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晴湘西》
在這一卷時,我的工作時間非常寬鬆,時間多了相對就會寫得比較從容,所以單從文字上來講,我覺得《怒晴湘西》是八卷中最精緻的一卷,因為關於現代題材的限制越來越多,所以決定把前傳倒回民國時期,放開手腳狠狠開挖。
以前我曾圖著順口,隨意編了發丘摸金、搬山、卸嶺這三大體系,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就逐漸勾勒出了這些行業的來歷、掌故、傳說、手法,因為以前幾本都以望風水盜墓為主,導致許多人,甚至連跟風寫所謂盜墓小說的人,都只知道看風水找龍脈,卻不知民間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盜墓方式。
所以在這一卷中,把望字訣以外的盜墓手段作為核心。我覺得民國傳說式的故事,一要有說書的語感、二是要有俠盜般的人物,再加上各種黑話切口,充滿了歷史民間故事的色彩,才會有趣。以前寫黑水城一段,是試探性的,沒敢往大處寫,但有了以前的經驗,寫起來自然駕輕就熟,其中編了一套全新的概念性暗語,也就是山經,包括常勝山和月亮門等體系,完全是虛構的。
另外本卷也創造了幾個記錄,一是出場人物多,以前擔心控制能力,沒敢同時寫過雙主角和大批配角輪番上陣。但寫了這麼多也不可能一點進步都沒有,這一卷的人物調動和背景描述已經能得心應手了,而且情節上對第一部做了很好的補充,也貫穿了第二部的四卷,超出了最初的計劃,這是令我很高興的。
再說一下地理背景,湘西的故事被寫入文學作品中的,可以說是多如牛毛,但巫蠱、趕屍、落洞一類的事情,聽得多了,就不會再有新意,我個人也很不喜歡,所以在《怒晴湘西》中,寫了瓶山的各種傳說,爭取與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區別開來。
並且在這一卷裡,出現了一些全新的器械,例如蜈蚣掛山梯和穿山穴陵甲;再比如,陳瞎子使用的聽風聽雷之術,還有以敏銳的嗅覺聞土辨藏,都是民間流傳的盜墓手段,可以算是戲我自己發明的幾大盜墓體系,進行了很好的總結,這是最滿意的地方。
另外個人感覺寫得比較好的兩個橋段,一是群雞大戰古墓蜈蚣,另一處是之前卸嶺群盜誤入水銀髮動的機關城。
比較不滿意的地方有三處,一是花靈和老洋人沒什麼戲份就掛職了;二是鷓鴣哨同六翅蜈蚣落入無量殿,這一節描寫得比較混亂;三是發現丹房的橋段比較平。
《巫峽棺山》
作為全書的最後一卷,《巫峽棺山》這一卷的任務比較重,最要命的是字數,根據合同約定的字數來算,第二卷的前三冊,第一冊少了三萬字左右,只好都加到最後一卷中,所以本卷是超長篇,足足多了半本書,但即使是這樣,最後一卷的篇幅也顯得不夠用。
在計劃中作為全書主線的四枚銅符,象徵著透過不同形式存在於天地間的四種生命狀態,想每部引出一符,但那樣一來,就需要至少五冊,只好簡化了一些情節。
另外也打算在這一卷中,把《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成為殘書的真實原因,以及摸金符上代主人的故事做出交代。
《鬼吹燈》全書起於《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殘卷,最後也將終於《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當年被毀的往事,除了地仙村探險的內容,最後一卷中還包括了這些情節。
除此之外,還在本卷中說明了,為什麼只剩下三枚古符,以及發丘印在明代被毀的歷史,故事的地點發生在長江三峽附近,地理背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棺材山,情節發展上的轉折很大。
長江三峽長七百餘里,兩岸連著無數山闕,層巒疊嶂,這裡自古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與巫楚文化交匯的區域,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數不勝數,其中多少有一些上古歷史的投影;兵書寶劍、千年棧道、峭壁懸棺……給後世留下了無數想象空間。
