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牧悟道

    有一套西方的教育理念就是“殺死父母”,聽上去很嚇人,其實道理很簡單,開始尊重孩子的社會性人格,放開家庭的精神紐帶。

    孩子一出生,父母家庭就是他最依賴的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隨著他的成長逐漸又變成束縛。

    父母捨不得孩子,恨不得人生每一步都替他設計好,規避各種風險,“走到哪裡你都是我的孩子”,這句話明顯體現了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強烈佔有慾。

    另一方面,孩子越來越大,對外圍事物的渴望逐漸強烈,他需要更大的舞臺去證明自己,對於家庭,目前一定是透過逆反情緒,反對父母的所謂設計人生來體現。

    “我爸是李剛”就是明顯是例證,父母太溺愛孩子,把孩子留在身邊,給了太多的資源,結果孩子把父母家庭全害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默默看著,只對他的生活學習提出要求,提出建議,嚴格執行他的言行後果,像朋友一樣商量事,像同事一樣合作,尊重他,引導他。

    啟動他的社會人格,而不是壓抑。

  • 2 # 山婦黃翠麗

    孩子讀高中了,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去關心他他的學習和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是非常叛逆年齡如果在生活上和學習上,你疏遠了,他就很難補回來了。變壞不聽父母的話老師經常打電話來給家長。不去學校玩遊戲。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子女成長成材是最重要的。跟孩子溝通教育成長。我們父母付出的一定有回報。

  • 3 # 跪射俑

    01

    在高考的最後一段時間裡,無論做什麼,家裡都不可避免的瀰漫著一種緊張氣息。和孩子之間的話題越來越少,不是說沒有話題,而是無論說什麼都不由自主的扯上高考。想放鬆,反而增加了緊張,所以,我們下意識的減少了交流。

    只有十來天了,看著孩子越來越緊張,我心裡也暗自緊張。當媽的,寧肯自己受罪,也希望孩子好,但是高考是孩子人生中必要的考驗。

    我很想成為孩子的支柱,支撐她奮鬥到最後。於是,我開始給女兒寫小紙條,每天都寫上幾條,有時候夾到女兒複習的資料裡;有時候,在女兒出家門前,塞給女兒……內容也是五花八門的,有小笑話,有名言,有我對女兒的鼓勵,有我覺得很好的句子等等。

    一開始,女兒不是很在意,但是沒幾天,她就習慣了走之前,等著我塞給她小紙條。時間就這麼流走,女兒高考完,走出考場的時候,對著我打著“V”型的勝利手勢,一臉笑容。我也對女兒比出“V”。

    很久以後,女兒跟我說起考前那段時間,她說有時候做題時,看到我給她留的小紙條,突然覺得很溫暖,感覺有人支援著她,於是有了勇氣繼續堅持下。

    02

    當過高三家長的人都有一種體會——考盲!我在女兒高考那一年裡,除了體會到什麼是考盲,更體會到做一名考盲家長有多糟糕。

    孩子高二時,一位孩子剛參加完高考的朋友跟我說:“你孩子明年高考,你最好現在就開始準備。”我當時滿口說好,一轉頭就把朋友的話忘得一乾二淨。轉過年,女兒高三了,我跟大多數的家長一樣開始緊張,手忙腳亂地去了解高考了。

    有句話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形容的正是一開始的我。那時候,我每天會抽點時間,瀏覽一些跟高考有關的網站、部落格,看看高考資訊,並自認為我是內行了,且信心十足。

    到了十月底,女兒回來跟我說,11月要高考報名了。高考報名,一聽這個詞,我懵了。怎麼這麼早就報名?不是說每年五月份才開始嗎?今年怎麼提前了?我還沒幫孩子整理大學、專業資料?一志願和二志願我還沒有排隊呢……一連串的問題湧進了我的腦子裡,報哪個學校呀,學什麼專業呀,頭都要炸了!我心那叫一個亂! 趕緊給朋友打電話,尋求幫助。

    朋友聽了我的疑問,感嘆:“你真是考盲呀!你這都是哪跟哪兒呀!”

