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資一家
    北京銀行:提升科技業務融合,加速金融科技成果轉化

    北京銀行圍繞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聚焦智慧資料、智慧渠道、智慧服務三大支柱,持續關注和提升各項金融科技技術平臺能力,並加大力度推動創新成果向業務場景轉化。智慧資料生態建設初見成效,形成“大資料、人工智慧、資料視覺化”三大技術平臺能力體系,加快釋放大資料價值。產品化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形成涵蓋“營銷、風控、指數、資訊”四大主題的大資料產品化服務體系。完成人工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智慧化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風險濾鏡”反欺詐引擎支撐網貸等創新業務開展,“千人千面”理財推薦模型提升手機銀行客戶體驗,場景化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天眼智慧門戶全面投產,開闢資料治理新模式。提升智慧服務能力,依託企業級分散式資料庫和微服務架構,逐步形成以分散式“支付服務、網貸服務、賬戶服務”為中心的基礎服務能力,接入網聯支付清算平臺和銀聯無卡快捷支付平臺,完成金融服務互聯平臺和網貸平臺建設。提升智慧渠道能力,“以客戶為中心”進行渠道服務流程與體驗設計,藉助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手段,推動渠道智慧化、輕型化轉型發展。聚焦移動優先戰略,完成零售手機銀行4.0投產,結合大資料、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化手機銀行。釋出“京管+”企業手機APP,打造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

    上海銀行:踐行創新戰略,促成運營智慧化與效能升級

    上海銀行致力踐行“運營智慧安全、開發友好高效、技術創新引領”資訊科技戰略目標落地執行,不斷加強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持續提升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持續以每年近三成的速度遞增科技投入,有力支撐全行業務發展。上海銀行連續三年在中國銀保監會資訊科技監管評級中處於同類銀行領先水平。

    1.金融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提速

    設定專項創新基金,採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向驅動策略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應用。2018年內,採用基於深度學習的OCR(光學字元識別)技術進行會計檔案影像識別,識別率超過90%,人工補錄量降低53%;企業開戶採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實現自動填單,企業開戶時間從20分鐘左右縮短至2分鐘左右,相較人工處理效率提高10倍以上。堅持將資料治理與應用作為經營核心和創新來源,應用大資料風險管理模型進行自動消費貸款授信,線上消費貸款審批日處理峰值同比提升5倍,線下零售信貸業務審批效率平均提升75%,信用卡髮卡自動審批率近50%,日產能峰值突破2萬筆。

    2.資訊系統建設助力經營效能提升

    完成核心繫統建設工程,新系統具備業務敏捷化、產品工廠化、定價差異化、風控體系化能力,培養了一支適應時代變革、勇於開拓創新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為未來戰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投產分散式企業服務匯流排,實現應用架構體系彈性化伸縮和集約化管理,處理能力大幅提升。持續推進ITM(智慧櫃員機)創新應用,櫃面超9成理財銷售和7成開卡業務量遷移到ITM,有效解放網點生產力。升級智慧櫃面平臺,採用購物車交易模式提升業務辦理效能,聯動大資料實現個性化營銷服務,網點營銷效率和盈利能力均顯著提升。

    3.技術架構升級提速IT運營智慧化

    積極推進雲優先策略,IaaS雲(基礎設施雲)資源佔比增長100%,計算資源快速交付及管理能力增強。深化運維大資料應用,每天接收約10億條應用及系統日誌記錄,實現交易實時監控;基於大資料形成網點綜合運營檢視,實時反映業務運營情況。業內率先採用智慧巡檢機器人進行機房巡檢,形成“動環監控系統+智慧機器人+專業工程師”相結合的生產運維巡檢體系,實現資料中心執行狀態實時可視、可控。透過線上、線下、帶教傳授和崗位鍛鍊等完善的多元化職業培訓,快速提升年輕員工的專業和綜合能力。以前沿技術研究為導向,四年累計開展前瞻性研究50餘項,持續提升自主掌控和自主創新能力。在城商行中率先設立異地開發測試中心,形成上海總部和蘇州分部協同開發新格局,增強科技自主可控能力。變革開發組織方式,打造敏捷交付團隊,加強科技業務深度融合,有效應對網際網路趨勢下市場競爭和業務發展的新要求。

