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相忘江湖71941665
卡扎菲政權在2011年被推翻後,敘利亞人民不僅沒有迎來期待已久的民主自由幸福生活,反而整個國家陷入長期混戰不止的分裂割據局面。利比亞政局持續動盪引發人道主義危機和因戰亂出現的大量難民,開始引起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2015年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各派簽署了《利比亞政治協議》。"各派同意結束國家的分裂局面,共同組建國民團結政府。
但目前的現實是,各派並沒有接受團結政府的領導,因此利比亞很多地區依然處於無政府狀態。而現在能對聯合國承認的國民團結政府構成最大威脅的是,"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它已經同"國民代表大會"結盟,在東部城市圖卜魯格另令"中央",並且控制了利比亞東部,中部和南部主要城市及西部部分城市,所以利比亞已經實際陷入"國民團結政府"和"國民軍"兩大勢力割據狀態。
從今年四月份起,"國民軍"向民族團結政府控制的的黎波里發起進攻,由於雙方戰事陷入膠著狀態,雙方一直難分勝負。但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在12中旬突然宣佈發起"決定性攻勢",聲稱要攻下的黎波里。隨後"國民軍"空襲了的利比亞第三大城市米蘇拉塔,並炸燬了土耳其援助民族團結政府的大量軍事裝備,因此引發了戰事的升級。為此埃爾多安同利比亞團結政府總理薩拉傑緊級秘密會晤商量對策,在第二本月的16日,土耳其議會批准了兩國11月份籤暑的安全與軍事合作備忘錄。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這一輪武裝衝突時至今日,已經造成了近10萬人流離失所,千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的人道主義危機悲劇和慘劇。
利比亞局勢的再次升溫,又開始引發聯合國的擔憂,在12月7日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地中海對話論壇上,聯合國秘書長利比亞問題特別代表薩拉姆警告稱,如果各方仍無法就解決利比亞問題達成共識,他擔心不僅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可能會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還將引發“外溢"的風險。如果局勢再次升級,將在埃及,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鄰國引發不穩定局面。
其實透過利比亞戰事的不斷升級使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域外勢力對利比亞內戰的介入,並向交戰雙方提供的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才使得聯合國對利比亞雙方武器禁運的條款並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因此才導致了利比亞的局勢不段升溫,衝突不斷升級的惡果。
所以要想利比亞目前危機狀態得到更好的解決,首先要使聯會國對利比亞的武器禁運得到更好的的落實和執行,不僅能使不再山利比亞的衝突不再升級,局勢不再升溫。其次,國際社會應當尊重利比亞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真應堅持當堅利比亞問題“利比亞人民自己來處理的原則,也只有這樣,利比亞的衝突各方才能緩和緊張局勢,儘快回到和平解決的軌跡上來,並且最後才能實現利比亞的持久和平與穩定,
-
3 # 幸福地帶2
利比亞並沒有什麼危機可言,利比亞的危機早就已經過去了。利比亞的危機在推翻了卡扎菲政權之後,就已經變成了常態,戰爭,屠殺和政治鬥爭,拉幫結派,外國勢力滲透等等成為了利比亞的家常便飯。所以,利比亞談不上有什麼危機。只不過現在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正在遭到國民軍的威脅,利比亞國民軍大舉進攻的黎波里,給其政府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是否能夠繼續維持美國扶持起來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焦點。
現在由俄羅斯扶持的哈夫塔爾元帥的軍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據報道稱,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已經攻入到了的黎波里的中心地帶,也就標誌著實際上美國扶持起來的民族團結政府,有被徹底趕出利比亞的危險,或者是被消滅的危險。所以,這就是題上所說的危機。
利比亞現在的國內的各個武裝派別多達上千個,消滅這樣一個,或者是那樣一個並不重要。所謂的政府和軍事勢力,是家常便飯。只不過美國扶持起來的民族團結政府,是僅次於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的第二大軍事實力,是值得關注的。但是,在利比亞如此混亂的戰爭年代,是談不上什麼危機的。因為 ,利比亞的危機,在卡扎菲被消滅之後就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利比亞正處在軍閥混戰時期。所以,像這樣的撕殺,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談不上什麼危機可言。
如果像這樣的事情在利比亞都能夠談上危機,那麼,利比亞這樣的危機每天都會發生上千個乃至上萬個。利比亞早就已經生靈塗炭了,利比亞的各個部落,社會治安,各個家族,各個企業之間,個人之間的鬥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所謂的國家政府早就已經不存在了,所謂的各自利益早就已經以廝殺,仇恨,維護,對抗,對立等等相交織。所以,利比亞沒有什麼危機可言,只有利比亞的新政府重新的形成,國家的安全和平環境重新的形成的過程而已,也僅僅是過程而已。
回覆列表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東、歐洲“要害”地帶國家受影響最大:因為大國無法刀槍直面,只能借道上述地區角力。
2011年“阿拉伯之春”導致四個國家政權更迭: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和葉門,如今敘利亞、葉門、利比亞戰亂不已,相對而言,突尼西亞、埃及、敘利亞屬於世俗的現代國家,利比亞、葉門此前威權統治,統治者歷冷戰及後冷戰30、40年的洗禮,但在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風暴中垮臺,如今兩國情形類似:權威不再,地方割據,極端盛行,外部干預,安定一統尚無時日。
怎樣看待當下利比亞發生的危機?