    原來,我錯誤地將高考報名和志願填報混為一談了。朋友給我解釋完,我發現,對於高考我根本只是一知半解,這種一知半解不但幫不上忙,還可能誤導孩子!當時,我的冷汗就下來了。

    從那以後,我開始把高考當做一門功課來做。我給自己列了個高考日曆,什麼時候報名,現場確認是哪天,什麼時候開始一模考試、二模考試,哪天填報志願等等。我把能蒐集到的時間點一一在日曆上標註。有新資訊,立即更新這張高考日曆。對照高考日曆,我還有一個高考日記,主要記錄我從各個渠道獲得的跟高考相關的重要資訊,以及一些需要準備的事項。總之,我不能當個考盲家長,影響了孩子。

    幸運的是,我及時修正了到自己,在剩下的時間裡,沒有再出什麼差錯,女兒也順利考上了大學。

    03

    兒子高考那年,我有半年的時間被失眠困擾。

    說實話,兒子的成績不算太差,考上個一本是沒問題的。但是,不知為何,我就是看不開,總擔心一些有沒有的事,又總是巴望著兒子能再衝衝,上個更好的大學,怎麼也得來個211、985的學校啊!我日想夜想,夜夜失眠,每天都跟熊貓比拼誰國寶。最累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鞠躬盡瘁”,就差“死而後已”了……如果只是失眠還好,可因為失眠我的精神變差,火氣上升,結果家裡的氣氛也因此緊張。

    後來,老公提醒我不能再這樣,已經影響到兒子的心情了。每次考試結束後孩子總試探著與我講話,唯恐哪句話招惹了我!我知道,我必須要改變了!仔細分析我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過於患得患失了,根源是我虛榮心太強,總想著兒子考上名牌大學,自己臉上有光,因此對兒子的標準要求不實際。兒子其實夠好的了,我有什麼不滿足的?兒子聽話、懂事兒,學習自覺,從不讓我們擔心。雖然他也貪玩,但是他這個年齡的孩子哪個不都這樣?

    冷靜下來,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期望值,以兒子的實力,考上一本院校沒問題的,只要正常發揮就行了。這個目標對我兒子來說也很合適,我要做的就是當好後勤部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的心情開始放鬆,對兒子再也不揪著心了。我對待兒子寬容、信任,讓兒子對高考充滿信心。那年高考,兒子順利考上了一本院校。

    因為我的情緒放鬆,家庭的氣氛也和諧了。從此,再也沒有睡不好覺的時候了,安眠藥自然也就不用吃了。

    04

    從孩子出生,我這個當爸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長。習慣了對孩子發號施令和安排孩子的一切。

    高三,兒子學習成績一直波動。他的波動也是有規律的,基本上,我每次批評他,分數就會提高一點,但只要我不監督,他的成績肯定下滑!兒子成績一波動,我的情緒自然也跟著波動。每到這種時候,我就想說兒子,怎麼會這麼沒定性!學個習,還要家長督促,都這時候了還打籃球!還想不想高考了!一次考試後,我終於把這些話吼了出來,兒子半晌沒說話。

    一段時間裡,我和兒子的關係很僵,基本上除了日常必須的對話,我們之間再沒什麼交流,兒子甚至會對我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為此,我特意向一些過來的高三家長取經。“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這是很多家長的體會。可是讓我低下頭先跟孩子說話?我有些牴觸,覺得太沒面子了!後來經過與班主任溝通後,不僅知道了分數不是衡量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還知道了成績要看排名!面對繁重的學習,孩子還能抽出時間積極的鍛鍊身體是件好事啊!突然間我發現我這老爸不合格啊!

