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同年,亡。胤禩雖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時在眾兄弟子侄間並不得貴重,頗受冷遇。這段經歷當對他日後廣有影響,故贅言之。 其母衛氏,系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宮內管領雖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庫出身,故較後宮其餘人等為賤。據楊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紹:“《清皇室四譜》中,也說衛氏‘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庫’是滿語‘辛者庫特勒阿哈’的簡稱,意為‘管領下食口糧人’,即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代八旗官員得罪後,他們本人及其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處。衛氏的先人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就現有材料看,她不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嬪中,母家地位最為卑下者。以此出身,衛氏僅能充當宮女,在宮內幹些粗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大大少於其她宮人。但她競被玄燁看中,並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條件很好,溫柔聰慧,美麗出眾。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17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愛,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僅17歲)的一位外,與衛氏本人也有關係。不久,她又被晉升為良妃,成為玄燁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貴妃除外)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出生後,康熙嫌衛氏出身低微,將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養,因此他與惠妃感情甚親。雍正帝繼位伊始,允許部分母妃“隨子歸邸”而居,惠妃因親子胤禔已被圈禁,於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據聞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 清朝規定皇子六歲起入書房讀書,每日以名師大儒教之以滿、蒙、漢等文字,並輔以騎馬射箭等功夫。據《康熙起居注》所載,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對幾位年長阿哥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滿六歲的胤禩。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進前,各讀數篇,純熟舒徐,聲音朗朗”,想必胤禩不滿六歲便已開始習讀詩書了。 但寫字是他的弱項,康熙曾因不滿他的書法,遂令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並要他每日寫十幅字呈覽。曾任翰林院編修、起居注官、禮部給事中、九阿哥胤禟侍讀兼府內管家的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詞中提及此事,言胤禩於之頗不耐煩,便央人寫了來欺逛康熙。 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他隨父與眾兄弟共往塞外巡獵,據傳教士張誠回憶:“整整一個月,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終日在馬上任憑風吹日曬。他們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時而奔弛,時而勒馬,顯得格外矯捷。他們之中的每個人,幾乎沒有一天不捕獲幾件野味回來。”胤禩位於其列,亦必時有斬獲。 胤禩早年很受皇父喜愛,康熙於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時,他便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為貝勒,為當時年齡最幼者。此後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適其出塞時與皇三子胤祉一同辦理政務。 先前已經提到,胤禩為人非常親切,全無阿哥的驕縱之氣,因此廣有善緣。不僅在眾兄弟中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尋常,與眾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歡。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卒於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讚揚胤禩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胤禩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他的侍讀何焯系當時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嘗學於錢謙益、方苞等人,以擅長八股出名,康熙二十四年即充拔貢生,但因為人“生性率直”、“經常當面責人”而得罪了考官,此後屢試不弟,四十一年李光地薦其博雅,康熙召試,命直南書房。次年賜舉人,復賜進土,選庶吉士。後尋命侍讀胤禩於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貝勒府期間,與胤禩甚篤。康熙四十五年何焯父死,他將身邊的幼女交由胤禩的福晉照看,便奔喪回裡了。胤禩還曾託由何焯為其在江南購書,頗得當地人的好評,稱他“實為賢王”。 提及胤禩的福晉,有必要在此介紹一下。其為安親王嶽樂之外孫女,父姓郭絡羅氏。嶽樂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國公,因在戰事上屢有建樹,於順治十四年晉為安親王,卒於康熙二十八年。安親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顯貴,因之胤禩與郭絡羅氏的結姻,亦在無形中拔高了他的身價,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產生的影響,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廣泛的人緣基礎。據聞,郭絡羅氏自小承歡於嶽樂膝下,頗受寵愛,性格潑辣,是胤禩府內的當家人。康熙曾於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於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詞中也提到胤禩府內的事俱是由福晉掌管的,兩相比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風。但有事是我所不明的,據《愛新覺羅宗譜》載,胤禩之子弘旺於“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時生,庶母張氏張之碧之女”,那麼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責胤禩時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終其一生,膝下單薄,只弘旺一人。 胤禩,終生只娶了郭絡羅氏一位福晉和兩位妾,可以說在當時極為罕見,即使後來備受眾人推崇,也未見其另娶。因此也有傳言,胤禩深愛郭絡羅氏。 人物年譜 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衛氏,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歲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時出生(公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衛氏,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邊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視京畿。 八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歲 七月, 隨康熙帝巡幸邊塞。 十一月, 隨康熙帝謁暫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歲 八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歲 正月,康熙帝親征噶爾丹,隨其謁暫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 九月,隨康熙巡行北塞,經理軍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歲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冊封皇子,晉為多羅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歲 二月,隨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並視察河工。 閏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 康熙帝為成年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冊為良嬪,未幾進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歲 四月,隨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歲 五月十九日 索額圖獲罪,與諸皇子覬覦儲位有關。 六月二十六日 裕親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誇讚胤禩。康熙帝命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歲 六月, 隨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歲 正月初五日寅時,長子弘旺出生,庶母張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於行獵途中廢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內務府總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聞皇長子胤禔言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隨命胤禔將張明德拿交刑部審問。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內務府總管凌普家產後回奏。