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林6491

    謝邀!從古至今有這樣一句名言,那就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就告訴我們,一支在戰場上以英勇頑強善戰士氣,敵人見了就心驚膽寒的軍隊。在戰場上能作到這樣威武展現,就是常年不在打仗,這支軍隊都會將他的優良傳統代代地相傳下去,那就是以在平時不停地練、刻苦地練丶摩鬼式地練,那是練練練堅持不懈地練。當偶然遇到實戰時那種英勇善戰敵見膽寒情景還會在這支有名聲在外軍隊身上展現。

  • 2 # 天馬909張冰河

    我是76年復員的老兵,就以我個人粗淺的看法,敘述一下和平時期的軍隊,如何適應實戰之需的。

    和平時期的軍隊,每年的日常訓練大剛,一定要結合國際軍事動態,制訂具體的訓練專案。主要以綜合多兵種協同立體作戰為重點。

    一:資訊化作戰

    高科技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使各種資訊的蒐集,分析研判軍事態勢,佔據了相當關鍵的位置。電子資訊戰的訓練,由干擾抗干擾,保密破密,競迅度競科技領先,和各種資訊裝置設施的操作技能等,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經常開展電子資訊實戰的對抗演練,打造一支過硬的資訊化兵種。誰先掌握資訊的主動權,誰便得到了戰爭先機,對於戰爭的勝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衝擊波

    根據現代戰爭的特點,第一衝擊波,首先拚高尖端的導彈至導打擊,摧毀對方重要軍事設施,和科研重地,軍工生產重地,為後續打擊開闢通道,爭取時空先機,而保障有生力量。

    二:海陸空立體覆蓋

    目的是摧毀具體軍事防線,搶佔戰略要地,掌握戰爭的地利優勢,為全面深入的攻勢,提供支撐。

    三:特種作戰

    以重點打擊為要,破壞打擊對方指揮的中樞神經,導彈核武器的制導資訊系統,破壞打亂對方的戰略防禦和進攻部署,為整個戰局創造有利條件。

    四:多兵種協同決勝負

    戰爭全面展開,搶佔制海,制空權,全面攻擊,搶戰領地權,控制全域性。穩定局面。

    現代戰爭,是以資訊戰為先導,空中打擊為先鋒,不分前後方,立體打擊,特種兵攻其弱點打擊要害,常規的多兵種協同進攻,戰爭基本接近尾聲。

    戰場優劣勢瞬息萬變,平時訓練為實戰,假想敵設定越強大,實戰中贏得勝利的機率越大。

  • 3 # 深藍ME

    軍隊必須持續訓練和演練,最好是再加上在實戰中輪訓。

    所有國家的部隊應該可以透過新兵、專業、綜合和演習等層次,來保證官兵具有基本的素質和能力。但是,隨時都能有針對性的對可能發生在戰爭進行策劃,實際演練再到實際戰爭檢驗,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做到的。

    以海灣戰爭為例,來看軍隊平時的訓練和演練多麼重要: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急於採取行動,需要軍方拿出可行的行動方案。時任美國中央司令部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1988年11月晉升為四星上將)。在此以前兩年多的時間,他一直關注著海灣局勢,組織專門團隊對地區性衝突、中低強度作戰、沙漠作戰和特種部隊作戰進行研究並制訂作戰方案。同時根據作戰方案,多次組織部隊亞利桑那沙漠進行演練,還在海外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戰訓練和演習。可以說為中東沙漠地區作戰做好了戰役、戰術、情報和後勤全方位的準備工作。就在此時,1990年8月2日,海灣戰爭爆發,施瓦茨科普夫很快提交了兩個方案,總統選中了“90—1002”作戰計劃。正是因為他的遠見卓識和腳踏實地,不僅早就有實際的作戰方案,而且還針對沙漠作戰進行了各個層面的訓練和演習。布什總統任命施瓦茨科普夫任美軍海灣部隊總司令、多國部隊總司令,負責指揮海灣戰爭是對施瓦茨科普夫遠見卓識、實幹和負責任的獎賞。美國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重樹越戰後美國軍隊一蹶不振的信心。

    海灣戰爭的結果再次證明了那句名言: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 4 # 五嶽掩赤城

    謝邀,良好和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演習才更重要,一支優秀的軍隊必須是善於總結和學習的軍隊

    現在很多軍迷陷入一個“唯實戰經驗論”誤區,認為不管是武器也好,軍隊也好,實戰經驗最重要,沒實戰過,再好的資料指標都是垃圾。

    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抗戰完全應該是一群“奇俠”趕小鬼子下海才對,畢竟民國可是從開頭打到結尾。而日本自日俄戰爭後,大規模軍事行動也就是搶了德國青島租地。同樣道理,一戰後德軍可是整體解散重組,毫無實戰經驗的,應該被英法聯軍一路反推柏林才符合邏輯。