一、基本面:以東部為大本營的世俗力量派漸居上風,領導人是卡扎菲政權的前將軍哈夫塔爾,麾下國民軍人數10萬上下。以首都的黎波里為中心的民族團結政府,它具有一定的極端色彩,並無一個統一堅強的中心乃至武裝力量,但得到米斯拉塔等地強悍民兵勢力的支援,後者貌似“游擊隊”,但戰力非同尋常,今年哈夫塔爾第一次進攻首都失敗的主因就是沒有分化爭取地方武裝。
二、西方國家:在推翻卡扎菲態度上歐洲似比美國更積極,法意英等打頭陣,美國的支援和參與度相對不高。如今,歐盟國家基本傾向於哈夫塔爾——原來支援民族團結政府的義大利因為前者與土耳其簽署“海權協定”大為光火,英國更多“內向”脫歐。美國基本兩邊下注,既然與哈夫塔爾搭上線且後者有所承諾,美國已經不反對老將軍。
俄羅斯與哈夫塔爾有極好的個人關係,後者曾在蘇聯軍校進修,在俄軍界有老朋友,因此與俄羅斯談得來,但他不敢、也沒必要倒向俄,因為那會自斷前程。
三、周邊阿拉伯國家與土耳其博弈:阿拉伯世界中卡達、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支援的黎波里政權,卡達較積極,後兩國基本出於自身考慮不願埃及“控制”利比亞,兩家不會實質干預利事務。
阿拉伯世界的埃及、阿聯酋和沙特支援哈夫塔爾,以前兩國最積極,埃及被土利“海上協定”激怒,如今大力支援國民軍進軍首都,海上演習硬對土耳其。
利比亞自身:1969年卡扎菲兵變上臺,把一個“昏昏沉沉”的北非國家帶入中東非洲政治鬥爭的前沿,因為有滾滾石油美元,卡扎菲有能力輸出“世界第三理論”,國內靠福利和籠絡分化部族、地區勢力維持政權。
2011年卡扎菲斃命至今,利比亞現出部落社會、落後國家(思想和組織上)的原型,民眾沒有太多國家歸宿感,更多地服從傾向於部族、家族、地區和宗教信仰。
由此可見,利比亞其實就是勉強拼湊的“三合一”:西部的黎波里塔尼亞(曾為義大利殖民地)、東部昔蘭尼加(更受當時控制埃及的英國影響)、南部的費贊(曾屬法國勢力範圍)是與沙漠乃至薩赫勒接壤的沙漠地帶,有部分綠洲部落。如今更多是東西之爭(因為南部勢單力薄)。
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曾給埃及和南部黑非洲國家(查德)“添麻煩”,因為國家一統且軍力可觀,利比亞算得上非洲和阿拉伯的“異數”。
如今國弱勢薄,強鄰自然會對它有想法,而且利比亞油氣資源豐厚,和平時期日產原油百萬桶輕而易舉,又隔海北望義大利,在地中海南岸戰略地位重要。
當下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大舉出兵干預利比亞,內亂持續的背景下國民軍將逐漸佔上風,如果哈夫塔爾搞定地區民兵武裝,民族團結政府必敗。
至於土耳其,基本排除像1974年舉兵4萬進入塞普勒斯的情形,埃爾多安在利比亞遭遇失敗是大機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