康熙稱其所查未盡,到處妄博虛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眾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將其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後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捨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張明德案,被革去貝勒,降為閒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責,謂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結蘇努為黨羽,並言其妻“嫉妒行惡”。按,胤禩之妻為安親王嶽樂之外孫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見。時帝病,自南苑回官,回憶往事,流涕傷懷,因復召見。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滿漢文武舉奏皇太子,諸大臣皆舉胤禩,康熙未允,諸大臣皆不敢再議。 十一月十六日,廢太子胤礽被釋。 十一月二十八日,復封為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歲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滿漢文武大臣,查問去年為何一致舉薦胤禩為皇太子事,重責佟國維、馬齊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將馬齊交於胤禩嚴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隨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復立胤礽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隨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獵,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遊五臺山。 五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歲 一月,隨康熙帝巡視通州河堤。 四月,隨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後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歲 五月,隨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 十一月,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歲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週年往祭,未赴康熙熱河行在請安,遣太監送兩隻將斃之鷹給康熙,康熙帝極為憤怒,召諸皇子至,重責於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摺訴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責。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歲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歲 九月十二日,患傷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臥病處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經之路,帝降旨將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癒。康熙帝命將其所停之俸銀米仍照前支給。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歲 二月初一日,隨康熙帝巡視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隨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歲 十二月十二日 撫遠大將軍胤禵率軍起程。於太和殿前行頒給大將軍敕印儀式。 本年,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歲 四月十一日,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歲 四月十二日,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歲 三月,由康熙帝硃筆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隨康熙帝行圍。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終年六十九歲。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與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受封為親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為和碩廉親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為理藩院尚書。 雍正元年(1723年)42歲 二月十七日,受命辦理工部事務。 九月初四日,因奉聖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廟事,於端門前設更衣帳房,因新制,油氣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廟前一晝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為其母良妃之事喪事奢靡事受雍正責。 雍正二年(1724年)43歲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責其“奏事並不親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張家口事,受雍正責。 五月二十日,並七十、馬爾齊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責為“夤緣妄亂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責其與允禟、允禵等人於康熙年間“結為朋黨”。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減省,出門時不用引觀受雍正責。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責,言其阻撓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議陵寢所用紅土折銀髮往當地採買以省運費事受雍正責。 雍正三年 (1725年)44歲 二月十四日,因減省伕役、畜馬等事受雍正帝責。 二月二十九日,並允禟、允禵、允[礻我]、阿靈阿、鄂倫岱等人受雍正責。 三月十三日,於工部行文時被抬寫,被果親王允禮等參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議將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諭“尚望其迴心歸正”。 三月二十七日,議總理事務王大臣功過,雍正帝言其無功有罪,寬免。 三月,退總理事務。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爾泰軍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責。 十一月初二日,因內務府增減披甲人數事,受雍正責。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其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有旨寬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護軍九十六被斃事,遭宗人府參奏。雍正命每旗派馬兵若干於其府周圍防守。又於上三旗侍衛內每日派出四員,隨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歲 正月初五日,與允禟、蘇努、吳爾佔等人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與允禵共議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語與其子通訊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時,長孫永類出生,嫡母舒穆祿氏。 一月二十八日,將其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給房屋數間居住,嚴加看守。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二月,雍正令其之妻自盡,焚屍揚灰。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其與允禟等罪惡。 六月初一日,雍正將其於康熙、雍正兩朝諸罪共四十款頒示全國。 七月二十二日亥時,孫肅英額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時已患嘔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實錄》記為九月初十日歿,此處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錄》載:“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諸王大臣議奏應戮屍示眾。雍正帝諭“既伏冥誅,其戮屍之罪著寬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議其與允禟子孫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將其與允禟子孫均給出予紅帶,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 正月,乾隆帝旨,令其復入宗室。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胤禩被恢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這時胤禩之子弘旺已卒,弘旺第二子肅英額,第三子永明額在世。肅英額無子,永明額於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卒,享年八十四歲。其子綿森曾任馬蘭鎮總兵,官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綿森雖有四子,但前三子夭折,四字奕沆官工部員外郎,授侍詩學士,其子孫均是過繼的。其過繼孫溥寬為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親王胤(礻禺)的後裔,其父載霞,三弟為輔國公溥釗。溥寬僅有一子毓漳,生於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同年,亡。胤禩雖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時在眾兄弟子侄間並不得貴重,頗受冷遇。