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一歐

    不是晚清的北洋水師購船艦時推崇大口徑,低射速的架腿式火炮,而是因為當時火炮技術發展很快,北洋水師購買船艦時,大口徑,低射速的架腿式火炮是當時最先進的火炮,這些火炮到甲午戰爭時已經不先進了,北洋水師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早就提出要購買先進的火炮來改裝北洋水師老舊的火炮,就連日本最先進的旗艦吉野號,也是北洋水師定購製造的,最後因為北洋水師沒錢提貨,外華人就把吉野號賣給日本了。中國方面內部存在的問題,以皇帝老師出身的重臣翁同龢為首的舊派官僚系統,出於朝庭權力平衡方面的考慮,害怕北洋水師太過強大會造成李鴻章一家獨大,從而使朝庭權力失去平衡,並對朝庭造成威脅,再加上翁同龢只精通之乎則也這些中國文化,對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毫不瞭解,根本不知道落後的火炮會要北洋水師的命,他和朝庭大多數舊派官員,包括慈禧太后和皇帝在內,都以為艦隊噸位大,實力就強大,自認為北洋艦隊很強大,由於知識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翁同龢掌握財政大權後,一直在做限制李鴻章勢力發展的事情,停發北洋水師正常撥款,就是出於這方面考慮的,北洋水師因為沒錢,連正常維修的錢都沒有,更不用說技術更新換代,原來訂購的吉野號,因為沒錢,最後被日本買去,變成了日本的旗艦。李鴻章是瞭解情況的,所以他一直在避戰,但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挑戰,以及以慈禧太后和皇帝及以翁同龢為首的,強大的舊派官僚系統都認為,只要真打起來,戰爭必定贏,以為李鴻章避戰是在和朝庭談條件,所以一直對李鴻章施加壓力,李鴻章在內外兩面夾攻之下毫無辦法,最後導致甲午戰爭的慘敗。注:甲午戰爭北洋水師最需要的是爆破炮彈,海軍方面(不止北洋艦隊)申請要購買國外先進的爆破炮彈,這些報告很早就多次向朝庭申請了,如果北洋艦隊能裝備這樣的炮彈,甲午戰爭損失雖然會很慘重,但應該會打贏,這是因為,如果使用這種炮弾,日本的戰艦是經不起幾炮的,當時北洋艦隊只有三發這樣的炮彈,全部都打吉野號了,兩發正常爆炸,導致吉野號重傷,致命的一炮打中吉野號的彈藥庫,但這發炮彈是臭彈,沒有正常爆炸,如果爆炸,吉野號就被打沉了。

  • 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當時北洋水師致遠戰艦,鄧世昌要撞沉日本吉野戰艦,致遠戰艦被日本其他快速魚雷快艇發射魚雷擊中致遠戰艦鍋爐爆炸,李鴻章和他的手下去德國購買戰艦,當時也不一定非要購買大型戰艦,買一艘大型定遠艘能買十艘小型戰艦,因為李鴻章和他的手下,據說接受德國軍火商的鉅額回扣,買四艘大型戰艦,按每艘一百萬兩白銀,四艘四百萬兩白銀,按20%的回扣,李鴻章和他的幕僚可貪汙白銀80萬兩白銀,當時艇炮笨重五分鐘打一發炮彈就不錯了,在當時艇炮也不是最先進,還不如英國侵華戰爭艇炮射速快,這些貪官為了吃鉅額回扣,購買四艘苯重的戰艦,購買四十艘小型戰艦也就夠用了,而且還要不斷更換新式戰艦,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能稱得上大口徑艦炮的也就定遠和鎮遠身上那305毫米艦炮了。而定遠級是以德國薩克森級戰列艦為建造藍本放大的一艘船,滿載排水量高達7670噸,是北洋水師乃至亞洲地區排水量最大的戰艦。於1883年在德國開工,1885年回國,1886年初服役,被北洋艦隊於1888年正式形成戰鬥力。

    而這一時期的大口徑艦炮都是架退式火炮,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大口徑艦炮之一,而包括日本三景艦裝備的法制320毫米大口徑艦炮也是如此。而到了19世紀90年代,中口徑速射炮技術快速發展,武器的更新換代非常快,就像今天的智慧手機一樣,在2010年,蘋果4手機剛出的時候可以說是業界的代表,甚至有人為了買它而賣腎,可是才過了多少年,中國的智慧手機就快速更上,現在蘋果手機已經不吃香了,就是因為技術更新換代快的原因。日本除了買了速射炮以外,它自己有自己下瀨火藥技術,所以在甲午海戰中才使勁打,因為這些炮彈他們可以自己造

    所以並不是北洋水師推崇大口徑,低射速的艦炮,而是在1883年時它就是業界的最優秀代表,而到了1894才不到9年的時間裡中口徑速射炮就發展起來了,要不是北洋水師嚴重缺少中口徑速射炮,日本人也不會佔那麼大的便宜,而當時中國也的確買了速射炮,只不過只有18門,而日本卻高達170多門。所以海軍裝備是國家科技的最高體現,光是靠買是買不來戰鬥力的,核心科技還得靠自己掌握才行。

  • 4 # 席軍WH

    這方面我只瞭解一個框架。北洋海軍的組建比較早,正趕在世界海軍發展史上十九世紀後期出現的一次海軍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的早期!

