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金員工陳可為
-
2 # AlmostW
從演義的角度分析,那曹操其實還是有利可圖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想要成大事當大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名望”。所謂名望,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必須是好名聲,另一個是必須許多人知道。但是當時的條件下,由於還沒有創立科舉制度,獲得名望是非常艱難的,有兩種獲得方式,一是出身好,比如袁紹,祖上四世三公,自帶光環,即使是曹操後來獲得了名望,首舉義兵,盟主也是袁紹來當,可見出身自帶的名望是多麼厲害。而曹操是一個地位地下(出身背景不好,並非士族)但又有雄心壯志的英雄人物,當時曹操只是一箇中下級軍官,他所得到的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野心,所以他獲得名望的方式只剩下了一個,就是做一件大事。那麼下面分析曹操做這件事值不值。這樣的義舉可能有,四個結果,第一個是殺死了董卓,然後被衛兵剁成肉泥。二是殺死了董卓,在衛兵察覺之前溜出去,趁董軍群龍無首的狀態,集結正義力量,端掉董軍指揮部,控制其軍權,之後名滿天下。三是失敗了,被剁成肉泥。四是失敗了,結果逃了,就是演義的結果,也是由於義舉名滿天下,這也是可以預見的。所以四個結果裡有一半是好的,值不值得賭一下呢?普通人肯定是不會的,但是還沒有滿足野心的英雄是很可能會的。比如劉備在荊州帶著百姓逃,被曹操追及的機率幾乎是百分百的,被追及後在混亂中從大軍中逃掉的機率在我看來還不到一半,但是劉皇叔為了名望還是賭了。那麼曹操這麼選擇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再看事情的結果,曹操逃出京師,董卓張榜捕曹,曹由於他的義舉名滿天下,獲得了很高的名望,導致了兩個後續事件,一是陳宮抓到他後,感念其義舉,捉放曹。二是曹操回鄉招兵,一乎百應,有了自己的私人軍事力量。這體現了名望的重要性。從此之後,曹操成為了軍閥,有了實現夢想野心的條件,一是私人軍事力量,二是高名望。事實上,在兩個好的結果裡,結果四要更好一些,因為在結果二里,雖然曹操起了最關鍵的作用,但由於他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原來雖是中下級軍官,但只能在受命的條件下指揮朝廷的兵,當時朝廷幾乎沒什麼兵),在成功之後分一杯羹的時候,很可能只能弄個虛職,朝政只會控制在掌握最多私人力量和名望的人(最可能是袁紹)手中,這也是曹操不太甘心的。所以事實上,曹操這一賭獲得了最好的結果。那麼回頭看他賭之前,他應是具有:一是愣頭青熱血青年為國獻身的激情,二是對結果較為清楚的預見,三是野心。那麼,曹操一行為是不是還是欠考慮的呢?
-
3 # 子由拍案驚奇
曹操在東漢王朝最初的崛起、得志應該是出任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開始。
東漢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當時的軍權盡數掌握在外戚大將軍何進手中,漢靈帝為了自己能夠親自掌握一支軍事力量,在京都洛陽西郊招募一支隊伍,在這支隊伍當中,設定西園八校尉,其中的典軍校尉就由曹操擔任。
西園這隻軍隊直接隸屬於漢靈帝,而且,做為典軍校尉的曹操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
在當時的軍制當中,校尉僅次於將軍,但是,將軍可以不直接掌握軍隊,而校尉是直接有自己的軍隊的。
正因為如此,當大將軍何進剛被宦官所殺,幾乎是在同時,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馬上就領著自己的軍隊殺進宮中,給何進報仇。
也正是由於曹操掌握軍權,位置重要,就在何進被殺的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掌握了政權之時,對曹操也是很重視,朝夕相見。
三國演義當中所講的曹操行刺董卓一說完全沒有史料支援,也不見於正式記載。
但是,董卓進京之後,沒有顧忌其它派系利益,專擅朝政,甚至自行做主,對皇帝擅行廢立,專橫跋扈,曹操就決意不與董卓合作,逃出京師,招兵買馬,開始與董卓對抗。
在演義小說當中,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曹操試圖行刺董卓的過程,以及行刺失敗後倉惶逃遁的場景。
那麼,實際的情況是,逃出京師的曹操確實開始“散家財,合義兵”,而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了!
那麼,曹操反對的董卓的動機何在呢?
漢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這一年曹操在陳留開始招募人眾,準備以軍事力量應對董卓。
第二年,袁術、袁紹兄弟起兵,曹操迅速加盟進去。
這時候的曹操,正好是35歲,年富力強,壯心不已。
曹操的家世也是十分的顯赫,其父曹嵩在漢靈帝時即官拜太尉,正如袁紹兄弟一樣,他們這些出身世家的子弟,而且自身又掌握軍權,對來自隴西的一個地方軍閥董卓怎麼會有半點敬畏之心?
況且,董卓自恃自己在隴西與羌族大小百餘戰,加之北芒救駕之功,就蔑視群雄,橫行朝廷,專擅朝綱,甚至擅自廢立皇帝,絲毫不顧及朝野上下的體面。
在這種情況之下,以曹操、袁紹為代表的的新一代漢室臣子,無論從道義上或者感情上,怎麼能不與董卓兵戎相對?
這應該是曹操與董卓武力對抗的基本原因。
回覆列表
王允生日請眾大臣飲酒吃飯,王允要為漢室著想流淚,董卓橫行朝野,無惡不作,密謀誅殺董卓,為國除害,曹操自告奮勇要謀殺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