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來敲門了吧
-
2 # 南方鵬
隋煬帝南巡江都,被義軍截斷歸路,滯留不返,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殺,宇文率隋軍西歸回京,路上受到義軍截殺,李密擊敗宇文化及卻被洛陽王世充偷襲,偃師之戰,程咬金敗走,徐世勣輾轉投奔李唐,單雄信擁兵觀望,後投降王世充,被重用為大將。唐朝建立,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出兵拒敵,單騎持槍躍馬直取李世民,李世民逃走,單雄信在後面急追,徐世勣趕到並制止單雄信的追殺,“雄信惶懼,遂退”。唐軍擊敗竇建德援軍後,王世充投降,單雄信也被抓獲。
李世民為什麼堅持要殺單雄信,可能與他二次被追殺險些喪命有關,心中懷恨,並且史實上單雄信與瓦崗眾將關係一般,可能瓦崗舊人還認為他擁兵觀望導致義軍失敗,而心懷不滿,因除徐世勣外,並無其他老兄弟為他求情的記載,加上單雄信先從翟讓,後順李密,再降王世充,有為人反覆,輕於去就的名聲,基於這些原因,被殺不足為奇。《舊唐書》卻說處死單雄信是李淵的意思。
-
3 # 秦右史
單雄信之死是必然的,他是一個戰略犧牲品。
之所以大家會認為秦王李世民力排眾議殺單雄信,也同情單雄信的悲情遭遇,主要是受到了評書演義和各類小說的影響。如李淵誤殺單雄信哥哥,鎖五龍斬雄信,秦叔寶哭雄信等故事流傳廣泛,但其實並不屬於歷史事實。首先,不存在李世民力排眾議。
秦王平定王世充之後,依例處死其手下一干將領以震懾餘部,是一個既定政策,幾乎毫無爭議,單雄信也並不特殊。李淵在戰略上流放了王世充,採取安撫籠絡措施,他的手下親信就必死無疑,不會把後患留下。徐世勣與單雄信、翟讓是同郡老鄉,自小相識,加上瓦崗寨共事,念及情分,給他求情了幾句,唐高祖李淵和秦王李世民沒有同意,當然就不再堅持了:請盡輸己之官爵以贖之,世民不許。世勣固請不能得,涕泣而退。
至於原瓦崗寨舊部,和單雄信自李密死後已經貌合神離,本來交集情誼也不深,自然就不會拼命相救。況且,偃師之戰時官居左武候大將軍的單雄信歸降王世充,間接導致李密之敗,只能以數十騎走河陽,眾人非常不滿。由於徐是降將,沒有太大話語權,只能在單雄信臨將就戮之時,相對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承諾照顧他的家人。至於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裴仁基等人,洛陽之戰前臨陣倒戈李唐,自然不會多說話,多說也沒用。其次,所謂的求賢若渴需要一定的時機。
單雄信投降太晚,又是王世充的女婿,在忌憚之下作為餘黨就留不得。攻佔洛陽之時,單雄信在陣前差點還刺中李世民,秦王和他還有一槍之恨,幸虧徐世勣阻止了他。號稱偽鄭單雄信,挺槊追秦王。單雄信是虎將沒錯,但是天下局勢大致明確,有沒有他不重要了,因此單雄信作為王世充集團首惡,必死無疑。
故而,《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七》中說:秦王收世充之黨罪尤大者段達、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楊汪、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張童兒、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十餘人,綁赴洛水的小洲上斬首示眾,單雄信不具備被寬恕的籌碼,是沒有利用價值。最後,單雄信在真實歷史上也不是什麼君子。
單雄信不過就是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的猛將罷了,秦王帳下這類人很多。單雄信倒戈多次,牆頭草多邊倒,西魏左長史房彥藻就認為他輕於去就不老實,要不是李密愛才就被殺了。而且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凡人,骨頭軟,很容易就求饒。在好友翟讓被殺時,單雄信立刻就頓首求哀,才保住了性命。
話本小說武俠演義中那種萬人敵,武功高強等描寫,當然是誇大了。單雄信作為一個地方股匪群盜首領,並非門閥豪強、北族親貴或士家大族,李世民殺了也就殺了,不必考慮輿論,並非需要深思熟慮。實際上,單雄信連同段達、朱粲等人被殺後,士庶疾朱粲殘忍,競投瓦礫擊其屍,須臾如冢,連屍體也被砸爛了,悲劇中的悲劇。當然,選擇了什麼道路,就得承受什麼樣的結果,這個世界就是如此。
-
4 # 史無止境
