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趣談菌
-
2 # 古德里安大將
宇宙中可能存在多種生命形式,如碳基生命、矽基生命、電磁生命,甚至恆星生命。
現代,尋找地外生命可以透過監聽、向某區域傳送“訊號”、或利用目標的光譜特徵進行分析。
由於地球上的生命都是有機物,屬於碳基生命,而這種形式的生命是離不開水,氧氣等物質。所以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時大多會以地球生命為物件,透過研究地球生命對地球環境、外貌的影響,把得出的結論運用到尋找地外生命。然且,人類對其它生命形式知之甚少,當代的科技也無法在遙遠的距離上準確觀測微小的天體。
其次科學家為能在已發現的大約1000行星中快速找到宜居行星,直接以地球為“榜樣”,尋找各行星是否在宜居帶中,且是否出現與地球類似的某些特徵。
-
3 # 手機使用者56423737806
科學家是水作的,就如中醫能治病,國外的很多經驗也能治病,但同樣不科學一樣。科學就是以自我認可的方式為樣本,不一樣的都不科學,所以生命一定要有水。
-
4 # 布翁布頭哥
某些人研究的學問還很淺顯,有的生命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他們也不需要類似地球上氧氣和水等環境條件!外星人雖然也是“人”,但與我們在很多層面是可能不一樣甚至有巨大差異。古人講: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在科學家裡我最佩服愛因斯坦,他曾閱讀過佛經,一些科學成果也符合佛陀的教義!真的很難得,他不是一般人!
外星生命的誕生是否一定需要水、氧氣,這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有支援也有反對的科學家。我們需要捋一捋他們為什麼支援或反對。
支援方想要誕生生命,需要有組成生命的物質。目前一百多種發現的已知元素,很多元素是沒法誕生生命的,元素週期表上越靠後的元素越不穩定,而且在宇宙中存在的佔比很小。生命更有可能誕生在具有存量豐富並且穩定的元素環境中。
在宇宙中,元素含量排名是:氫、氦、氧、碳、氖、氮、鎂、矽、鐵、硫等。除去惰性元素,含量最高的四個元素就是碳氫氧氮。如果最早的生命誕生是偶然中的偶然,那麼從統計學角度來看,該生命最大機率是碳氫氧氮組成的。
以人類已知的生命舉例,地球生命是以碳為核心元素。碳很特別,它的化合價是-4到4,在有機化學反應中具有可塑性極強的優勢。碳的可塑性極強,並且很容易與氫氧氮元素的結合,要知道,氨基酸就是碳氫氧氮組成的。1969年,澳洲發現的一顆隕石中就含有氨基酸;歐洲宇航局的“羅塞塔”探測器也在彗星上發現了氨基酸。這說明了在宇宙中,碳氫氧氮四種元素更容易合成結合。
氨基酸的再次相互合成,需要的重要介質就是液體。支持者認為水是生命誕生的基礎,因為水是所有液體中最好的溶劑,生命誕生最可能需要的24中元素,都能溶在水裡。(但是支持者在這方面沒有給出更有利的說服力,因為水非常容易汽化或凝固)如果以是否存在水為目標尋找生命,那麼還得增加溫度的條件,因為碳氫氧氮的化合物是很難再高溫中保持穩定的。
氧氣其實並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因為在地球上已經發現了完全不需要氧氣參與代謝的海底火山微生物。氧氣在地球生命的作用是參與能量轉化,如果生命是塊電池,氧氣就是電池的兩極金屬片。
說完支援方的灌頂,這兒就得提到人們常說的 “矽基生命”,在元素週期表示,矽與碳很相似。但是,矽的化合鍵很不穩定,以矽為核心的化合物容易分解;而且矽與氧的結合十分緊密,使得矽元素無法同其他用來傳遞能量的元素結合。
反對方反對者認為生命不一定就是需要有機化學參與的生命形式,也可以是無機化學,甚至是量子生命體。他們認為生命的存在不一定需要穩定的結構,那些只能活幾納秒的神秘生物,它們只要能夠傳遞自身的遺傳資訊。量子領域內可能存在特殊的生命形式,它們以不確定的形式存在,它們驟然消逝,但也能留下自身的遺傳資訊。
有些反對者支援的是硼基生命。硼的共價鍵是3個,但是在穩定硼烷中,硼的配位數很多。由於硼的缺電子性,導致硼烷反應與有機反應不同,如果存在硼基生命,那麼它們的生存形式是完全不同於碳基生命。有人認為,硼基生命可能存在於溫度很低的氟化氫海洋中,而且硼的化合物有承擔氨基酸一樣功能的潛力。
還有的反對者認為,碳基生命不一定生活在水和氧氣的環境中,也可能存在於液態氨和氮氣的環境中。氨分子和水分子的結構極其相似,液態氨的溶解能力也很強。
生命是否需要水和氧氣,科學界各執一詞。但是目前科學家尋找生命,依然是以是否有水作為前提條件。因為還是支援方的那個觀點,有水的地方誕生生命的機率更大。尋找生命本就及其困難,所以只能從機率最大的切入點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