    藉著兒子生日,我為兒子精心挑選了一個籃球作為禮物。雖然想和孩子說些親切的話,但放不下面子,祝兒子生日快樂都顯得那麼生硬。兒子也有些不自在,但總算緩和了我們之間的氣氛。

    漸漸的,我試著放低自己姿態,去了解兒子的想法。兒子跟我說,他也著急自己成績起伏,但是更多的時候,我的督促讓他覺得自己沒有了一點自主性、讓他很糾結……目前只有打籃球一項運動可以讓他給他釋放壓力了,不同意只好悄悄的進行。瞭解了兒子的心情,我很慚愧。收回了我給兒子的壓力後,兒子輕裝前進!學習狀態平穩直至高考。

    兒子高考這一年的經歷告訴我,孩子上了高三不能再以大家長自居,當老大了。放下姿態,站在兒子的位置上,才知道兒子原來有這麼多的懂事。

    05

    到了高考最後的十來天,我能夠為兒子的做的事情已經很有限了,最重要的就是讓兒子能夠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平靜的迎接高考來臨。而我的做法是早晚一句話。

    每天,看著兒子出家門,我會精神飽滿地對兒子說:“開始戰鬥的一天~”有時候更簡單:“走啦。”但無論話是長是短,我都帶著全身的熱情和朝氣,讓兒子心情愉快的開始一天的生活。

    晚上,兒子一推門,我就送上一句,“回來了,辛苦啦~”無論兒子是不是心情愉快,我都用愉快的心情迎接兒子回家。

    我相信情緒會傳染的,早晚一句話,傳遞給兒子的是真誠的關心、愉悅的心情,給了孩子信心和勇氣。

    這個做法還是挺有效果的,每次跟兒子打招呼,兒子也會愉快的回答我,“走啦。”“我回來嘍。”這早晚一句話,即使兒子高考結束了,我也依然堅持,現在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因為父母永遠是支援和關心孩子的!我們永遠都在這裡等候你!

    06

    距離高考沒剩幾天了。我們對兒子基本上採取放任的態度,他喜歡做什麼,隨他去,權當是放鬆了。

    晚飯後,兒子會跟我們一起看一會兒電視,在高考最後那段時間,兒子有時候會黏在電視機前不動。這時候,他爸會揉揉兒子的腦袋,拍拍兒子的背。呵呵,兒子摸了下鼻子,轉身回房間了。兒子知道他爸的意思。

    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在客廳待著,孩子他爸看書,我有時候會弄點手工做做。有時,兒子會突然開啟門,看著我,揉揉肚子。我就會放下手裡的東西,去廚房給兒子準備加餐。我知道兒子的意思。

    他們爺倆都喜歡籃球,每年的NBA,他們幾乎沒怎麼落下過。高考那年,兒子雖沒怎麼看比賽,但還是非常關心賽況。每當兒子做了個投籃的動作,他爸自動彙報最新的NBA賽況。他爸知道兒子的意思。

    在高考最後一段時間,我們交流的也許不多,但是,我們三個人心心相印,兒子知道,我們一直在支援他,這,足夠了~

    07

    高三一年,我花了不少冤枉錢。其中給孩子買補品就是一項不小的開銷。

    高三開始後,我就緊張的不得了,生怕自己有什麼地方沒照顧到孩子,影響了孩子。家長會、講座、諮詢會……只要各種跟高考有關的,我一項不拉的參加。自然,混淆著一些賣補品攬錢的講座,我也參加過。

    一開始遇到這種講座,我都嗤之以鼻,認為不可信。但是,隨著高考的臨近,看著孩子學習那麼忙,那麼累,再看看服用補品後學習成績提高的案例,我的心開始跟著慌了。考慮是不是也給孩子買點補品?

