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若安好我就開心

    敢嗎?從沙烏地阿拉伯的身上就可以看到獨裁政權的脆弱性,反人類性。獨裁者只擔心自己的權力,只擔心自己下臺怎麼辦呢?害怕失去權力,其他都是扯。我今天再預測一下,早在美國牧師被土耳其判刑的時候,我就說土耳其最後一定會無條件釋放美國牧師的,還有什麼所謂的專家寫下洋洋灑灑的文章分析美國會和土耳其交惡,土耳其會投入俄羅斯懷抱,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反駁了一下,我就想說,如果那個專家站在我面前,我肯定會唾他一臉,你不說完全可以啊,為啥要胡說八道?言歸正傳,就是美國製裁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不但不會擁抱俄羅斯,與伊朗媾和,相反會繼續抱緊美國的大腿,在這個世界上,唯有美國能保障沙特王室的權力,俄羅斯能保障嗎?伊朗恨不得趕快推翻沙特王室,美國打壓沙特越恨,沙特越會貼近美國。因為沙特王室只害怕失去權力。

  • 2 # 名字就是一個符號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沙烏地阿拉伯屬於穆斯林遜尼派,伊朗屬於穆斯林什葉派,這兩個派別多少年來紛爭不斷,互為仇敵。其二,沙特,土耳其,伊朗,都屬於中東大國,明爭暗鬥中東霸主地位,所以他們不可能和解做朋友。

  • 3 # 夢裡青山1

    第一,不同種族。沙烏地阿拉伯顧名思義,是以阿拉伯人為主體的國家,伊朗是波斯人為主體的國家,因此被稱為波斯國,兩個民族行事作風南轅北轍,沙特國家越來越宗教化,伊朗越來越世俗化,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雙方不抱任何好感。

    第二,宗教之爭。兩國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一個是什葉派國家,一個屬於遜尼派,兩派之爭已有多年,其實所說的什葉派與遜尼派之爭最主要就是體現在沙特與伊朗兩個國家間之爭,其中的宗教分歧已有千年歷史,無法融合,更無法達成共識。

    第三,爭做霸主。同是海灣石油出口大國,都想做中東霸主,爭奪石油議價權,爭奪區域話語權,這種矛盾根本無法調和。

    第四,歷史積怨。阿拉伯民族與波斯民主在中東擁有同樣輝煌的過去,兩個民族興衰歷史此起彼伏,中間曾經發生過許多不愉快,這種不愉快並沒有鄰居關係而逐漸取得諒解,反而因為不同的種族嫌隙加深。雙都是中東大國,具有互相繞不開的地緣政治矛盾。主要由於這四點原因,沙特和伊朗沒有做朋友的可能。

  • 4 # 知研42791366

    一、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簡稱沙特,國土面積225萬平方千米,居中東地區之首,是"君主專政"國家。沙特是世界上名符其實的"石油王國",是世界上石油儲量與產量均居世界之首的國家。沙特人口3228萬人,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國家。沙特GDP產值6838.27億美元,居世界第20位,是中東地區唯一的"世界廿國集團"成員國。人均GDP20701美元,是中東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是中東地區遜尼派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與"金主",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主要的"盟友"之一。

    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面積近165萬平方千米,是中東地區面積最大、人口(8116萬人)最多的什葉派國家。是"政教合一"宗教領袖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宗教國家。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與出口國,同樣也是伊朗經濟的命脈。伊朗2017年GDP產值4395.14億美元,人均GDP5415美元,遠遠低於世界人均GDP10270元的水平,也低於亞洲人均6902美元的水平。伊朗經濟相對落後之根源,在於伊朗在中東地區不斷輸出伊斯蘭革命、欲稱霸中東並以美國長期持續的"經濟制裁"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說,中東地區根本矛盾是宗教矛盾。在中東地區伊斯蘭教中,"什葉派"與"遜尼派"之爭不可調和,因此沙特與伊朗之間"教派之爭"顯然不可調和…

  • 5 # 齊林居

    沙特和伊朗為何勢不兩立?

