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91
-
2 # 醬爆影視製作
一、樹立自信、確定目標。
目標是人們期望達到的行為結果,孩子的認知結構並不成熟,還沒有完全的獨立能力,不能正確地對待困難和挫折。 因而在學校生活中培養學生自信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首要條件。學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與鼓勵中逐步形成的, 一切要從生身邊事做起、小事做起、就有點困難,作為生活教師就要耐心的給予指導,從簡單做起,對學生中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的給以表楊,遇到複雜的困難,要給予指導, 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中體會勞動的樂趣。
向左轉|向右轉二、重視細節,加強薰陶。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過程中,結合審美和藝術教育。透過藝術的薰陶,以美誘人,以美感人,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 使學生在困難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向左轉|向右轉三、加強管理,強化訓練。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開始形成的時期,我們要善於“導行”誘導學生自覺的加強訓練,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就需要我們去指導、去規範,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我班大部分學生字寫得歪歪扭扭的,總是挺不起“腰桿子”,甚至不是少寫一筆,就是多添一筆,總之,不能規範地書寫。原來的班級人數多,老師精力有限,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再強調要求,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審美能力,另一方面粗心大意,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而對小學生來說認真書寫是最基本的,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1、欣賞一些古今書法名家的作品,認識到書法是一門藝術,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2、課文中生字的教學,加強指導,和學生一起分析字的間架結構、注意事項,利用多媒體的示範教學作用,幫助學生把字寫規範;3、投影字寫得好的學生的作業,讓大家點評,從字中可看出他(她)是個什麼樣的人:認真、細心、耐心、專注、講究……告訴學生:練字能修煉人的心性,比如,性格急躁的人可透過認真練字,性子能變得沉穩等等。4、制定獎懲制度:無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每次得優秀的加2分,每個月評出得分前5名,我會適當買一些獎品給予獎勵。字寫得馬虎的不但倒扣2分,還要把不認真的題目重新抄寫一遍,直到他做到認真為止,然後讓他們自己比較一下,哪種更省事,這樣幾次以後,孩子便有了畏忌之心,漸漸地就養成了認真書寫的習慣。
(二)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養成提前預習的學習習慣,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顯得猶為輕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要求學生: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析記字形,查字典理解字義並給生字組三個詞;2、朗讀課文3~5遍,瞭解課文大概內容,理清文章脈絡;3、理解文中的詞語意思,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4、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批註(養成讀書做記號的學習習慣);5、利用電腦或手機蒐集有關課文背景或人物的資料。因為目標明確,學生預習課文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了。上課時,我先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難寫、難記的字老師範寫、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掃除生字詞障礙;然後指名學生讀課文,餘生認真聽並且評價;接著讓學生彙報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穫,大家互相補充,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激賞學生;最後就是讓學生提出自己預習時遇到的難題,大家共同探討!因為學生親自參加了預習,所以學習積極性很高,後續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課堂教學效果就好。當然,也要因材施教,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的預習要適當加以指導,課堂上問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不斷進步。
(三)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它既能鍛鍊我們的觀察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蘇教版四語(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安排了此項內容。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觀圖,瞭解到觀察事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1、要按一定的順序可由遠及近,也可由近及遠;可從上到下,亦可從下到上。2、要有重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兩件事物上,不需面面俱到。3、觀察後要展開聯想,鍛鍊自己的想象力。4、觀察以後要勤動筆,及時把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養成留心觀察、合理想象、勤於練筆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我經常聯絡生活實際,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如本學期開學,讓學生寫週記——《尋找春天》;過些日子,寫《春來到》;再過些時候,寫《我愛春天》。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既感受到了季節的變化,鍛鍊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又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何樂而不為呢?
語文成績是否得到提高,主要體現在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強弱上,而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如何,能充分驗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程度。學生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無異於對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展現學生能力的平臺:
1、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生每天自行讀書30分鐘,養成勤於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習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等能力。我還建議他們每個人備一個“摘抄本”,專門摘抄文章當中的好詞、好句、好段(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每天和小組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收穫,可以寫讀後感。我也不時詢問學生最近看了什麼好書,講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收穫;有時還推薦一些書目,學生可經常到校圖書館借閱;有時鼓勵學生讀同一本書,然後班級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大家一起暢談閱讀本書的收穫和感想,再寫一篇讀後感。這樣,學生在讀書中既增長了知識,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又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從而將閱讀習慣堅持下去。
2、樹立“大語文觀”,即“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觀念。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除了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外,常常結合課文內容的拓展及中國的傳統節日(即生活實際)讓學生留心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寫出來。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春季儀式。為此,清明節放假,我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清明節見聞》的週記。徐同學在文中寫道:“……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石碑的前方,又拿起一塊乾乾淨淨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光。我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都繫著一根紅帶子,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就也買了一根寫著‘音容猶在’的紅帶子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為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接著,媽媽燒起了紙錢,口裡還唸唸有詞:希望爺爺在那邊過得好,並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後,我們還磕了頭,放了鞭炮……”平實的語言、簡樸的儀式、美好的寓意、優良的傳承,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著孩子。
另一位馬同學在文中寫道:“……爺爺買好紙錢等物品,我們就去村子後面的山坡上給太爺爺掃墓。一路上,我看到黃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子,還有青青的小草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地毯。一陣春風吹來,小草在風的帶動下翩翩起舞,鮮豔的小花競相開放。到了太爺爺的墳前,爺爺邊燒紙錢邊說著什麼保佑全家幸福健康平安……紙錢燒完了,爺爺再放一掛鞭炮,發出了‘噼裡啪啦’的聲音,最後,爺爺恭恭敬敬地給太爺爺磕了頭,我和弟弟也學著爺爺在墓前磕頭。回去的時候,爺爺對我們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太爺爺就去世了,沒想到爺爺小時候的生活那麼艱難。這時,一陣溫暖的春風迎面吹來,夾雜著淡淡的花香,我和弟弟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啊!”從學生的描述中,我們生的語文成績,而且讓學生終生受益。只要我們用語言播種,用行動去導航,用心血去培育,並持之以恆,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會在這塊基石上展翅高飛,翱翔長空。
總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且讓學生終生受益。只要我們用語言播種,用行動去導航,用心血去培育,並持之以恆,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會在這塊基石上展翅高飛,翱翔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