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依人
-
2 # 逗萌嘉
例如,在《禮記·王制》中就曾說到: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木不中伐,不粥於市。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
意思就是說:五穀如果沒有到時節,果實是不成熟的,不能拿到市場上賣;樹木還沒長成,就不能砍伐,也不能出售;家禽、家畜、魚鱉等,如果還沒到能殺的時候(意思就是沒長大),也是不可以賣的。
古人崇拜自然,敬畏自然,所以做事要符合時令,到一定的時候,才能做一定的事,如果違反是不行的。
蔬果
比如漢朝時期,已經出現了反季節蔬菜,當時的技術是在室內生火。在《漢書·召信臣傳》有提到:“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跟現在幾乎一樣。
這是強行讓蔬菜成熟,當時的人也都看的明白:“使土氣蒸鬱而養之,強使成熟也。”
搞這麼多精力培育反季節蔬菜,為何?自然是給皇帝吃,太官園嘛,那是皇家的菜園。
不過,後來皇帝就下令禁止了,漢安帝元年(公元112年):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鬱養強熟,或穿掘萌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乎!
三國演義裡的漢安帝
不順應自然,不符合時節,吃了是有害的。當年孔子也曾說過:食饐而鍻,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孔子也注意到了飲食健康,所以他認為:食物的顏色、氣味、時令不對,都是不能吃的。甚至煮的不熟或者煮得太爛,肉割的不正,沒有醬等,他都不吃。
這固然是“禮”之所在,卻也能反應出,當時已經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了。
-
3 # 紅紅正者無敵
謝邀。中國傳統的食品安全思想體系形成於春秋戰國。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系統提出食品安全理念的人。他在《論語·鄉黨》中談到了“十三不食”原則,“糧食陳舊和變味了,魚和肉腐爛了,都不能吃。食物的顏色變了,不能吃。氣味變了,不能吃。烹調不當,不能吃。不新鮮的東西,不能吃。肉切得不方正,不能吃。佐料放得不適當,不能吃。席上的肉雖多,但吃的量不要超過米麵的量。酒沒有限制,但不能喝醉。市場上買來的肉乾,不吃。每餐必須有姜,但不要多吃。”
-
4 # 太常吸貓
古人也有食品安全問題,比如食物中毒,再比如寄生蟲。以《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毒草——鉤吻為例:“此草雖名野葛,非葛根之野者也。或作冶葛。王充《論衡》雲:冶,地名也,在東南。其說甚通。廣人謂之胡蔓草,亦曰斷腸草。入人畜腹內,即粘腸上,半日則黑爛,又名爛腸草。滇人謂之火把花,因其花紅而性熱如火也。嶽州謂之黃藤。”這種有毒的植物因為生長於農家種植的蔬菜之間,很容易被誤食。《廣東通志》中稱其食用後“半日輙死。”雖然其毒性很強,但服食雍菜(空心菜)可以中和毒性,所以也並非無藥可救。
除了食物中毒以外,藥物也容易中毒,一些有毒植物和無毒植物在特徵很相似,十分容易混淆。《本經逢原》中還有記載:“野狼毒,苦辛寒,大毒。陳者良,醋炒用。出東魯泰山,與防葵相類。置水沉者為野狼毒,浮者即防葵也。”這種植物本身是一味藥材,可以治療咳嗽和腹痛,所以如果採摘錯誤,治病藥就成了索命藥。烏頭、附子這兩種植物也是同理,雖可入藥,但過量即危害健康。
寄生蟲也是比較麻煩的情況,它可以來自攜帶蟲卵的食物(比如有寄生蟲的螺螄),也可能來自沒有煮熟或者帶病的動物肉,生吃就更不安全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絛蟲、蟯蟲、蛔蟲的名稱在古代的醫書裡已有出現。蛔蟲是最常見的體內寄生蟲,古代醫書中有不少殺滅服蛔蟲的藥方。也有人認識到蛔蟲很難一次殺淨的情況,《景嶽全書》中記載:“ 凡諸蟲之中,惟蛔蟲最多,其逐治之法總若前條,然旋逐旋生,終非善策,欲杜其源,必須溫養脾胃,脾胃氣強,蟲自不生矣。”服藥殺蟲前後還要溫補腸胃。馬王堆的女屍身份雖為貴族,體內也有血吸蟲卵存在,可見寄生蟲問題在古代是廣泛存在的。