    沙特、伊朗,均為中東地區強權,分屬伊斯蘭教派的兩支,沙特是遜尼派的領袖大國,伊朗大部份人口則為什葉派,這兩大教派的分野,在中東地理版圖上清晰可見,信徒人口或執政當局以遜尼、什葉派做劃分的國家,一般會依照教派傳統分別向沙特或伊朗尋求支援及引導。

    大中東親沙特的國家包括海灣地區的阿聯酋、阿曼、巴林、科威特王室,西亞的約旦、葉門,北非的埃及等;親伊朗的則有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黎巴嫩真主黨、葉門的胡塞武裝及伊拉克的什葉派政黨或民兵組織,在巴格達執政的什葉派阿巴迪政府和德黑蘭有親有疏,在軍事及安全上不敢得罪美國。

    沙特、伊朗為爭奪中東地區的控制權與宗教上的話語權,較量已持續幾十年並因教派分歧、地區格局驟變而加劇。沙特是保守的君主制國家,歷史上也是伊斯蘭教誕生的國度、其境內擁有麥加聖地,理所當然自視為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世界的正朔;伊朗是老大帝國波斯的現代傳承,儘管歷盡興衰、政體革命,但從未失去問鼎“中東一哥”的雄心。

    1979年,沙特一向自傲的伊斯蘭正統地位遭遇伊朗的重大挑戰。當年2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霍梅尼領導信眾推翻巴列維王權,在區域內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體,並明訂目標要把這種“政治伊斯蘭”輸往其他阿拉伯國家。

    伊拉克是什葉派發源地,人口中佔55%的什葉派穆斯林反對遜尼派的薩達姆政府勢力活躍,從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首個目標。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力挺薩達姆,這場戰爭打了7年又11個月,直到1988年8月20日才告停,是20世紀曆時最長的戰爭之一。 之後的15年,沙特與伊朗的鬥爭因為一系列事變而直接針鋒相對。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掌權多年的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此前,伊拉克一直站在同伊朗對抗的前沿,他的垮臺,令伊拉克內部抗衡伊朗軍力的國家力量消失,加上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陷入膠著,伊朗對伊拉克國內社會、政治議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2010年12月17日,突然在突尼西亞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很快橫掃埃及、利比亞、敘利亞、葉門等國並引發海灣巴林等君主國的動盪。沙特和伊朗都充分利用混亂的局面,積極拓展自己的影響力,尤其在敘利亞、葉門及埃及、巴林,兩國攻防更多。伊朗在從2011年3月15日持續至今的敘利亞內戰中,與俄羅斯不惜血本從不同利益出發,力保大馬士革的阿薩德什葉派政權不倒,擊潰了大部獲沙特支援的反對派武裝。德黑蘭另趁伊拉克兵荒馬亂的良機,打通了從伊朗高原直抵地中海南岸,連線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敘利亞東部-黎巴嫩南部的“什葉派戰略走廊”,還派革命衛隊及戰略裝備深入敘國境內威懾以色列、沙特。

    2015年7月20日,由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列強、德國同伊朗耗時9年談成的《伊朗核協議》經安理會透過。以色列、沙特是這份協議最堅決的反對者,兩國皆認為這份協議並不能杜絕伊朗發展出核武。

    2015年1月下旬,葉門內戰爆發。這是沙特和伊朗之間由以往的“代理人戰爭”轉向直接衝突的一個標誌性時刻。當年4月11日,沙特穆罕默德王儲領導的阿聯酋、科威特、巴林、約旦、摩洛哥、蘇丹、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多國聯軍,發起“果斷風暴”軍事行動,武力支援葉門遜尼派的哈迪政權,打擊伊朗、黎巴嫩真主黨撐腰的什葉派胡塞武裝。

    沙特指責德黑蘭借胡塞武裝從葉門的阿拉伯半島南端朝利雅得方向發射了計78枚彈道導彈,2017年11月4日,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利雅得宣佈辭職後幾小時,沙特防空部隊成功攔截一枚從葉門發射的朝利雅得國際機場飛去的導彈;12月1日,沙特軍方再次宣佈,在該國南部阿西爾省海米斯穆謝特市攔截一枚胡塞武裝發射的導彈;12月3日,胡塞武裝聲稱向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核設施發射一枚彈道導彈,但被阿官方否認。中東新一輪角逐的幾大熱點