    實戰經驗這東西,說重要也重要,打過仗的老兵心理素質不一樣,不容易慌亂,新兵開槍擊殺目標也是巨大的心理負擔。但過度誇大其作用則純屬扯蛋,而且很多作戰經驗在真正的戰爭時期反而是錯誤的,引起反面效果。

    例如你在1939年問個法軍士兵仗該怎麼打?人家肯定會說戰壕挖深,工事修牢固,大炮重炮越多越好。結果德華人開著坦克來了場“環法拉力賽”,我們沒空俘虜你們,快把路讓開。同樣抗戰初期,打慣了軍閥混戰的軍隊哪裡知道稍微現代的戰爭該怎麼打。可憐的少量炮兵沒有反炮兵意識,開局就被日軍炮兵敲掉了。習慣把機槍架在高處控制戰場,日軍一次佯攻摸清火力點後,九二步兵炮敲掉重機槍,擲彈筒敲掉輕機槍,剩下就是崩潰了。

    即使實戰經驗再豐富的軍隊,也不可能掌握應對所有戰爭的經驗。比如二戰後的美軍,太平洋上殺過鬼子,羅馬城裡吃過麵條,諾曼底海灘上揍過德棍,實戰經驗夠豐富了吧!見識過整師整團長距離迂迴穿插,崇山峻嶺中行軍速度比機械化部隊還快的軍隊麼?見識過漆黑夜晚,冰天雪地中突然冒出一大群人,在漫山遍野衝鋒號中殺進陣地,攪成一團打肉搏混戰的麼?

    所以實戰經驗的重要性不能誇大,軍隊戰鬥力水平最重要還是平時訓練和演習。良好的訓練和貼近實戰的演習才是戰鬥力的根本保證,訓練有素的軍隊那怕是新兵蛋子,在經歷戰爭初期的慌亂後,馬上可以蛻變為出色的軍隊,比如二戰德軍。總結起來就是,你高考考的好,主要原因是你平時學習認真刻苦,而不是你考試經驗非常豐富。

    而真正的強軍,有個普遍的特質,那就是學習能力強,善於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克敵制勝的改進。例如曹縣戰爭的雙方,美軍前期被志願軍無孔不入的迂迴滲透戰術打的找不到北,到克拉克採取由彈性防禦改進而來的“磁性戰術”,打到志願軍的短板和痛處。而志願軍從前期攻如水銀洩地,到後面守如磐石,用立體坑道戰術化解美軍的“坦克劈人”、“範弗裡特彈藥消耗量”。用分時、分段、重點運輸等方式破解美軍“空中絞殺戰”,平均三米一枚炸彈的空襲密度都沒有炸癱鐵路線。

    同樣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前期被德軍的閃電戰打的潰不成軍。之後朱可夫、華系列夫斯基先後完善了大縱深防禦和大縱深進攻的大縱深戰術,十次打擊,直搗柏林。而德軍在面對蘇軍氣勢如虹的大縱深進攻的時候,曼斯坦因和莫德爾同樣想出了“彈性防禦”的戰術,取得非常好的防禦效果,只是面對雙方軍力差距的不斷拉大而無力迴天。

    而反面例子也有,比如“不是兄弟們無能,實在是供軍實在太狡猾了。”、“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敵人人數太多”、“敵人火力太猛”、“X諜太多”等等。

  • 5 # 軍警校報考志願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舉個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瑞士。一提起瑞士,大家的印象可能主要集中這樣幾個方面,比如說手錶出名,瑞士銀行全球影響巨大,還有就是瑞士全民皆兵、軍事實力強大。

    1.瑞士自從1815年就宣佈永久中立,已經200多年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戰爭,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德國相鄰的7箇中立國,被德國滅掉了6個,唯獨瑞士這個中立國沒有發生戰火。據說,希特勒曾經想對付波蘭一樣對待瑞士,但是經過作戰部門測算,當時500萬人口的瑞士,可以迅速集結50萬精銳部隊,而且瑞士的防禦工事易守難攻,即使德國出兵100萬,也不一定能拿下瑞士,經過再三權衡,希特勒最終沒有對瑞士動武。

    2.從瑞士身上我們可以知道,國不可無防,能戰方能止戰,世界上從來沒有缺乏實力的和平。瑞士一直保持一支全民皆兵、全民動員的民兵制軍隊,在戰時24小時內可動員七分之一人口保家衛國。;奉行“刺蝟戰略”,刺蝟不去侵犯別人,但遭到侵犯就會渾身是刺。他在國內大修各種戰備設施,比如各種規格的地下掩體,還有各種防備工事,擁有易守難攻的天險。瑞士的軍費開支也在全世界的前列,他具有別人不敢惹的實力。

    3.從別人身上,我們也可以吸取經驗教訓。國不可一日無防,落後必然捱打。對軍人來說就兩種狀態,打仗和準備打仗。對社會來說,不能只有在戰時、大災大難時才想到了軍人,在平時就要尊崇軍人,形成崇尚英雄的社會氛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柚子皮晾乾後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