沒有寄生蟲的肉類,吃起來也不一定安全。《格致鏡原》中記載:“河豚出於江海,有大毒,能殺人。”但是河豚的美味還是吸引了很多愛好者,這點從書中說明其毒性後,還註明了烹調方法就可以看出:食用的時候需要去除血液、眼睛和魚子等部位,煮透後才能食用。
針對一些非正常死亡的動物,當時的醫書也意識到其有毒性,但是結論則不是很科學。《瘍醫大全》中認為:“牛犬無毒,本補精血之物,何以毒至於此?必牛犬抱病將死,又加縛束以激動怒氣,毒結於皮肉之間,適當其處,人誤食之,故食之生病,卒至暴亡也。”除了瘟牛、馬、狗、魚、蟹等食物吃完有中毒病例,還有誤吞螞蟥的病例。
對於食物相沖醫書中也有記載,比如鱉肉和莧菜不能同食,黃鱔與荊芥一起吃也會生病。我們現在常見的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事情在古代也有發生。一般的解決方法是先用藥和物品催吐(刺激喉嚨),也有灌入黃泥漿、綠豆湯等偏方。
古代醫療手段並不如現在先進,食物殺菌措施又不完善,食品安全問題是存在的。
參考文獻:
《本草綱目》
《景嶽全書》
《瘍醫大全》
《格致鏡原》
《太平聖惠方》
回覆列表
食品安全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現代人有食品安全問題那古人有沒有呢?
咱們先說一個現在常見的現象。比如說現在到冬天或者夏天你在不同的季節你能吃到相同的東西。這個咱們可能明白,就是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什麼草莓呀葡萄啊,菠蘿啊,蔬菜比如茄子豆角辣椒啊,就是夏天當季的東西只要你想吃,透過大棚種植市場就沒有你買不著的,我們管這個叫反季節的蔬菜水果。現在這個反季節蔬菜水果很普及了但是對於它的安全性有很多爭論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反季節的蔬菜水果違反了自然生長規律。無論是從口感呢還是營養都不如當季的蔬菜水果。更別說有的使用催熟啊增大呀這些手段其實這個理論不是我們今天才有,早在東漢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了而且實行了。這個人他是東漢時期的漢安帝劉祜,為了給這個皇室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都專門設定了皇家菜園,菜園的負責人為了邀功請賞就會在冬季種植一些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並且對蔬菜水果進行催熟處理,讓他儘快傳上皇家的餐桌,漢書 裡面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話什麼意思呢?說冬天在太官園裡面種植蔥韭菜這些菜,白天黑夜燒火加溫用來催熟。其實這些手段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棚種植的原理差不多。反正種反季節蔬菜與水果種植手段特別相似。這要是放在今天來講很正常但古代不一樣,古人比今人的更加崇拜自然敬畏自然做事要符合節氣時令,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兒所以當時的人才會提出來,五穀不時,果實未孰,不粥於市。木不中伐,不粥於市。禽獸魚鱉不中沙,不粥於市。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五穀和果實如果沒有成熟,不能拿到市場上賣。樹沒有長成就不能砍伐,出售家禽家畜魚鱉這些,如果還沒到宰殺的時候,你是不能拿出去賣。正是基於這個樸素的原理漢安帝劉祜在公元112年的正月11頒佈了一道禁止反季節蔬菜的詔書這個詔書在資治通鑑裡邊兒有全文記載。內容大致是說,現在凡是進獻來的新鮮果味兒,大多數都不符合時令季節,有的是在土屋裡面用悶的手段讓他強行成熟,有的是挖掘土地讓他提前發芽,還沒長成熟就往下采摘,這美味沒有得到,植物卻夭折了,這難道是順應天時養育萬物之理嗎?所以先人說不合時節的東西不吃,從現在起凡是供奉祖廟陵園和給天子供應的都應該按時按季提供蔬菜水果。這個部詔書下達之後,朝廷減少了23種貢品,這道詔書的也成了漢安帝不太光彩的人生當中少有的閃光點。那麼反季節的蔬菜,水果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他其實並不是很大,就是口感差點營養差點違反大自然規律但是畢竟是新鮮的。