    中東的新一輪角逐,從某種程度上看,是繼薩達姆、老阿薩德、阿拉法特、卡扎菲、穆巴拉克等老一代強人先後凋零後,沙特的穆罕默德王儲、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等新一代強人之間的“鐵王座之爭”。

    沙特王儲在2017年“雷霆”主導國內的強力反腐行動,全面控制了沙特的軍隊、國內安全部門和國民衛隊。這些要害部門之前一直散佈在沙特王室的各分支裡,以保持沙特國內及同美國等關鍵盟國間的權力平衡。

    過去10年,沙特因腐敗造成的損失約8000億美元。2017年11月23日,穆罕默德王儲在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裡德曼採訪時表示:“我父親認識到,以我們目前的腐敗程度,既無法保持G20成員國的地位,也無法實現經濟增長。” 王儲本人稱,希望與被指他最想做的是,把沙國帶往1979年之前那種更溫和開放的道路。1979年的一場“攻佔麥加清真寺”悲劇,使得沙特迴歸極端保守的瓦哈比意識形態,放棄原本已經開始的自由化。

    沙特大舉重塑國內政治秩序的同時,亦在重新整理外交政策。2017年10月4日深夜,82歲的薩勒曼老國王作為沙特國君歷史性到訪莫斯科,與普京就穩定國際油價合作、簽下3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直到今天,不少沙特國民還自豪地宣稱,蘇聯當年的經濟崩潰和沙特帶領其它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在1980年代將油價壓至極低水平出口密切相關。這對蘇聯經濟的最終崩潰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而當年在沙特推動這項決策的並不是別人,正是薩勒曼本人。

    作為穆罕默德王儲誓言恢復伊斯蘭教溫和開放傳統的軍事保證,2017年11月26日,利雅得宣佈組建一個伊斯蘭軍事反恐聯盟(IMCTC),承諾要從世界上剷除伊斯蘭恐怖主義,鼓吹暴力的伊斯蘭教極端派系,30多年來在該國受到推崇。這位日益強勢的地區競爭戰略的設計師自信滿滿地說:“今天我們要開始追剿恐怖主義,我們要看到它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遭遇失敗,特別是在伊斯蘭國家。我們將追剿恐怖主義,直到它從地球表面完全消失。”

    英國《金融時報》對此評論,“這個新的遜尼派國家聯盟成立之際,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與什葉派伊朗之間的冷戰正日益緊張,雙方均指責對方在中東及其它地區助長恐怖主義。沙烏地阿拉伯及其盟友聲稱,伊朗正在尋求地區霸權,干涉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葉門等阿拉伯國家。穆罕默德王儲在最近幾周加強了對伊朗的譴責,並置身於反對該地區政治伊斯蘭的全面運動的前沿。”

    觀察家們擔心軍事聯盟會加深沙特與其宿敵伊朗之間的矛盾和鬥爭。而沙特王室的權鬥(王儲的反腐清洗行動影響著整個中東地區,它勢必加劇與伊朗即將爆發的衝突。);一觸即發的黎巴嫩戰爭(真主黨武裝—伊朗外交政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主導著貝魯特的聯合政府。);敘利亞內戰後的政治重建(大馬士革政權是伊朗最重要的盟友。巴沙爾.阿薩德的地位逐漸穩固,從潰敗的ISIS手中奪回大片土地,德黑蘭距離它打通地中海的陸地通道的舊夢更近了一步。);遭冷遇的巴勒斯坦問題(沙特一度為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金主,但後者轉而構成威脅。沙特又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的法塔赫結盟,伊朗則成了哈馬斯的新資助人,但法塔赫與哈馬斯幾周前宣佈和解。);伊拉克各派系武裝組織對巴格達的控制權內鬥(在伊拉克,德黑蘭控制的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軍”實力比政府軍強,這和伊朗掌握的真主黨武裝在黎巴嫩是最強武裝如出一轍。);庫爾德人獨立問題(對沙特來說,伊拉克庫爾德人及其領袖巴爾扎尼,是阻止伊朗推進的關鍵力量之一;庫爾德武裝也會削弱土耳其的力量,後者對沙特在遜尼派世界的領導權提出質疑。如果利雅得成功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將對有庫爾德少數民族生活的敵對國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構成重創);葉門持續的內戰(伊朗借胡塞武裝讓沙特流血的一個傷口);沙特東部的什葉派叛亂(利雅得的強硬政策和將伊朗視為死敵的態度,也許會迫使當地族群投奔伊朗。)

