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美媽一媽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經濟實力已遠遠超過英、法兩國,更不用說俄國了。德國在工業方面也十分發達。但是為什麼“三國同盟”的核心國德國沒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顯示出它的實力,而是至多與“協約國”打個平手呢?究其原因,我以為有以下幾種:

      從地理位置上看,同盟國都被夾在協約國的中間,而腹背受敵乃兵家大忌。只要協約國一起進攻,同盟國就不得不分兵二處,分別進行抵抗,在兵力上就佔劣勢。而同盟國國土又相對集中,這種地理分佈狀況只適合防守,如果貿然出擊,就可能造成孤軍深入的局面,以致全軍覆沒。所以德國才會採取速戰速決的計劃。但這一計劃的策劃者卻沒有很好地估測敵我的實力,野心過大,這也是速戰速決失敗的原因。不過,總得來說,德國的作戰目標還是對的棗只有先消滅協約國中相對較弱並容易攻打的法國,才有可能擺脫地理位置不利的尷尬局面,取得主動權。

      同盟國並沒有掌握住制海權,使另一重要的運輸方法完全掌握在協約國的手裡。從一定意義上說,英法能夠及時地挫敗德國的速戰速決計劃,也得益於海路運兵的快捷。其實,德國並不是不想獲得制海權,戰前德國的海軍實力僅次於英國。德國與英國都想消滅對方的主力艦隊。於是,一場海戰在日德蘭半島以西的海面爆發。日德蘭海戰前,雙方都想透過一個戰術來消滅對方。這就是以一小隊戰艦為誘餌,引出對方的主力艦隊,再以己方的主力艦隊從後包抄,使對方措手不及,將之殲滅。“餌中餌”戰術的結果就造成了雙方主力艦隊的正面接觸。海戰體現了德國軍事工業的先進,炮彈殺傷力極大。但德軍戰敗的結果說明德國缺乏海戰經驗,在戰術上不如英國,沒能使艦隊威力充分發揮。於是,德國艦隊淪落成為了“存在艦隊”。但是,在日德蘭海戰中,德軍與英軍傷亡人數之比為1:2,說明德國艦隊還是很有實力的,為什麼不捲土重來,吸取教訓,與英國海軍再決勝負呢?我認為是因為德國海港口的水雷區。德國為防止英軍偷襲,在基地港口布下了密密麻麻的水雷陣,只有德軍高階將領才知道安全的航行路線。這雖然埋葬了許多偷襲的英艦,在組建海軍初期是極好的屏障,但在德國海軍形成了龐大的艦隊時,這已不太有利了。如果德國海軍要出海,必得繞過雷區,如此龐大的艦隊要全部繞出雷區定會花費很多時間,這不是讓英軍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準備襲擊自己嗎?只能透過陸路運兵的德軍的速戰速決計劃破產也是必然的。

      同盟國並沒有同心協力,義大利不但沒參戰,最後還成了協約國的一分子,而在協約國中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這就說明,“三國同盟”並沒有“三國協約”那樣穩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對同盟國來說時機尚未成熟。如此,同盟國在綜合實力上就與協約國差不多,甚至在兵力上還弱於協約國。而且奧匈帝國已經邁向衰弱,在戰爭中老是拖德國後腿。再加上美國參戰等因素,同盟國的失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關於同盟國的戰敗,我得到這樣一個啟示:在戰爭中,估測勝負的結果不能只看軍事或經濟實力,而要全面地分析各國的綜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膠可以和中藥一起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