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攝影玩起來

    要知道後期怎麼調色,首先需要知道調色的方向,也就是電影質感照片的大致特徵,我們常說的電影質感照片,大致特徵如下:

    1)畫面基本都是橫幅,很少豎幅

    2)整個畫面以中低調為主

    3)明暗對比明顯,較暗的區域為冷色調,較亮區域為暖色調

    4)冷色調部分以青色為主,暖色調部分以紅黃色為主

    有了電影質感照片的大致特徵,後期就有了方向,我們朝著這個方向一步一步去操作,實現這樣的效果就可以了。

    我以下面這張圖為例來調整一下,

    原圖

    調色後

    詳細步驟:

    2.下面開始調色,開啟“色調”,為陰影區域新增青色,使較暗區域具有青色的冷色調。

    3.同樣在“色調”裡,為高光區域新增一點橙色,使較亮區域的橙黃色特徵更加明顯。

    4.開啟“曲線”工具,選擇紅色曲線,高光區域往上提一些,給較亮區域新增一些紅色元素。

    5.為了強化紅色的元素,開啟“HSL”工具,選擇“橙色”,將其色相降低,可以使一部分橙色轉化為紅色。(知識點:紅橙黃綠青藍紫洋紅8種顏色加減色相可以依次相互轉化,比如橙色加色相可轉化為黃色,橙色減色相可轉化為紅色)

    6.最後一步是常規操作,加一點銳化使畫面質感更好。

    7.匯出儲存,完成。

    這就是電影質感後期調色的整體思路和具體操作步驟,每張照片原片各有不同,切不可生搬硬套各種引數數值,關鍵還在於掌握整體方向和軟體各個選項能實現的功能。

  • 2 # 顏子軒

    電影級後期調色最快捷最直觀的方法是什麼?答:一邊看電影一邊調色,簡單快捷。

    要調電影級後期圖片,首先就是要先了解電影級後期的特點是什麼?或者教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一邊看電影一邊調色,後期就往電影的氛圍去進行調整,方便快捷。

    如下效果圖:

    效果2:

    效果3:

    1、首先用PS開啟我們需要調整的圖片,然後複製一層圖層保護原圖,也可以當做是做效果對比圖。

    2、然後開啟任意一個播放器,並開啟一步電影,對自我感覺好的場景進行暫停,然後就來進行模仿電影場景氛圍。

    4、進入Camera raw濾鏡後,第一步首先是降低圖片整體亮度,形成大體的氛圍效果。

    5、其次是降低對比度,適當減小對比,根據電影畫面及自己能接受的引數為佳。

    6、然後是高光、陰影、白色都適當降低,讓圖片區域性暗部更加暗,形成圖片暗調的氛圍。

    8、基本上也就簡單快速的完成了電影風格的後期處理了。最主要的就是暗、欠飽和、低對比這三個重要調整,把這三點注意下就簡單多了。

  • 3 # 碌人以

    影視後期有哪些調色方法: 主要是靠後期軟體 比如PR AE 達芬奇曲線調色一般只要是做後期的軟體都會有,因為好用、能能、強大,所以它是所有後期調色軟體的必備外掛。在曲線面板我們可以透過調節RGB曲線控制整張圖的明暗對比度;透過調節紅色曲線、綠色曲線、藍色曲線來分別調節圖片中的色彩比重。

  • 4 # 修圖愛好者

    電影級後期調色如何做到?其實就單從色彩來說,電影色調多種多樣,有冷暖對比也有和諧統一。當你不知道怎麼調電影色調的時候,可以百度電影海報借鑑它的色彩來模仿調色。

    今天來給大家演示如何調成電影的黃綠色調?