    這些都將成為新一輪中東大角逐的熱點。

    德國《世界報》稱,“與德黑蘭的對抗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關係緊張古已有之,宗派衝突也綿亙1400年了。如今伊朗因與民兵組織結盟而在該地區很多國家影響巨大,而沙特則在所有可能的地方與伊朗作對。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先是派沙特軍人到葉門作戰。對伊朗的仇視是他的信念,但對他來說也非常好用—衝突激發了對敵人的恐懼和民族主義熱情。這些情緒有利於王儲在國內爭取民眾對他打擊本國保守派和反對派的支援,因為前者希望為他的改革以及與伊朗的中東霸主之爭掃清道路。” 沙特VS伊朗,誰主沉浮?

    沙特在中東面臨的戰略現實是,利雅得和德黑蘭在從地中海東岸、南岸到波斯灣、紅海,從阿拉伯半島到尼羅河三角洲所及的所有國家正全面敵對。

    自伊拉克戰爭和“阿拉伯之春”之後的10多年來,中東地區大片涉事國家要麼陷入政治癱瘓,如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等;要麼完全被摧毀,如敘利亞、葉門等。“每個國家都在廢墟上征戰,在每個國家,伊朗人顯然佔據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在黎巴嫩,真主黨左右著2016年12月組建的哈里里政府,2個月後親真主黨的奧恩出任總統,進一步鞏固了伊朗對貝魯特的牢牢控制。 在伊拉克,伊朗革命衛隊發展了12萬之眾的“人民動員軍”,握有一支巴格達政府不得不承認的獨立軍事力量。另外,長槍真主黨、“巴德爾”旅及正義聯盟等三大什葉派核心民兵武裝,直接聽命於革命衛隊。

    在敘利亞,德黑蘭出兵出武器出錢,付出巨大犧牲,在防止大馬士革政權垮臺方面,除俄羅斯外,起了決定性作用。在葉門,伊朗對胡塞反叛武裝的支援力度雖不算大,卻已讓沙特困於看不到盡頭的苦戰。 沙特對抗伊朗,先天不足是人口劣勢,沙特人口不到3000萬,伊朗則擁有超過8000萬的絕對數量比;伊朗總兵力達54萬,沙特只有10餘萬。在軍事安全策略上,長期處在中東風口浪尖的德黑蘭顯得更老練獨到。

    相比德黑蘭深諳“代理人戰爭”之道,利雅得目前似乎還不太擅長在阿拉伯國家確立有效的代理人來執行自己的戰略意志、維護國家利益。但硬實力不足的沙烏地阿拉伯,天然優勢源於其是全球第一大石油儲量與產量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局勢的影響舉足輕重,戰略地位無比重要,沙特安危,長期攸關美國與西方國家核心利益;而沙特在遜尼派伊斯蘭世界和阿拉伯國家擁有的無可取代的正統地位及號召力,更是波斯人和什葉派的伊朗所無法比擬的軟實力。

    在《外交政策》雜誌看來,沙特當下在黎巴嫩、葉門等地的出擊,“這些或許是重要的象徵性措施,但無助於利雅得獲得其一直以來缺少的硬實力。擊退伊朗人幾乎肯定不取決於沙特或阿聯酋,而取決於美國的參與程度,具體到黎巴嫩,或許還取決於以色列。”

