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o15865521795

    謝邀:可惜,一個年青有為企業家,茅侃侃自己承認他不適合個人創業,這就是他的短處,一意孤行,導致揹負鉅債,壓力山大而自殺,這就給創業者們敲個警鐘,創業不能盲目,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謹慎前行。在網際網路時代,該創業還是要創業,不能因為別人怎麼樣也不能磨滅創業之心,但是對投資相目的前景是否有發展空間,投資需謹慎,避免不可預知的變數

  • 2 # 瞬息萬變198114270

    創業者無論文化素質多高,對市場沒有研究和考查,投資創業只會導致慘敗遭受人生巨大的打擊,這個打擊如果超過一個人的承受極限,人的心態就會扭曲,一旦扭曲就會走極端,就會走向不歸路,所以創業者首先要研究市場,考查市場,選擇某一行業必須要適合自己的專業,否則只能是自食其果帶來傷害留下人生的悲劇讓人感嘆和挽惜。

  • 3 # 加貝生活

    逝者安息!

    不過,實在是不想說大道理,還是那句話:死都不怕,還怕活著?

    情緒“七十二變”,可真實的生活不變!

    做情緒的主人還是做情緒的奴隸?

    生活是要面對的,除了勇敢接受別無他法!人人要是都跟著情緒、感覺走,估計這世界上早就地廣人稀了。

  • 4 # 元芳有看法

    茅侃侃僅僅是極端個例而已,並不具有萬千創業者的代表性,所以拿他來分析我們還敢不敢創業是有失偏頗的。我們不僅要看茅侃侃,更要看看像李想、高燃、戴志康這些人,用個例否定全部是完全錯誤的!難道我們看到有人出車禍死亡就不敢開車了嗎?

    茅侃侃壞就壞在年少成功成名,這也導致他性格上的自負剛愎和盲目自信,頻頻跳槽、一意孤行,讓他一次次的難以融入團隊,自然也無法更好的帶領團隊。他特別自豪並樂於對外強調自己是初衷生,其實就是一種自負的炫耀,似乎在向外界表達一種“初中生咋了,我照樣牛掰”的優越感。

    茅侃侃自殺事件告訴我們,對於創業者來講,事業永遠都不是一帆風順,有點磨難和坎坷未必是壞事,起碼它可以讓我們變的更加頑強和堅韌。

  • 5 # 漢子不倒

    謝邀請,這種情況的出現在我們國家出現還是極少數的,創業難的問題每個創業者都清楚,如果容易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出現。“不成功則成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創業必須具備抗打擊和揹負強大壓力的能力及持之易久的桓心,有智商和智慧還得有些財力支援才能有希望。否則還是找個適合自己的企業去工作比較好!

  • 6 # 踏海5

    謝謝邀請!由於本人不是創業者,只能淺談一下他的現象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說,他的事件與我們還敢不敢創業?沒啥太大關係,影響不大,應該說是件好事,因為他給我們正在路上的創業者們敲了個警鐘!‘’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啊‘’!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再難也不至於以死來做代價吧!東北人有句土話講,‘’活人叫尿憋死了‘’!自殺了……憋死了!那還算是什麼英雄好漢……創業者!一個‘’真材實料‘’的能人(創業者)要俱備‘’能屈能伸,攻守兼備‘’方可稱得上創業精英!向他這樣自殺了,純屬沒能奈……無能之輩!一個地地道道名附其實的……失敗者!怎能還稱其為……創業者?!所以,要激呼還奔跑在路上的大俠們……創業者!警鐘在後,奮勇向前!拼搏才是希望!愛拼才會贏!

  • 7 # 異域少女小漁

    他一位多年好友猜測:茅侃侃去世的真正原因應該是抑鬱症。他有長達12年的抑鬱病史,事業受挫破產可能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誰也說不清,茅侃侃的死,是因為抑鬱,還是因為創業,或者根本是因為創業而產生的長年抑鬱。

    茅侃侃,1983年出生於北京市,僅初中文憑。

    茅侃侃有著不錯的出身,家在五棵松附近的部隊大院裡,姥姥在八一電影製片廠上班,6歲時,家裡就有一臺進口蘋果電腦。茅侃侃12歲便學會了各種軟體的安裝和解除安裝。從6歲接觸電腦到34歲自殺前,他的一生都和計算機有關。他小學五年級開始玩電腦,14歲開始在《大眾軟體》等雜誌發表數篇文章,並自行設計開發軟體。2004年正式創業,時任時代美兆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構師兼營運長。

    他偏科高中會考失利,索性就輟學,他天資聰穎考,在2000年,他接連考取微軟和思科的計算機認證,拿著這兩個招牌在一家網站謀了個月薪3600塊的職位。接下來三年裡,他從小網站、遊戲公司、電視臺、一直換到政府事業單位;從研發、策劃、市場、宣傳一直做到節目製作。打工不說還自己開了家公司,給人家外包研發專案。見識到了各行各業、各階各層的“道道”。

    他是個早熟的孩子,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成熟和理智,眼界和見識。

    2004年底,茅侃侃碰上一個曾經合作過的國有企業老闆,侃侃把悶在心裡想了一年的MaJoy專案跟他交流:把網路遊戲搬到線下、模仿其後臺數據執行,但用實景、由玩家實際扮演。兩個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雙方正式運營MaJoy,2004年,這個專案已經投入試執行,11月9日將正式運營。說起公司的專案,茅侃侃儼然一副當家人的氣勢。他曾豪言:“5年以後,MaJoy每年能帶來收入應該有15億人民幣。