    江蘇銀行:乘勢而起,金融科技賦能交易銀行升級

    與“盛”的戰略相匹配,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江蘇銀行乘勢而起,加強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在交易銀行的應用,升級產品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據史初江介紹,江蘇銀行對金融科技不吝投入,2017年的投入額高達3.38億,佔營業收入的1%。除了資金的投入,江蘇銀行在人員建設上也在推進金融科技的發展,成立大資料部以及各類金融科技小組,科技人員在員工總數佔比接近4%。但目前,懂金融同時懂科技的複合型人才仍然較為匱乏。金融科技對交易銀行的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金融科技擴大了銀行的金融服務範圍,幫助銀行更好地觸達長尾客戶,增強服務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的能力;

    第二,金融科技幫助銀行更精準匹配使用者需求,對海量的客戶資料進行分析,利用大資料找出客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然後提供相應的服務。

    第三,金融科技減少金融服務成本,線上化、智慧化的流程提升銀行服務的便捷度,例如區塊鏈技術透過資料的分散式儲存和點對點傳輸,打破了中心化和中介化的資料傳輸模式;金融雲可為客戶提供遠端的、基於需求的服務,架構靈活能有效節約總開支。目前,江蘇銀行在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在交易銀行業務中的應用,具體表現為實現物聯網動產質押業務,以及將區塊鏈應用至票據貼現業務,並完成蘇銀鏈的區塊鏈平臺建設。

    2017年11月,江蘇銀行首次將區塊鏈+票據貼現應用至業務中,與無錫農商行合作完成票據跨行貼現業務,將交易資訊記錄在蘇銀鏈的分散式賬本中,防止資料被篡改和偽造,重塑信任機制,減少信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此前,江蘇銀行和江蘇省聯社共同設立了融聯創金融合作平臺,而江蘇銀行將該項業務在平臺中推進,打造新型區塊鏈票據業務生態圈。企業透過登入融聯創合作銀行的網銀,可以在平臺內發起票據貼現申請,而辦理貼現的銀行透過查詢銀行區塊鏈記錄的資訊,更加便捷安全的辦理貼現業務。

    除了票據貼現的業務場景,江蘇銀行緊扣“打造最具網際網路大資料基因銀行”的戰略,將區塊鏈應用於福費廷、信用證、應收賬款、供應鏈等方面,以聯盟鏈的形式解決低效率和資料易篡改的問題,並在多業務場景上迅速擴大規模,提升自身在區塊鏈領域的影響力。在動產質押方面,江蘇銀行結合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運用於“存貨e融”服務,提升動產質押風控水平:一方面,藉助物聯網感知技術,與倉儲監管機構資料共享,推出全流程線上化的物聯網動產融資業務,實時獲取質押物動產的資訊,防止虛假倉單的發生;另一方面,將動產質押的資訊共享至銀行區塊鏈,進一步降低資訊成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資訊不對稱問題,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

    此外,江蘇銀行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大資料和雲計算的建設,譬如構建人工智慧技術基礎平臺、“智慧大腦”和資料管理平臺,實現智慧風控和智慧營銷,自主設計大資料風控產品,結合傳統風控的功能,升級風控模式,而且以精準發掘客戶、精準分析客戶需求和精準提供服務方案為指導,提供定製化服務。在江蘇銀行特色場景服務“車生活”中,就依託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嵌入智慧“魔方”定製化專屬服務,利用大資料分析使用者偏好,以此個性化排序平臺中的功能和推薦金融產品。每位使用者都擁有“私人訂製”的獨特介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奶粉給孩子補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