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東北的小豆包
-
2 # 米南德王問道
皇太極時期的清軍,恰恰是清朝歷史上武裝最精銳,結構最最佳化的時期。但如果一定要和窩闊臺時代的巔峰蒙古軍隊相比,恐怕還是凶多吉少。
歷史上,清朝對蒙古勢力的戰績基本上是勝多負少。蒙古遊牧勢力對中原地區的威脅也是在清朝統治時期,被徹底解決的。但這並不是說清朝有過於高超的手段,相反更多是因為幾百年地緣政治形勢變化的結果。其中即有國際海運崛起,替代陸地絲綢之路的結果。也包括了蒙古人在忽必烈時代開始進行的本土空心化佈局,釀成惡果。
但如果我們看一看雙方的軍政結構最最佳化的時期,就不難覺得蒙古人的上限還是比後來的滿洲要高出不少。
先說距離現在更近的滿清。這個後來一統中原的異族王朝,結構最最佳化時期恰恰是在入關之前。不僅各族的君臣比較有幹勁和活力,連武裝力量的配置也是當時東亞地區的一絕。包括了用八旗制度組織起來的滿洲、遼東漢人和東蒙古部族。
其中,滿洲八旗是戰鬥力的核心所在。傳統建州範圍內計程車卒擅長騎馬機動後,下馬步戰,是非常不錯的騎馬步兵。他們身披重甲而擅長使用重弓,又比較精通挖溝築牆的圍困戰法。傳統海西範圍內的部隊,擅長騎馬作戰,是非常典型的東北亞風格騎兵。
至於東蒙古部落組成的騎兵僕從軍,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清軍組建了遠距離偵查、掩護和遮斷能力。讓清軍的大規模作戰水平,如虎添翼。但因為蒙古地區的衰退,這些蒙古人已經比不上黃金時代的先祖善戰。其主要的盔甲和不少武器,反過來需要滿洲提供幫助。
另外就是陸續加入滿洲一方的漢軍。作為邊境上的精銳,他們往往比內地駐軍更加善戰。精銳的炮兵部隊則由西洋教官一手訓練,還是當時東亞地區最好的鑄炮工匠。他們當中的騎兵部隊和火槍手,同樣強於內地駐軍。作為清軍的補充力量,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皇太極時期,巔峰不會超過8萬人的遠征能力,相比昔日的蒙古帝國來說還是差了不少。後者可以拉出更多的部隊,在更廣闊的區域內進行配合作戰。這讓蒙古人屢屢擊敗反應不足的對手,也讓他們的水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人觸及。
蒙古軍事力量的巔峰其實就是窩闊臺時代。大量自高原地區湧向四方的部落騎兵,還保持著成吉思汗時代的水平和勇氣。不少被征服地區的武裝力量與技術成果,也開始大量武裝蒙古人和他們的盟友。這些力量在黃金家族指揮官們的帶領下,有著遠超皇太極八旗的破壞力。
蒙古本部和大量突厥系騎兵,是這支移動大軍的中堅與靈魂。中亞高加索等地的重騎兵則是用於致命突擊的精銳。而西亞、亞美尼亞和契丹、金國等地的步兵,又經歷過各自惡戰,技戰術嫻熟。甚至於從金國到西域,再到中亞各地,能徵發的高水平工匠也遠遠超過了皇太極時期的滿洲工匠隊伍數量。
當然,一定會有人說清軍在武器上佔據絕對優勢。這話雖然沒錯,但並不完善。因為皇太極時期的清軍,就和同時代所有東亞軍隊一樣,並沒有完成火器革命的進步。少量的火炮和火繩槍都來自投誠的漢軍部隊,可以用來作為致命武器發揮下,但無法經得起長期戰爭的消耗。
蒙古一邊呢?他們有著不弱於滿洲的弓箭,更好更多的盔甲,更好的戰馬和騎兵......就是麾下步兵的素質,也高於水平中等的漢軍八旗。這就讓他們在很多方面可以抵消清軍手裡的那一點點武器優勢。
哪怕是最依靠技術積累的攻城戰,滿洲軍隊表現也比不上之前的蒙古人。雖然他們在擁有足夠多的紅衣大炮後,一下子獲得了巨大優勢。但在其他方面,表現的非常平庸。蒙古人自從成功圍死了金國中都後,就在技術上不斷進步。除了那個時代沒有的火炮外,在各項科技水平上都與清軍持平。窩闊臺時代的蒙古軍隊,在攻城戰時更是表現的摧古拉朽,遠非沒有大炮就只能靠築牆圍困的八旗可比。
或許又有人會說,清軍奪下的城市,基本上都在明朝建立後升級為磚石結構,勝於此前佔絕對地位的夯土城牆。然而,蒙古人一樣在中亞的碣石、撒馬爾罕、巴格達等地,有著清軍所沒有的攻城經驗。後者攻克的主要是堡壘要塞和地區小城,並沒有絕對的說服力。
所以,如果皇太極時期的滿洲遭遇窩闊臺時代的蒙古帝國,結果可能是不容樂觀的。8萬湊集起來的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會遭遇到8-12萬蒙古、中亞、中原部隊的幾面攻擊。以清軍的習慣,他們很可能會選擇舊地構築陣地死戰。但負責外圍交戰的海西、索倫和東蒙古騎兵,都很容易被擊潰。留下包圍圈裡的步兵慢慢被消磨殆盡。
一旦遇到城市圍攻戰,清軍的守城力量可能經不住蒙古人的強攻。而清軍自己在沒有大炮到位的情況下,也很難拿下蒙古人據守的城市。這就給戰略、戰術機動更出色的蒙古軍隊以足夠的集結和反應時間。清軍很有可能在他們的設防營地內,被包圍消滅。
因此,本人並不看好皇太極時期的清軍可以戰勝窩闊臺的蒙古帝國。畢竟他們的上限比起世界征服者來說,還差的很遠。
-
3 # 關東俠客