    他曾寫過一本書《像戀愛一樣去工作》。在書中,他從自己十年職場生涯中挖掘典型案例,圍繞“就業”、“創業”兩大核心主題,與自創的戀愛法則相結合,現身說法,給年輕讀者的就業、創業帶來生動切實的啟示。本書既有年輕化的語言表達,時尚的理念,又有遠高於同齡人的經驗和眼界。

    茅侃侃是一個抓住了機會搭乘了時代列車的幸運兒,他擁有了一個高企的創業開篇,只是之後的幾年裡,他沒有那麼順風順水了。2015年,茅侃侃與萬家文化成立合資公司“萬家電競”並出任CEO,但公司常年處於虧損狀態,還一直拿不到融資,經營困難員工的工資也發不出,身背4000萬外債走投無路的他最後走上了絕路。

    有人說“創業是艱難的馬拉松,也是一路不斷掉坑不斷爬出來繼續跑的孤獨者遊戲,這一回,侃侃兄弟沒能爬出坑來。”

    有人說:“80後和90後不要覺得社會有什麼不公,人性自私,而在連義務勞動機會都要排隊搶的70後看來,撈進碗裡儘快下肚才是人生真理,大破滅時代出身的人,天生就帶有強烈的危機感和攻擊性。我已經看過太多,初出茅廬就被70後一頓亂棍打蒙了的80後,能醒過來的現在也開始漸漸走向社會中堅,醒不過來的人生已死。可悲的是太多的80後還在暈眩中責問社會,從沒有發現看著自己橫躺在地板上,背後拿著大槓微笑著的前輩哥哥們。”

    “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

    是願賭服輸,人生沒有遺憾,我曾傾盡全力去拼搏過去爭取過勝利,過程很重要,而結果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創業,也許是普通人人生中唯一的可能逆襲的機會,但是永遠別忘了,善始者多不勝數,善終者,寥寥無幾。

    我們不是王思聰,沒有健林爸爸一揮手就是3個億的啟動資金投入,對80%的創業者來說,認賠離場也許就是最好的歸宿,就當玩了一場貴點的遊戲,體驗也體驗過了,該收手就得收手。

    創業,不應該是一個屬於賭徒的遊戲。創業是理性者的遊戲,是非理性者的墳墓。

    創業打的是天下,是持久戰,不是打一場,破釜沉舟這樣的戰略只能用在最關鍵的時候,一擊致命或者一敗塗地。

    我們在社會中混,最大的忌諱就是隨大流,喊著口號冒進。創業的確很美,但並不適合所有的人,不要覺得有一個想法就能拉來融資,開個公司就能撬動地球,創業是的那些能輸得起的人才能玩得轉的把戲,輸不起的人也贏不了,最終在大浪淘沙的資本博弈中取得勝利的是鳳毛麟角。

    人有上進心沒錯,但一切逆襲都要先有自知之明。輸得起才能贏得起。創業不是兒戲。

  • 8 # 古侯子

    有個成語,叫「因噎廢食」。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你不能因為看到有人吃飯不小心被噎死,你就不吃飯了;

    你不能因為看到有人喝水時不小心被嗆死,你就不喝水了;

    你不能因為看到馬路上有人不注意被撞死,你就再也不過馬路了……

    同樣的,你不能因為看到有創業者因為各種原因自殺離世,就認為所有人都不應該創業、都不敢創業了……類似茅侃侃這樣自殺離世的創業者肯定還有,但畢竟是少數,多數的創業者都是屬於正常範疇,即使面對各種艱難困苦,依然可以堅持下去,依然可以活下去,甚至於活的很好。

    茅侃侃自殺的原因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體,不僅僅只是創業本身的因素。一方面有創業中各種巨大的壓力,讓他難以承受;一方面各方面缺少支援和幫助,讓他覺得孤立無援,看不到未來;還有一方面,從當處於的年少成名,到如今的跌入到土裡,巨大落差帶來的難於承受的心理……各種因素雜糅在一起,最終讓他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因此,雖然從機率上來講,我們多數創業者不能因噎廢食,因為一些個案而讓自己不敢於創業,害怕走上茅的道路;但是,我們也應該從這樣的事件中,學習一些東西,比如:鍛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讓自己足夠的抗壓;儘可能多的獲取幫助,不至於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時刻的看清自己,不因為居高位而自喜,也不以為落凡塵而自怨自艾,相信自己、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這就可以了。

    不管怎樣,創業的路是崎嶇難行的,原所有的創業者都能夠勇往直前,且平平安安。

    以上,供參考!

  • 9 # 周矩心眼界

    避免企業家自殺悲劇,只需要學一條定律

    歲末年初,不斷有企業家英年早逝、自殺的訊息在刷屏。既悲壯又讓人惋惜。防止悲劇其實只需要學習一條定律,彼得原理。“每個人都是努力向上爬,爬到他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當他的能力和心理不能承受的工作給他帶來的挑戰時,悲劇就有可能發生。避免悲劇發生的關鍵就是避免最後一次提拔,或最後一次對自我的挑戰。不要被拉拉隊(觀眾)所影響。

    更深的原因,企業家還是要學會清醒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當一個企業到了一定規模的時候,企業家很難客觀評價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很容易沒有太多的理性思維。以前的經驗,很可能成為風險的起點。跳出自己的環境,反思自己,評估自己,有真正的諍友指出自己的盲區就特別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解讀染色體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