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文臣有蕭何、張良、陳平、曹參。武將有韓信、樊噲、彭越、英布。
以下是這些文臣武將的詳細介紹。
文臣:
一、蕭何
蕭何,漢族,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二、張良
張良(約前250年—前186年),字子房,南韓(今河南省新鄭市)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南韓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3]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三、陳平
陳平,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漢高祖死後,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併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讚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諡獻侯。
四、曹參
曹參,字敬伯,漢族,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武將:
一、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候,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
二、樊噲
樊噲,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早年以屠宰狗為業,曾在鴻門宴時出面營救漢高祖劉邦。封舞陽侯,諡武侯。
三、彭越
彭越,字仲,碭郡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
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後來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定都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公元前196年,以“反形已具”罪名,誅滅三族,廢除封國。
四、英布
英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坐罪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秦末漢初名將。
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遂於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漢。兵敗,以謀反罪被殺。
劉邦的文臣有蕭何、張良、陳平、曹參。武將有韓信、樊噲、彭越、英布。
以下是這些文臣武將的詳細介紹。
文臣:
一、蕭何
蕭何,漢族,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二、張良
張良(約前250年—前186年),字子房,南韓(今河南省新鄭市)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南韓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3]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三、陳平
陳平,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漢高祖死後,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併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讚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諡獻侯。
四、曹參
曹參,字敬伯,漢族,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武將:
一、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候,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
二、樊噲
樊噲,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早年以屠宰狗為業,曾在鴻門宴時出面營救漢高祖劉邦。封舞陽侯,諡武侯。
三、彭越
彭越,字仲,碭郡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
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後來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定都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公元前196年,以“反形已具”罪名,誅滅三族,廢除封國。
四、英布
英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坐罪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秦末漢初名將。
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遂於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漢。兵敗,以謀反罪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