作為通篇貫穿的主要線索——《觀山指迷賦》,是一段類似於民謠的口訣,包括《觀山掘藏錄》,本來都是我另一部作品中的原創內容,因為2007年的寫作計劃改變,臨時變為了《鬼吹燈》第二部,所以都被用在了本書中,另外一部書就此取消,以後也不會再以任何方式出現。
本卷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有三處,一是金絲Swift搭建的無影仙橋;二是觀山神筆,畫地為門;三是烏羊王古墓鬼音指迷。另外,關於黑豬開河的傳說,以及棺山盜骨圖的來歷,算是靈機一動的神來之筆。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融入許多大家都知道的傳說,比如天河鵲橋相會、神筆馬良,還有古畫《群賊盜墓圖》,這些或真或假的傳說,都在《巫峽棺山》中以全新的角度進行了解構。
缺陷是由於最後一卷中要表現的內容太多太集中,不免有些地方沒有深入展開,顯得倉促了,結局並不能說是圓滿的,畢竟多鈴終於死亡。與我初期一味喜歡不可思議事件的態度不同,對於用了兩年時間寫就的超長篇作品來講,平淡樸實才是真。
在最後的六章裡,我主要想闡述一下《鬼吹燈》全書的理念,“鬼帽子”這三章,是說不能迷信風水,“天人一體”的概念是在心而不在地;最後“物極必反”的三章,則是說明摸金校尉保身求生之道。
最後再說一下我的作品《鬼吹燈》兩部八冊,始自《精絕古城》,終於《巫峽棺山》,按我的想法還可以再寫八本,但是,新的計劃已經醞釀成熟,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所以已經沒有再往下寫《鬼吹燈》的計劃了,這部書到此為止。
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喜歡這本書的讀者朋友,並且感謝起點中文網、安徽文藝出版社,以及千喜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各位老師,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援和幫助,就不會有《鬼吹燈》這部作品問世。
怒晴湘西》
在這一卷時,我的工作時間非常寬鬆,時間多了相對就會寫得比較從容,所以單從文字上來講,我覺得《怒晴湘西》是八卷中最精緻的一卷,因為關於現代題材的限制越來越多,所以決定把前傳倒回民國時期,放開手腳狠狠開挖。
以前我曾圖著順口,隨意編了發丘摸金、搬山、卸嶺這三大體系,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就逐漸勾勒出了這些行業的來歷、掌故、傳說、手法,因為以前幾本都以望風水盜墓為主,導致許多人,甚至連跟風寫所謂盜墓小說的人,都只知道看風水找龍脈,卻不知民間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盜墓方式。
所以在這一卷中,把望字訣以外的盜墓手段作為核心。我覺得民國傳說式的故事,一要有說書的語感、二是要有俠盜般的人物,再加上各種黑話切口,充滿了歷史民間故事的色彩,才會有趣。以前寫黑水城一段,是試探性的,沒敢往大處寫,但有了以前的經驗,寫起來自然駕輕就熟,其中編了一套全新的概念性暗語,也就是山經,包括常勝山和月亮門等體系,完全是虛構的。
另外本卷也創造了幾個記錄,一是出場人物多,以前擔心控制能力,沒敢同時寫過雙主角和大批配角輪番上陣。但寫了這麼多也不可能一點進步都沒有,這一卷的人物調動和背景描述已經能得心應手了,而且情節上對第一部做了很好的補充,也貫穿了第二部的四卷,超出了最初的計劃,這是令我很高興的。
再說一下地理背景,湘西的故事被寫入文學作品中的,可以說是多如牛毛,但巫蠱、趕屍、落洞一類的事情,聽得多了,就不會再有新意,我個人也很不喜歡,所以在《怒晴湘西》中,寫了瓶山的各種傳說,爭取與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區別開來。
並且在這一卷裡,出現了一些全新的器械,例如蜈蚣掛山梯和穿山穴陵甲;再比如,陳瞎子使用的聽風聽雷之術,還有以敏銳的嗅覺聞土辨藏,都是民間流傳的盜墓手段,可以算是戲我自己發明的幾大盜墓體系,進行了很好的總結,這是最滿意的地方。
另外個人感覺寫得比較好的兩個橋段,一是群雞大戰古墓蜈蚣,另一處是之前卸嶺群盜誤入水銀髮動的機關城。
