊中,應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