  • 6 # 獨釣寒江

    這世界上就沒有絕對的事情。誰能否認今天的一對死敵——伊朗和以色列,曾經親如兄弟。在不算遙遠的巴列維時代,這兩個種族、宗教、文化上截然不同的國家,跨越了彼此之間的一切溝壑走到了一起。原因是什麼?不是因為大家都和美國好的原因,因為和美國好的國家也有彼此不和睦的,比如日韓。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趨於相互認同和彼此包容。怎麼講呢?以色列是披著猶太教外衣的世俗化國家,巴列維時代的伊朗也走到了世俗化的路上,宗教和種族之間的衝突矛盾會被世俗精神所沖淡。對世俗化的強烈願望本身就代表了民眾對保守消極的宗教制度的日益反感。而今天的沙特,在各種內外影響力的作用之下,世俗化改革已經被迫啟動,同樣的,伊朗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走上街頭遊行鬧事,焚燒最高領袖的畫像,不也是一種世俗化的強烈表達嗎?世俗化雖然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但是隻要記住一點——世俗化趨勢的走強代表著宗教形態的弱化,並且毫無疑問的會蔓延到民族差異的問題上。總之就是,越走向世俗化,就越會質疑因教派分歧或者民族差異所引發的對立矛盾的合理性,也就是,一切精神上的桎梏將全面讓位於對世俗利益的追求。假如雙方都走上了以世俗智慧代替教法條例去治理國家的道路,無疑會更加理性的看待彼此之間不必要的矛盾衝突,彼此將更加強調共同利益而忽視那些看起來是“閒的蛋疼”的宗教繼承之爭——遜尼派和什葉派誰才是穆罕穆德精神和地位的真正傳承者的問題。求同存異是也。

    解決了幾乎是“反文明”的宗教的制約,一切現實中基於地緣衝突、利益矛盾等而產生的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對抗問題都很容易緩解。沒有了宗教這種虛妄而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支配,誰還願意犧牲現實利益去消耗彼此?

    而從當前的現實格局中去看的話,沙特政權其“王權加教法性質”的合法性和穩定性之所以要嚴重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一是基於對內部世俗化的防範和憂慮——他們(民眾)對王權教法的質疑會與日俱增,沙特王室需要美國的保護,以確保沙特的經濟安全,經濟安全保障的是王室有足夠多的石油美元來安撫躁動不安的內部。二是基於外部什葉派革命力量的壓力和威脅。而伊朗其實大同小異,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教權階級總是利用各種理由來強調自己執政的合法性,包括對沙特、伊拉克、敘利亞等遜尼派實力強勁地區的壓制和滲透,也包括重新把以色列拎起來討伐,藉此彰顯宗教權力的力量強度和道德高度。總之這兩個國家的既得利益階層都深度依賴宗教的外衣。當自下而上的世俗化趨勢(沙特的世俗化改革雖然是由王室發起的,但是壓力卻是來自於下層,所以終究還是自下而上的)在這兩個國家得以成功,宗教將變成手機貼膜一樣的存在,有你沒你手機一樣執行。兩個國家將最大程度的屈服於世俗利益。而美國,這個曾經舉足輕重的外部力量,將很難攪動兩個更加註重共同利益的國家之間的矛盾。這朋友不就做成了嗎?至少不會再無畏的敵對消耗。

    只是這一天的到來,無疑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 7 # 彩燈吐槽

    我們都知道沙特和伊朗都是中東強國,這兩個國家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教派原因和種族原因這兩個國家長期不和,在爭奪中東話語權方面這兩個國家早就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即便是沙特和美國分道揚鑣也不會和伊朗成為朋友,下面咱們就來簡單地說說為什麼沙特與伊朗之間結怨如此之深。