    這實際上對北洋海軍是不利的!當北洋海軍基本成型之時,由於世界海軍技術的狂飛發展而開始落後。當時的狀態是:1875年的比較先進的海軍技術到了1888年就落後了。當時清政府由於國內的政治經濟體系是極端分裂的狀態,派系和地區之間隔閡嚴重,中央和地方之間也是猜忌不斷,造成了只有極少數海軍人員真正瞭解狀況而國家的戰略層茫然無知。

    實際上北洋海軍本來有機會跟上世界先進腳步的。落後的社會制度,自私人性的發揮,使得這一機會等同於沒有,最後是北洋海軍的可悲覆滅!

  • 5 # 北洋海軍炮手

    北洋海軍成軍的年代海軍艦炮就是這個技術水平,這是改不了的,除非是改裝的時候把炮給換了。

    北洋海軍成軍的年代正是利薩海戰大行其道的時期,這一時期建造的戰艦都是在船頭方向佈置大口徑火炮,缺點就是射速慢,全艦火力密度並不高。

    至於速射炮的出現,那是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了,實際上致遠艦裝備的雖然仍是德制克虜伯火炮,其炮架已經是早期速射炮炮架了,雖然還沒達到海戰時速射炮的水平。

    但是由於北洋海軍成軍後,清流領袖翁同龢提出的停購船械案得到了透過,掐斷了北洋海軍外購戰艦的渠道,連裝備更新、保養都很難能做到,更別說改裝速射炮了。因為北洋海軍購買戰艦以及其他裝備需要專門的專項撥款,這方面給掐斷了,北洋海軍的日常經費,也就只能發工資、採買彈藥和煤炭了。

    全文完

  • 6 # 尚新源蠍子

    一 即使購自英國,也挽救不了失敗的最終結局!

    二 德國雖是陸軍強國,但海軍武器並不弱,比如脾斯麥戰列艦,當時可是無敵的!

  • 7 # 五嶽掩赤城

    不是不想買,是那時候買不到,阿姆斯特朗速射炮還沒有面世

    北洋水師是在1888年正式成軍,主力艦“八大遠”都是在1881-1886年期間開始開工建造,很不幸的卡在海軍架退炮與管退炮變革前夕,不是李鴻章不想買,而是北洋水師主力艦下單的時候,市面上管退速射炮還沒有面世。架退炮開炮後整個炮架和炮身一起後退,之後在重力和液壓作用下一起回退。每開火一次後需要重新瞄準,射速影響很大。

    海軍史上最早的準管退炮是英國皇家海軍1886年服役的巨像號鐵甲艦,不過他實際上是炮架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活動炮架和炮管一起後退,再透過液壓裝置復位。這種火炮復進後特別是高低誤差很大,依舊需要重新瞄準。實際上北洋在1886年向英國訂購的致遠號和靖遠號上,也裝備的這種6英寸的準管退炮,可以說北洋已經比較前衛和追求新武器了。

    真正的艦用管退速射炮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在1887年推出的。他創造性的發明了搖架系統,利用搖架的兩側的耳軸,繞上炮架進行俯仰操作。射擊後,炮身沿著搖架提供的導軌滑動,從而有效的降低射擊後座復位產生的誤差。

    不僅如此,阿姆斯特朗速射炮還採用一體式黃銅藥筒,藥包裝在黃銅彈筒內,彈筒內有底火,擊發後不需要清洗藥室,從而提高射速。

    所以不是北洋水師沒眼光,而是時間就差了那麼幾年。怪就怪在北洋成軍以後,清廷就開始限制李鴻章和北洋水師,別說一年一百萬兩白銀的購置款,連彈藥和訓練經費都保證不了,更別說添置新艦了。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是世界歷發展最快的時間段,短短70多年時間裡,世界海軍主力艦先後經歷了風帆木殼戰列艦、木肋鐵甲艦、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的時代,晚成軍的日本聯合艦隊擁有技術優勢那是再正常不過了。甚至說甲午年對於日本來說還不是最好的開戰時間點,如果日本沉得住氣,等到其向英國訂購的兩艘富士級前無畏艦交付的話,北洋水師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富士級前無畏艦以英國君權級前無畏艦為母版,排水量1.25萬噸,2座2聯裝305mm主炮。前無畏艦採用表面硬化裝甲鋼,在脫帽穿甲彈發明應用前根本無法擊穿。

    只可惜,不管是故宮裡面的老佛爺,還是清流首領翁同龢,亦或南洋派的張之洞,都無法理解。他們只是聽說前幾年砸了幾百萬兩銀子組建的亞洲第一水師打報告說武器已經落後,需要購置新艦,恐怕第一時間想的是你李鴻章是別有用心啊!