    原片是室內歐式婚紗的場景,明暗關係不突出,色彩灰暗。

    首先進入ACR做如下調整,用白平衡工具吸取無彩色區域對照片進行校色,在ACR裡簡單的調整一下照片的層次,追回部分細節,加強顏色的飽和度,提高黃色明度和整體對比度使畫面中人物更突出。

    然後進入PS用通道混合器來統一成只有青和洋紅雙色調的色彩。

    通道混合器是替換通道來調色,目的是減少照片中的色彩種類,使照片更加乾淨協調。

    接下來再利用曲線來調色,藍色通道往下調讓整體照片變暗變黃,為了平衡我們照片前後的亮度,把RGB通道整體往上調。透過這一步的調整,照片已經初顯電影的黃綠色調了。

    接著利用LAB模式來增強色彩,找到“影象”—“應用影象”,選擇b通道,模式選擇柔光,這一步的目的是增強照片的黃色。

    再轉回RGB模式,用可選顏色進行微調。

    快速選區高光,新增曲線,對高光加藍加青。

    新增色彩平衡,增強對比色。

    再用黑白漸變對映適當降低照片的飽和度。

    OK,最後再加上文字,黃綠色調的電影級調色就完成了。

  • 5 # 小妖會剪輯

    電影調色如同繪畫,無論是一級調色還是二級調色,還是3dlut的使用,最終你的目的是電影畫面好看,哪怕你會流程,但是你對顏色的分析不夠,對顏色如何形成的原理不瞭解,對攝影光影調配度能調出來的效果不瞭解,你也很難調出來滿意的顏色,其實調色沒有什麼級別之分,前期用的是什麼裝置,燈光,美工也對調色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關鍵還是要從繪畫開始,攝影原理開始學習,會用調軟體是很快的事情,也許一個月你就熟悉流程了,但是對顏色的研究,這可能是需要長時間去磨練的,而磨練的又是透過你的眼睛去觀察,動手,不斷訓練才能如魚得水。

  • 6 # 攝影師小黑000000

    首先調色的目的在於增強故事的表達,後期調成什麼風格要契合故事,不是什麼電影都調出一個teal&orange風格就搞定的。現在主流調色軟體baselight、達芬奇等,後期調色沒有統一的思路和步驟,但一般會先做一級校色再做二級風格化處理,一級校色會涉及各種調整,匹配不同攝影機,一般會有調色助理完成,接著調色師在此基礎上根據故事風格和跟導演等的討論進行風格化,不同的電影有不同的工作方式。

  • 7 # 影視後期設計

    1、前期拍攝

    很多人不把前期拍攝列在調色步驟之中,但我覺得,反而是重中之重!

    前期不能判斷後期處理的所有要求和操作,所以,前期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構圖、曝光這樣後期很難處理的環節

    原始影片素材,畫面是以中性的所謂“標準”基色為主,前期拍攝中,主要控制畫面的曝光、白平衡、構圖、視角、運動等基本指標。

    2、校色彌補前期不足(也叫一級校色)

    ——主要看以下三個指標,是否恰當

    調整畫面對比度飽和度白平衡色溫設定

    這一步的結果就是要儘可能的使畫面看起來自然、協調。

    3、區域性光線校正

    對區域性曝光過渡或者曝光不足的畫面進行修正,或者根據需要對畫面區域性進行提升/降低亮度處理等。

    4、藝術調色處理

    這一步不是必需的,要根據想要表達的主題來決定,使用恰當會有令你眼前一亮的影片效果,主要是以下三種形式:

    區域性色彩替換:比如換掉畫面中花朵的顏色或者人物衣服的顏色。去色或者單色處理:這種情況下多是為了表達某種過去的或者夢幻的效果。整體調色:常用的形式有增加光學濾鏡效果(類似柔光的濾鏡效果尤其對畫面高光部分細節有比較明顯影響)、暗角處理(用來加強畫面主體物)、風格化處理(會對畫面產生的變化較大) 、模擬膠片質感(為了模擬某種膠片質感,畫面的black/white point以及曲線等引數會產生顯著變化,次序應靠後)、銳化及畫幅修正(可以透過Pan/Tilt/Scale等平移縮放對畫幅構圖進行調整)

    概括得來說,可以用我們學生時代寫作文的結構來講“總——分——總”,但是怎麼總,又如何分?我說了不算,每一部電影都不同,還得看作為調色師對影片的理解了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丁桂兒臍貼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