野孤嶺之戰,成吉思汗十萬蒙古騎兵打敗大金國之四十五萬精銳部隊。因為蒙古人正處在上升時期,大部分是百戰精兵。大金國己日薄西山,徵召土兵是剛放下鋤頭沒經過正規訓練和實戰經驗的農民。看見蒙古人拎刀子爬上城牆腿肚子會轉筋沒有可比性。皇太極時期女直人經過內部統一,和蒙古人大明朝打了數十年皆百戰精兵。"女真不滿萬,過萬天下無敵”。生活在深山老林苦寒之地的女直人戰力強悍。況且此時女真人被編入八旗,組織嚴密,八旗兵當在五六萬之間,是一支強大力量。最重要的是兩支處在頂峰時期的軍隊百有四百年差距,戰爭形勢,早就發生重大變化。滿洲人常自吹靠騎射得天下是胡扯蛋。當時全世界範圍內已向熱兵器過渡。皇太極八旗兵也不例外,明最先進的火炮部隊在孔有德率領下已投降滿清,皇太極如虎添翼。當時戰爭形態是,集中所有重炮轟擊敵營或敵人軍隊,然後騎兵衝鋒打跨有所織的抵抗。最後步兵拎刀子上前砍人,屢試不爽。窩闊臺的騎兵再歷害也架不住炮轟,這就是騎兵部隊逐漸退出現代戰爭原因之一。
-
4 # 雲板石上談閒話
不能!皇太極麾下的滿洲軍隊戰鬥力不強,只是遇到腐敗的明朝,所以看起來很強而已!窩闊臺時期的蒙古軍隊正是其強大擴張時期,其戰略戰術極為靈活,其麾下的僕從軍隊戰鬥力也強,戰鬥慾望也很大,並且是世襲制,有封地!滿洲漢八旗要差很多,奴才意識濃!
回覆列表
女真人雖然也算是遊牧民族,但是更準確的說應該算是漁獵民族,而蒙古人才能算是純正的遊牧民族。但是即使號稱17世紀亞洲第一騎兵的皇太極手下的滿清騎兵,也絕對不是強盛時期蒙古人的對手。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後,返回草原,途中將再次反叛的西夏有狠狠的打了一次,然後就去世,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的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時期的蒙古帝國,儘管擁有絕對權威的成吉思汗已經死去,但是此時的蒙古帝國仍然處於上升期。
蒙古大軍出征
蒙古帝國之所以強大,能夠橫掃歐亞,其中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蒙古人足夠野蠻,這可不是什麼民族歧視,在科技文明時代以前的古代,野蠻戰勝文明、更野蠻戰勝野蠻本就是大自然的叢林法則。當年被漢帝國趕跑到東歐草原的匈奴人,將西歐的那些日耳曼蠻族打得屁滾尿流,打的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又是掏錢,又是送公主的,五胡亂華之時的,北方少數民族文明遠低於中原西晉王朝,不還是前赴後繼將北方漢人打壓近300年,在古代一旦文明沒能夠轉化為軍事力量,那麼再輝煌的文明也將成為野蠻民族進行掠奪的戰利品。
二是成吉思汗將一千多年來的北方草原的各種種族、部落融合到一起,形成新的蒙古民族,也就是成吉思汗利用他那崇高的威望和強悍的馬刀,不僅讓草原形勢上統一,而且讓草原的上的部族心靈上也承認的統一。
也就是說成吉思汗對草原的統一,將當時世界上最原始、最野蠻、最強大的力量進行了整合,所以蒙古大軍能夠橫掃歐亞大陸,而到了窩闊臺時期,這種力量,沒有消退的跡象,繼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之後,窩闊臺除了在東亞組織滅金伐宋之外,繼續對西方開展了第二次遠征,也就是真正讓歐洲膽顫的蒙古人征伐“長子西征”,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臺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臺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自率領本部大軍,合計15萬,對伏爾加以西的東歐地區展開徵服,將基輔羅斯、波蘭等國打的雞飛狗跳,蒙古大軍已經迫近到多瑙河流域,如果不是窩闊臺突然死亡,導致第二次西征中斷,你那麼中歐和西歐都可能被蒙古人踏在腳下。
蒙古大軍的對外征伐
反觀皇太極的時期的滿清,雖然國號已經由“金”改為“清”,並且皇太極時期清軍征服了科爾沁、察哈爾等部的漠南蒙古豬部,征服了李氏北韓,蠶食明軍位於遼東的寧錦防線,並多次借道蒙古從北京以北的長城要塞進入關內大加劫掠,但是此時的滿清仍然和窩闊臺時期的蒙古帝國不屬於同一量級。
當時的明朝,如果不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入關沒有中原地區難以平定的流民起義,清軍雖然強悍,肯定是無法入關的,而且即使沒有李自成攻破北京,沒喲吳三桂的投降清軍,清軍要想入關席捲中原也十分困難。而且就在皇太極時代,面對袁崇煥的寧錦防線,皇太極都完全是束手無策。
1629年皇太極借道蒙古入關京師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