    第一歷史族群原因,咱們先說說中東地區的種族分佈,我以前的文章也說過在中東主要由波斯族、阿拉伯族和突厥族三大民族組成,今天咱們就來主要的說一下波斯族和阿拉伯族。我們先來說說波斯族,在中東大片土地上波斯族主要是由“雅利安人”構成,它與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閃米特人完全是兩個種族,而且伊朗的名字就是由雅利安演變而來,更為重要的是雅利安人在伊朗高原上創造出了一個高度燦爛的文明。並且在公元前550年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因為王朝的建立者居魯士家族興起於伊朗高原南部的法爾斯(諧音與“波斯”相似),即被後來的西方史學家稱之為“波斯王朝”,這也是伊朗是波斯裔的來源,之後的公元226年伊朗人建立的薩珊王朝更是和東羅馬帝國並駕齊驅,兩國之間也不斷的發生戰爭。公元610年貝杜因人穆罕默德在中東的土地上建立了伊斯蘭教,這期間由於伊斯蘭教的傳播使阿拉伯地區半島也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對國家,並且在波斯人與東羅馬帝國斗的兩敗俱傷的時候阿拉伯人將波斯人打敗,至此伊朗變成了阿拉伯人的一個省,雅利安人與閃米特人也從此結下了仇恨的種子,雖然後來他們都被突厥人打敗,但是伊朗人透過抗爭基本擺脫了突厥人的統治,而阿拉伯人鬥志要比伊朗人差的多,一直被突厥人奴役,這也是伊朗人看不起阿拉伯人的一個歷史原因。

    第二教派原因,我都沒知道伊斯蘭教的創始人是默罕默德,在默罕默德死後並沒有指派繼承人,在巨大的權力面前一定會出現居心叵測的人,所以這個時候蹦出來兩個人 一個是穆罕穆德的女婿“阿里”(可不是拳王阿里),另一個就是穆罕穆德的親傳弟子“烏圖曼”,一個是穆罕穆德的親人,另一個利用商人的身份將伊斯蘭教傳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各個角落,都認為自己是正統接班人,最終的結果就是將伊斯蘭教分成了兩大派別“什葉派”和“遜尼派”,一個相對保守,一個相對開放,此時的他們雖然略有分歧但是總體還算穩定,直到西方世界介入到阿拉伯地區,殖民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斷地挑撥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關係,這兩派為了爭奪中東的話語權彼此之間矛盾不斷,並最終成為死敵,可以說在中東的土地上西方世界的殖民者運用他們常用的手段又一次的成功的挑動起了仇恨的火種。

    所以說無論是歷史原因還是宗教族群原因,沙特和伊朗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走到一起,因為在阿拉伯地區權利最大的是宗教其次是國家最後才是種族,誰能控制宗教就能在中東得到無上的權力,而權力才是伊朗和沙特爭奪的目標,所以這兩個國家矛盾註定是長久的和不可調和的。

  • 8 # 塘坳美如畫

    謝邀,有錢不等於勢大,看卡舒吉在沙特駐土耳其領事館失蹤一事,就可看出美沙土三國博弈,沙特是顯得何其的渺小,卡舒吉的失蹤算是沙特倒黴透了手沒洗乾淨,做夢也想不到會東窗事發,對於人權至上美國來說,需然卡舒吉的失蹤事出有因,但你沙特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你大逆不道的清理門戶情有可源,但你不要亂來的清理我公民,我一定要追根問底的討回一個公道,公道在那裡,公道證據都在坐在牆頭眼看四面耳聽八方看熱鬧,看美沙爭執不休等著美沙關照的土耳其手上,卡舒吉的失蹤,就是土耳其的運氣,美沙想大事化了,就必然要看土耳其的臉色,土耳其可以把事件搞大,也可以把事情縮到很小,在這大.小面前美沙就見仁見智看著辦吧,土耳其的戲路,美沙一看唱本就知,所以說沙特的表態,是要美國點到為止,該收手了不要再抓著卡舒吉的尾巴不放,都是自己人別窩裡鬥了,我們的關係是牢固的,不然,公元前我們和伊朗是一家,同時也告訴土耳其萬事別做絕,你也要有到海灣遛遛的時候,我還是遜尼派的掌門人,伊朗是什葉派的繼承者,你做好你的伊斯蘭盟主吧,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保重,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否認在利比亞有僱傭兵,誰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