比較不滿意的地方有三處,一是花靈和老洋人沒什麼戲份就掛職了;二是鷓鴣哨同六翅蜈蚣落入無量殿,這一節描寫得比較混亂;三是發現丹房的橋段比較平。
《巫峽棺山》
作為全書的最後一卷,《巫峽棺山》這一卷的任務比較重,最要命的是字數,根據合同約定的字數來算,第二卷的前三冊,第一冊少了三萬字左右,只好都加到最後一卷中,所以本卷是超長篇,足足多了半本書,但即使是這樣,最後一卷的篇幅也顯得不夠用。
在計劃中作為全書主線的四枚銅符,象徵著透過不同形式存在於天地間的四種生命狀態,想每部引出一符,但那樣一來,就需要至少五冊,只好簡化了一些情節。
另外也打算在這一卷中,把《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成為殘書的真實原因,以及摸金符上代主人的故事做出交代。
《鬼吹燈》全書起於《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殘卷,最後也將終於《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當年被毀的往事,除了地仙村探險的內容,最後一卷中還包括了這些情節。
除此之外,還在本卷中說明了,為什麼只剩下三枚古符,以及發丘印在明代被毀的歷史,故事的地點發生在長江三峽附近,地理背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棺材山,情節發展上的轉折很大。
長江三峽長七百餘里,兩岸連著無數山闕,層巒疊嶂,這裡自古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與巫楚文化交匯的區域,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數不勝數,其中多少有一些上古歷史的投影;兵書寶劍、千年棧道、峭壁懸棺……給後世留下了無數想象空間。
作為通篇貫穿的主要線索——《觀山指迷賦》,是一段類似於民謠的口訣,包括《觀山掘藏錄》,本來都是我另一部作品中的原創內容,因為2007年的寫作計劃改變,臨時變為了《鬼吹燈》第二部,所以都被用在了本書中,另外一部書就此取消,以後也不會再以任何方式出現。
本卷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有三處,一是金絲Swift搭建的無影仙橋;二是觀山神筆,畫地為門;三是烏羊王古墓鬼音指迷。另外,關於黑豬開河的傳說,以及棺山盜骨圖的來歷,算是靈機一動的神來之筆。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融入許多大家都知道的傳說,比如天河鵲橋相會、神筆馬良,還有古畫《群賊盜墓圖》,這些或真或假的傳說,都在《巫峽棺山》中以全新的角度進行了解構。
缺陷是由於最後一卷中要表現的內容太多太集中,不免有些地方沒有深入展開,顯得倉促了,結局並不能說是圓滿的,畢竟多鈴終於死亡。與我初期一味喜歡不可思議事件的態度不同,對於用了兩年時間寫就的超長篇作品來講,平淡樸實才是真。
在最後的六章裡,我主要想闡述一下《鬼吹燈》全書的理念,“鬼帽子”這三章,是說不能迷信風水,“天人一體”的概念是在心而不在地;最後“物極必反”的三章,則是說明摸金校尉保身求生之道。
最後再說一下我的作品《鬼吹燈》兩部八冊,始自《精絕古城》,終於《巫峽棺山》,按我的想法還可以再寫八本,但是,新的計劃已經醞釀成熟,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所以已經沒有再往下寫《鬼吹燈》的計劃了,這部書到此為止。
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喜歡這本書的讀者朋友,並且感謝起點中文網、安徽文藝出版社,以及千喜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各位老師,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援和幫助,就不會有《鬼吹燈》這部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