下面來說說其他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造假。食品造假的有史書上有明確記載,宋代有人把死馬把它弄熟了曬乾以後,冒充這個獐子肉乾和鹿肉乾。腐爛的媳婦兒尋找,有人寫了一篇文章就說當時情況,說當時開封市,有一個大市場,這個市場裡邊兒有很多專門兒加工死馬肉的黑作坊這些黑作坊頭天就趁著天黑低價買死馬,這邊還買完之後呢,挖個坑埋到地裡,這樣可以減緩它腐爛的速度,到第二天呢,再把它刨出來,然後扒皮洗乾淨。用這個氣味比較重的香料和豆豉燉煮。這樣就蓋住了腐爛的氣味,這豆豉能增加肉的顏色,最後把它晾曬成幹,拿到市場去銷售,早晨這肉還臭不可聞,到晚上肉香就傳出很遠了。可見當時不法商販造假的手段也是挺先進。除此之外,還有更絕的。
就是假冒偽劣的食品,大文豪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裡記載,有一天紀曉嵐的堂兄叫紀方舟買了一隻烤鴨,烤鴨身上的肉讓人給撕掉了,用什麼冒鴨子肉呢?用泥包住鴨子身體,在外邊兒糊上紙。遠端的烤熟的顏色,再塗上油,實際上就爪子跟腦袋脖子,真的就剩下你看著以為是肉的才發現是紙和爛泥。
古時候猖狂到這種地步,就沒人管嗎?當時的法律對食品安全問題是很重視而且罰的很重。幾種這個管這個食品安全問題的方式,第一種是用因果報應嚇唬人就是道德約束。封建社會的人挺迷信,所以唐宋兩朝就會出版一些因果報應的文學作品來嚇唬治假商販。當時的政府要求各行各業的人穿不同的服裝來區分身份當時宋代的時候就做官的務農的做苦力的做商人的各自服裝不能亂穿這麼一來了,街上的行人呢,就能辨別出你是幹什麼。如果有人買的偽劣商品,就算記不得你長相,也能認出你的衣服以便兒事後追償那就方便,上邊說這兩種手段只能說是督促,要說懲罰的,還有專門兒的刑法。從漢代到唐宋啊,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刑罰是不斷加重。比如說你出售這個變質或者有毒的這個豬肉為例。當時法律規定如果因為肉腐敗腐爛或者有毒,導致有人生病,受傷或者死亡的。這個賣這個豬肉的人。你應該趕快把這些有問題的肉都燒了如果你處理不及時,或者拒不執行。就要追究食品這個所有者和相關官員的法律責任,他當時按照盜竊罪來論處。這個唐宋兩朝的時候對這樣的行為的懲罰大體一致。舊唐書規定說,你知道肉有毒,這個。賣豬肉的人必須加以焚燒處理,否則仗責90當時仗責90有可能打死人。如果你知道肉有問題還賣給別人,而且導致人生病,如果他僅僅生病那最少要判一年徒刑,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死了的,那麼對於賣肉的人,要處以絞刑,輕的是按照過失殺人,多賠償一些錢財中的,重的那就直接判絞刑。所以唐宋對相關責任人的懲罰比漢代更加嚴厲,而且法律條文也更加明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絞刑這樣的懲罰的,顯然已經不會被用在這個食品安全這個問題上。
現在社會我們也知道食品安全同樣有辦法治理,在零九年頒佈食品安全法到現在來看,已經挺完善。所以老百姓健康也會得到更多保障,但是即使這樣,咱們也必須承認我們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很多依然不理想時有坑害消費者的行為甚至都不是個別現象。所以我們說,雖然食品安全是個歷史問題但我們不能讓它永遠成為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