    一次參加講座,講座人員一番講解後,請家長切身體驗。聽有些家長說,確實感覺不錯,便掏錢買。一開始,我只是觀望,但是見到周圍的家長越來越多的上前掏錢買,我開始坐不住了。終於,我也上去試了試那種提高大腦記憶力的產品,似乎真的讓大腦感到放鬆了,一直堅持的信念動搖了,猶豫再三,我還是跟風買了一套。拎著這套保健品,卻又猶豫是否要給孩子用。

    孩子真的需要嗎?學習一些營養專家的文章後知道,只要注意平時飲食搭配合理,注意鍛鍊身體,孩子一般是有足夠的精力度過高三這一年的。女兒雖然看著瘦弱,但我知道她爬山時,比我爬得高。女兒也說過,她有時候覺得多累,好好睡過一覺就能緩過來。想想,我平時非常注重飲食的搭配,儘量保證專家提到的“營養均衡”,其實給孩子用這些補品,也就是給自己找個安心罷了。

    我拎了補品回家,最終也沒給孩子用。沒有用補品,孩子依然健康、順利的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08

    家長會上,班主任問:如果有一項工作,連續做十多個小時,中間只能休息一個小時,還得用來吃飯。既不能偷懶、還得精神高度集中,同時還要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不但如此,身邊時時刻刻都有人盯著你督促你,不讓你有一絲鬆懈。你們知道是誰在做這種工作嗎?

    其實,這就是每一個高三的孩子!換位思考,就會發現孩子是多麼不容易。每天十多個小時的學習,已經很辛苦了,我們怎麼還會不滿意?覺得他吊兒郎當呢?想起老師說的,學習是孩子的事兒(工作),我試著從兒子的立場去理解他。

    以前看不得兒子放學回家就開啟電視或者電腦,總覺得兒子是在浪費時間、對高考不上心。現在換位思考,他一大早出門,傍晚才回家,十多個小時的高強度學習,回到家想休息一下也是正常的,咱們大人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都喊累,何況孩子。

    於是,我不再嘮叨他看電視的事兒,甚至一些學習上的事兒我也不再插手。然而,我發現兒子其實是很自覺的,即使遇到他喜歡的節目,他也能儘量剋制不會一直看下去,他說等高考結束了,他再踏踏實實的看。換位思考後的這個發現讓我很自豪~

    09

    高三一年我榮獲兩個稱號:“泥瓦匠”和“雙面膠”。

    人們都說父子倆上輩子是仇人,這輩子來還債。我家尤其如此。真不知道這兩父子哪裡來的那麼多矛盾,一丁點大的事,兩人都能鬥一陣子嘴。兒子升入高三,這種 狀況也沒見改善多少。基本上只要這老子一提高考,兒子就開戰。夾雜中間的我,真可謂是“雙面膠”,安撫完這邊,又糊弄那頭。

    他們父子倆吵嘴基本上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不過,我心裡還是希望高三這一年裡,當爸的能更寬容些。其實,他爸心裡也明白,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畢竟兒子要高考了,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考驗,他能順利透過才最重要。

    於是,我開始學著和稀泥。每當發現火苗,我就打岔、轉移話題。私底下做孩子爸的工作,兒子壓力大,又是青春期,脾氣暴躁,當父親的不要什麼都跟兒子較勁, 應該理解他。我還和他父親分析,兒子愛發脾氣與學習壓力有關,換句話說就是兒子不會排解自己的壓力,才會“一點就著”。對兒子,我告訴他,媽媽知道他現在 學習壓力大,如果有什麼事情,他若是願意說,我隨時都願意做個傾聽者。同時,我也會告訴他,那個總是訓斥你的父親,私底下又是多麼以你為傲,為你操多少 心。

    這些事情說起來只是一兩句話的事兒,其實這些都是我平時一點一點的傳達給當爸的,告訴給孩子的。這就真的跟和稀泥一樣,澆一點水,和一和,一點點來調和他們父子之間的矛盾。

    高三結束後,父子倆總結,我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泥瓦匠。家庭和睦少不了我這個“雙面膠”的功勞!