這段經歷當對他日後廣有影響,故贅言之。 其母衛氏,系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宮內管領雖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庫出身,故較後宮其餘人等為賤。據楊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紹:“《清皇室四譜》中,也說衛氏‘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庫’是滿語‘辛者庫特勒阿哈’的簡稱,意為‘管領下食口糧人’,即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代八旗官員得罪後,他們本人及其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處。衛氏的先人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就現有材料看,她不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嬪中,母家地位最為卑下者。以此出身,衛氏僅能充當宮女,在宮內幹些粗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大大少於其她宮人。但她競被玄燁看中,並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條件很好,溫柔聰慧,美麗出眾。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17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愛,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僅17歲)的一位外,與衛氏本人也有關係。不久,她又被晉升為良妃,成為玄燁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貴妃除外)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出生後,康熙嫌衛氏出身低微,將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養,因此他與惠妃感情甚親。雍正帝繼位伊始,允許部分母妃“隨子歸邸”而居,惠妃因親子胤禔已被圈禁,於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據聞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 清朝規定皇子六歲起入書房讀書,每日以名師大儒教之以滿、蒙、漢等文字,並輔以騎馬射箭等功夫。據《康熙起居注》所載,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對幾位年長阿哥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滿六歲的胤禩。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進前,各讀數篇,純熟舒徐,聲音朗朗”,想必胤禩不滿六歲便已開始習讀詩書了。 但寫字是他的弱項,康熙曾因不滿他的書法,遂令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並要他每日寫十幅字呈覽。曾任翰林院編修、起居注官、禮部給事中、九阿哥胤禟侍讀兼府內管家的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詞中提及此事,言胤禩於之頗不耐煩,便央人寫了來欺逛康熙。 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他隨父與眾兄弟共往塞外巡獵,據傳教士張誠回憶:“整整一個月,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終日在馬上任憑風吹日曬。他們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時而奔弛,時而勒馬,顯得格外矯捷。他們之中的每個人,幾乎沒有一天不捕獲幾件野味回來。”胤禩位於其列,亦必時有斬獲。 胤禩早年很受皇父喜愛,康熙於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時,他便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為貝勒,為當時年齡最幼者。此後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適其出塞時與皇三子胤祉一同辦理政務。 先前已經提到,胤禩為人非常親切,全無阿哥的驕縱之氣,因此廣有善緣。不僅在眾兄弟中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尋常,與眾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歡。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卒於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讚揚胤禩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胤禩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他的侍讀何焯系當時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嘗學於錢謙益、方苞等人,以擅長八股出名,康熙二十四年即充拔貢生,但因為人“生性率直”、“經常當面責人”而得罪了考官,此後屢試不弟,四十一年李光地薦其博雅,康熙召試,命直南書房。次年賜舉人,復賜進土,選庶吉士。後尋命侍讀胤禩於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貝勒府期間,與胤禩甚篤。康熙四十五年何焯父死,他將身邊的幼女交由胤禩的福晉照看,便奔喪回裡了。胤禩還曾託由何焯為其在江南購書,頗得當地人的好評,稱他“實為賢王”。 提及胤禩的福晉,有必要在此介紹一下。其為安親王嶽樂之外孫女,父姓郭絡羅氏。嶽樂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國公,因在戰事上屢有建樹,於順治十四年晉為安親王,卒於康熙二十八年。安親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顯貴,因之胤禩與郭絡羅氏的結姻,亦在無形中拔高了他的身價,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產生的影響,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廣泛的人緣基礎。據聞,郭絡羅氏自小承歡於嶽樂膝下,頗受寵愛,性格潑辣,是胤禩府內的當家人。康熙曾於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於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詞中也提到胤禩府內的事俱是由福晉掌管的,兩相比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風。但有事是我所不明的,據《愛新覺羅宗譜》載,胤禩之子弘旺於“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時生,庶母張氏張之碧之女”,那麼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責胤禩時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終其一生,膝下單薄,只弘旺一人。 胤禩,終生只娶了郭絡羅氏一位福晉和兩位妾,可以說在當時極為罕見,即使後來備受眾人推崇,也未見其另娶。因此也有傳言,胤禩深愛郭絡羅氏。 人物年譜 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衛氏,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歲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時出生(公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衛氏,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邊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視京畿。 八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歲 七月, 隨康熙帝巡幸邊塞。 十一月, 隨康熙帝謁暫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歲 八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歲 正月,康熙帝親征噶爾丹,隨其謁暫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 九月,隨康熙巡行北塞,經理軍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歲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冊封皇子,晉為多羅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歲 二月,隨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並視察河工。 閏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 康熙帝為成年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歲 七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冊為良嬪,未幾進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歲 四月,隨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歲 五月十九日 索額圖獲罪,與諸皇子覬覦儲位有關。 六月二十六日 裕親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誇讚胤禩。康熙帝命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歲 六月, 隨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歲 正月初五日寅時,長子弘旺出生,庶母張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於行獵途中廢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內務府總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聞皇長子胤禔言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隨命胤禔將張明德拿交刑部審問。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內務府總管凌普家產後回奏。