公元621年,對於大唐來言,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李世民率軍,一舉幹掉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強悍的競爭對手。“隋失其鹿,群雄並逐”的格局,在這一年變成了唐朝的獨執牛耳。 但高興了沒多久的李世民,很快就遇到了件麻煩事,如何處置王世充手下頭號名將單雄信。 對於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根本不必過於操心,更不敢過分介入。畢竟,王世充和竇建德,都是老大級別的人物,自然要對接唐朝的老大李淵。李世民若過深介入,純屬糊塗,授人以口實。 但單雄信卻不同,是當年威震天下的第一勢力,瓦崗軍的首領之一,號稱飛將。後來瓦崗軍失敗,老大李密投降唐朝。其手下名將,單雄信、秦瓊、程咬金,就都投奔了王世充。其中,單雄信最被王世充看中,被封為了大將軍。 而且就在一年前,單雄信單槍匹馬,直撲李世民而來。眼看李世民就要死於單雄信馬下時,單雄信的好兄弟李勣瘋狂趕來,用兄弟情義感化單雄信,這才使得單雄信退走,放過了李世民。 如今救過李世民的李勣,為了救單雄信,再一次東奔西走,上書給李淵替單雄信求情,天天來找李世民。秦瓊等人的態度,雖未見於史書中,但想必當時,也會為單雄信說好話。
畢竟,誰都明白,李世民一直求賢若渴,如單雄信這等人才,正是求之不得。可哪料,李世民卻跟李淵是一個態度,堅決殺掉了單雄信! 莫非是李世民記仇?根本不是。李世民之所以非要殺掉單雄信,是由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其一、單雄信的人品 單雄信雖將才難得,又威震江湖。可惜其人品卻有問題,歷來被鄙視。須知,最初的瓦崗山,是由三大原始股組成,分別是:翟讓、單雄信和李勣(徐茂公),這三人關係非常密切。後來隨著李密上山,翟讓認識到自己能力不夠後,讓位給了李密。哪料,李密卻依然擔心翟讓影響太大,所以密謀殺掉了翟讓。當時在場的,自然還有單雄信和李勣。李密的意思相當清楚,不服我,連你們也殺掉。結果單雄信當場就跪了,表示臣服李密。
後來李密失敗後,單雄信又毫不猶豫地轉投王世充。所以單雄信如此“有奶就是娘”的做派,豈能讓李世民放心? 須知單雄信投降,不比秦瓊等人,因為他一直是首領級別的,地位從來都是高過秦瓊和程咬金等人。這就又引出了第二大原因。 其二、瓦崗山勢力和關隴集團勢力的隔膜 瓦崗軍,在隋末唐初之時,曾威震江湖。連李淵當時都要軟下身段,寫信給李密表示:你的瓦崗勢力才是老大,我老了,不行了。而真正能代表瓦崗勢力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李密,一個是單雄信,這兩人死後就是李勣! 單雄信包括李勣,是代表著瓦崗軍的軍力。因為他是瓦崗大將軍(五虎大將之首),李勣雖也是大將軍,卻排在他之後。 再看李世民,他屬於關隴集團勢力,對瓦崗勢力一直存有戒心的。因為除了殺單雄信外,李世民對另一瓦崗勢力的首領李勣,直到臨死前還在試探。
他把李勣外放,並對兒子李治說:“若李勣有所不滿,那就殺了他。若他聽話,我死後你就把他召回來,如此就算對他有恩,可以駕馭他了”。 其三、總結 透過上面這兩個原因就可以推測出,若李世民留下單雄信,就等於留下一個不知何時就要炸響的雷。 首先,留下單雄信,就必須要給予重任和很高的地位。如此一來,尉遲恭等跟著李世民出生入死的人會服氣嗎? 其次,留下單雄信,讓秦瓊、程咬金等這些,已經心悅誠服跟著李世民混的前瓦崗人,如何想?地位在秦瓊等人之上?秦瓊、程咬金會不服氣?若在其下,單雄信能答應?
其三,單雄信和李勣關係太密切,一旦留下單雄信,萬一哪天這兩人若聯了手,再反了大唐,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這其實,就是李世民非殺單雄信的真正原因。且從事後看,李世民殺單雄信真是太精明瞭。 因為就在5年後,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從整個過程來看,果然瓦崗勢力沒有跟李世民一條心,因為李勣就選擇了袖手旁觀! 倘若當時單雄信活著,以單雄信有奶就是孃的人品,一準會被太子李建成策反,而拉攏過去。倘若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本就驚險萬分的玄武門之變,就極有可能以李世民的失敗而告終了。
回覆列表
首先作為王世充手下大將的單雄信數次威脅到李世明的生命,在李世民的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李世民從心裡對單有極大的厭惡之感。其次,單雄信作為王世充最信任的大將,娶了王世充的妹妹,可以說是敵方嫡系中的嫡系,是否能夠真心歸順是個很大的問題,再者,李世民手下很多的得力大將都和單雄信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單雄信本人急公好義,對這些人有著非同小可的影響力,李世民沒有必要為自己留下如此巨大的隱患。個人所見,劇友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