  • 8 # 海鏡清

    晚清組建北洋海軍的時候,所有鐵甲艦的主炮都是大口徑、低射速的架退式主炮。

    因為為了防禦炮彈的攻擊,鐵甲艦的裝甲越來越厚,例如東亞第一艘鐵甲艦“甲鐵”(日本)只有114毫米的裝甲,而“定遠”的裝甲已經增加到356毫米。為了擊穿越來越厚的裝甲,火炮的口徑也不得不越來越大,而在炮架技術沒有根本性革命的情況下,口徑越大、威力越大,也就意味著射速越低下,這是追求火炮威力所不得不付出的犧牲。

    這個時候,口徑就是真理!

    北洋海軍的“超勇”級撞擊艦,雖然只是千噸級的小軍艦,依然裝備了254毫米的架退炮以對抗鐵甲艦

    “定遠”的原型之一,德國“薩克森”級鐵甲艦,裝備的就是260毫米架退炮。為了提高射速,這種雙聯式火炮是不會齊射的,而是一門發射、一門裝填的輪流射擊

    與“定遠”級同期的日本“浪速”級,雖然是巡洋艦,依然裝備了260毫米架退炮,就是為了對付鐵甲艦

    “定遠”的原型之一,英國“不屈”號鐵甲艦。由於是萬噸級戰艦,比“定遠”大得多,所以裝備了更大口徑的406毫米架退炮

    “不屈”級的死敵,義大利“杜利奧”號鐵甲艦,裝備冠絕天下的460毫米架退炮

    即使到了甲午戰爭時期,大口徑火炮依然是架退炮,只有6吋(152毫米)以下口徑的火炮實現了管退速射化。

    人民海軍之所以在用小艇對抗大艦的戰鬥中屢屢獲勝,靠的就是近戰“洗甲板”

    也只有在那個測距儀剛剛發明(中日雙方只有“吉野”一艘軍艦有測距儀),射擊瞄準全靠六分儀測距、炮手經驗和運氣的時代,這種中口徑速射炮才能夠發揮“洗甲板”的功效,靠密集火力來殺傷鐵甲艦艙麵人員。因為再大口徑的火炮,有效射程也不過3000米(當時全世界海軍都只訓練近程射擊),再遠炮彈能不能打中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六分儀是非常古老的天文航海儀器,也是甲午之前最常用的測距儀器

    到了幾年之後,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機械式計算機,不是電腦)開始普及,射程迅速增加到一萬米以上,中口徑速射炮就對主力艦無能為力了,因為在進入射程前就會被打成篩子。

    這個時候,大口徑火炮才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地喊出:射程就是正義!

    測距儀普及後,大口徑重炮才終於擺脫了與中口徑速射炮在近距離“撕逼”的被動局面

  • 9 # 麥田軍事觀察

    這是一個誤解吧,當時的清政府不是不想買,相反在採購新式裝備方面相當積極的,只要有貨,絕對不會拒絕,關鍵在於,在進行採購選擇的時候,身管式火炮還沒有出現,架退式火炮是唯一的選擇。

    19世紀後期,正式全球軍事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期,清政府為北洋艦隊訂購主力艦的時,如:鎮遠等艦時,正好在1880年左右,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管退式火炮,不是什麼推崇問題,而是沒有第二個選擇。實際上,等於我們簽了合同,相關的技術才成熟,可以推出向市場。更無奈的是,在北洋艦隊成軍之後,大清就放棄了繼續採購新軍艦的計劃,實際失去了更新裝備的機會。

    相比之下,日本在向西方採購軍艦的時間上晚了一點,且沒有中斷過,還越買越多,正好趕上了管退式火炮技術的成熟,從而可以買到更先進更好的火炮。日本的艦隊建立要晚,自然佔了新裝備成熟的便宜了。

    我們看待問題是不能夠只想象啊,最好還是看一看當時的技術條件等等,綜合多方面條件之後再來提出問題,否則的話就有點讓人無語了。

  • 10 # 陳悅漫步海邊

    選擇裝備大口徑、低射速的架退火炮,並不是因為清末北洋艦隊特別推崇這種火炮,而是因為沒得選,在北洋海軍集中進行裝備建設的時代裡,世界主流的中大口徑艦炮就是架退炮。

    北洋海軍外購艦船的活動,起自1875年在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龍驤”級蚊子船,結束於1885年分別向英國、德國購買“致遠”和“經遠”級巡洋艦。在這一時間段裡,世界主流的中大口徑火炮技術發展還停留於以架退炮為主的狀態,裝備自動復進裝置的速射炮則主要是一些57毫米、47毫米、37毫米的小口徑火炮。

    (阿姆斯特朗4.7英寸口徑速射炮。北洋海軍雖然也十分渴望得到這種火炮,但是限於禁令,只能望洋興嘆)

    世界上第一種口徑在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速射炮的問世,是到了1890年代,即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4.7英寸口徑速射炮,而這一時期,北洋海軍雖然也十分迫切地想要得到這種火炮,但是由於戶部的軍火禁購令被清政府批准,已經無法得到這種火炮。

  • 11 # knight3201

    問這個問題的就是個啥都不知道的二胡。

    定遠是1880年訂購的,第一門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是1886年才發明的,而且只有120mm。李鴻章是先知?能看到幾年以後英國海軍的絕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劇烈運動完之後可以喝碳酸飲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