    10

    我從沒覺得自己窩囊,但兒子高考那年,因為加分的事情,我第一次感到在這個拼爹的時代裡,我是個“輸”爹。

    兒子到了高三,儘管我以前總嚷嚷分數不能代表什麼,那時也不得不承認,“分數”真的很金貴。所以,加分政策下來後,我仔細研究,發現我是少數民族,兒子應該可以獲得少數民族加分。

    這個發現讓我非常興奮,便跑上跑下的張羅這件事。一頓忙的結果卻是一盆冷水兜頭澆下:因為我們不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生活,身份不合格,兒子的加分希望破滅了。

    從得知兒子有可能獲得加分,到前後的張羅,繼而又丟掉了這個機會,讓我心情越發的沉重。兒子還沒高考,就丟了十分,這十分就是好專業和差專業的差距……有可能是好學校和壞學校的差距……更有可能就是一本、二本的差距!我越想越覺得煩心,沮喪。

    對這件事,兒子反倒比我看得開,他告訴我,有加分當然好,沒加分,就憑自己的本事考。自己的成績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心裡反而踏實。後來,班主任也跟我分析過兒子的成績,還向我講了高考錄取原則,告訴我,很多孩子都沒有加分,就自己的條件可挑選的學校和專業有很多,大可不必自尋煩惱。

    瞭解了政策,我也就想開了,就像兒子說的,他的成績是什麼樣就該去什麼樣的學校,要自己跟自己的競爭,不是跟加分競爭!

    沒有加分,兒子那年還是考取了他應該上的那所學校,得償所願。

    11

    兒子高考那一年裡,我一直站在孩子那邊。孩子他媽屬於“緊張型”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緊張型”的。每天睜開眼就是今天孩子吃什麼、穿什麼;這次考試考得如何、排名排到第幾;線上多少能分考什麼大學、什麼專業……她琢磨這些事兒沒問題,問題是她喜歡把她琢磨的這些事兒一項不落的在兒子面前嘮叨。每天不嘮叨兒子幾句,她心裡就不安,唯恐兒子會突然蒸發似的。

    每到這種時候,我都會特別關心兒子,看到兒子出現不耐煩的表情,我立即開始打岔,讓妻子轉移注意力,不再嘮叨兒子。家裡頭總要有人站在孩子一邊,理解他。我就主動給自己安排了理解兒子的角色,爺倆嘛,共同語畢竟要比母子多些。

    孩子他媽關心兒子的飲食起居,照顧身體。我呢,就負責運動聊天,照顧兒子的情緒。平時,只要不忙,週六日我和兒子總要抽出一點時間,去附近的公園打打球、侃侃大山。甚至會“抱怨”一下孩子他媽~每到我抱怨他媽媽太嘮叨、管事太多的時候,兒子反而會護著他媽媽,與我爭辯。呵呵,我看得出,兒子其實知道媽媽是真心關心他的,雖然有點嘮叨……

    12

    孩子高三那年交了個“女朋友”。我的朋友知道後,曾經問我,你怎麼一點也不著急?我很淡定的告訴朋友,我壓根就沒打算管。

    之所以能這麼做,是因為我經過了慎重的考慮。除了孩子成績一向不需要我擔心,他自己也清楚高考的重要性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對自己說要相信孩子。

    高三的壓力非常大,孩子需要有人傾訴、有人理解。作為父母,我雖然能夠做他的聽眾,但畢竟不是同齡人,很多事情沒辦法和他感同身受。他需要是一位同盟者,一位與他一樣奮鬥在高考第一線的、一起面對高考、戰勝高考的“戰友”。

    每位高三家長都怕孩子高三的時候早戀,其實我也擔心過,怕孩子因此分神。但我從來沒在孩子面前表露過,而是暗中觀察、仔細分析,再與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交流。當我發現孩子沒有因為“談戀愛”而無心學習,我也就不再多管了。高考結束後,孩子與我聊天,才談起這件事兒。孩子說,其實他們之間更多的是好朋友的關係,他很感動我當初沒有壓制這件事。因為我的信任,高三一年雖然辛苦,但卻是苦並快樂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羅奧特曼有什麼特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