康熙稱其所查未盡,到處妄博虛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眾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將其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後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捨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張明德案,被革去貝勒,降為閒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責,謂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結蘇努為黨羽,並言其妻“嫉妒行惡”。按,胤禩之妻為安親王嶽樂之外孫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見。時帝病,自南苑回官,回憶往事,流涕傷懷,因復召見。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滿漢文武舉奏皇太子,諸大臣皆舉胤禩,康熙未允,諸大臣皆不敢再議。 十一月十六日,廢太子胤礽被釋。 十一月二十八日,復封為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歲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滿漢文武大臣,查問去年為何一致舉薦胤禩為皇太子事,重責佟國維、馬齊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將馬齊交於胤禩嚴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隨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復立胤礽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隨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獵,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遊五臺山。 五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歲 一月,隨康熙帝巡視通州河堤。 四月,隨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後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歲 五月,隨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 十一月,隨康熙帝謁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歲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週年往祭,未赴康熙熱河行在請安,遣太監送兩隻將斃之鷹給康熙,康熙帝極為憤怒,召諸皇子至,重責於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摺訴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責。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歲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歲 九月十二日,患傷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臥病處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經之路,帝降旨將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癒。康熙帝命將其所停之俸銀米仍照前支給。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歲 二月初一日,隨康熙帝巡視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隨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歲 十二月十二日 撫遠大將軍胤禵率軍起程。於太和殿前行頒給大將軍敕印儀式。 本年,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歲 四月十一日,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歲 四月十二日,隨康熙帝往熱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歲 三月,由康熙帝硃筆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隨康熙帝行圍。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歲 二月,隨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隨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終年六十九歲。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與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受封為親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為和碩廉親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為理藩院尚書。 雍正元年(1723年)42歲 二月十七日,受命辦理工部事務。 九月初四日,因奉聖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廟事,於端門前設更衣帳房,因新制,油氣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廟前一晝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為其母良妃之事喪事奢靡事受雍正責。 雍正二年(1724年)43歲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責其“奏事並不親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張家口事,受雍正責。 五月二十日,並七十、馬爾齊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責為“夤緣妄亂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責其與允禟、允禵等人於康熙年間“結為朋黨”。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減省,出門時不用引觀受雍正責。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責,言其阻撓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議陵寢所用紅土折銀髮往當地採買以省運費事受雍正責。 雍正三年 (1725年)44歲 二月十四日,因減省伕役、畜馬等事受雍正帝責。 二月二十九日,並允禟、允禵、允[礻我]、阿靈阿、鄂倫岱等人受雍正責。 三月十三日,於工部行文時被抬寫,被果親王允禮等參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議將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諭“尚望其迴心歸正”。 三月二十七日,議總理事務王大臣功過,雍正帝言其無功有罪,寬免。 三月,退總理事務。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爾泰軍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責。 十一月初二日,因內務府增減披甲人數事,受雍正責。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其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有旨寬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護軍九十六被斃事,遭宗人府參奏。雍正命每旗派馬兵若干於其府周圍防守。又於上三旗侍衛內每日派出四員,隨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歲 正月初五日,與允禟、蘇努、吳爾佔等人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與允禵共議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語與其子通訊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時,長孫永類出生,嫡母舒穆祿氏。 一月二十八日,將其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給房屋數間居住,嚴加看守。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二月,雍正令其之妻自盡,焚屍揚灰。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其與允禟等罪惡。 六月初一日,雍正將其於康熙、雍正兩朝諸罪共四十款頒示全國。 七月二十二日亥時,孫肅英額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時已患嘔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實錄》記為九月初十日歿,此處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錄》載:“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諸王大臣議奏應戮屍示眾。雍正帝諭“既伏冥誅,其戮屍之罪著寬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議其與允禟子孫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將其與允禟子孫均給出予紅帶,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 正月,乾隆帝旨,令其復入宗室。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胤禩被恢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這時胤禩之子弘旺已卒,弘旺第二子肅英額,第三子永明額在世。肅英額無子,永明額於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卒,享年八十四歲。其子綿森曾任馬蘭鎮總兵,官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綿森雖有四子,但前三子夭折,四字奕沆官工部員外郎,授侍詩學士,其子孫均是過繼的。其過繼孫溥寬為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親王胤(礻禺)的後裔,其父載霞,三弟為輔國公溥釗。溥寬僅有一子毓漳,生於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