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美國由於戰列艦都被擊沉,剩下的都是速度快的航母、巡洋艦和驅逐艦,所以很容易就組成了以航母為核心的特混艦隊,作為海戰的主要打擊力量。貫穿了整個太平洋戰爭。

    在戰略上,美國以保衛澳洲為核心,確保美澳交通線的暢通。竭力阻止日本孤立澳洲的企圖,並不惜代價發起、打贏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調集了全部可用的航母。

    戰術上充分發揮航母特混艦隊的機動性,透過阻止日本艦隊掌握制海權,支援陸上作戰。艦隊沒有被陸地拴住。

    反觀日本,缺乏計劃。佔領菲律賓之後才想到澳洲。戰略方向不固定,經常受到干擾。中途島就是被幹擾的典型。

    向南作戰,海陸軍不統一。海軍不去配合,不提供支援保護。

    海戰中還停留在艦隊決戰的舊觀念。重視打擊作戰艦艇,忽視打擊後勤船隻。海軍作戰不是為了支援陸上作戰。由於陸上作戰沒有進展,海軍被瓜島拖在南太平洋。

  • 2 # MrLonely59532949

    我其實很想支援下同盟國,但是僅從戰略戰術和人員素養來說,雙方真是相差無幾。太平洋戰場上,既有中途島這樣的美軍痛宰日本四艘最精銳航母的大戰,也有薩沃島日軍重巡痛打米帝的戰例,雙方打的來來回回十分精彩。但總體而講,美軍沒能發揮完全的戰鬥力是因為美軍這時自己也在不斷摸索完善海軍航空兵戰術,而日軍在傳統的水雷戰,炮擊戰上素養十分出色——可以與戰列艦黑科技多不勝數的美軍打的有聲有色,但是由於國內飛行員供給不夠,外加不珍惜飛行員生命,慢慢在新一輪軍事革新裡敗下陣來。

  • 3 # 手機使用者61959222822

    美日不在一個檔次。就象拳擊比賽。美國無論經濟實力。人員儲備,工業基礎及國土資源,都是重量極的。而日子只能是輕量極的對手。真不知當時的日本軍伐是怎麼想的。是腦殘了吧。打仗也不知找找對手。

  • 4 # 陳隨令CHEN332211

    戰略上美國顯然強於日本,而且是反法西斯聯盟的主要組織者。但戰術上也不能小覷小日本。他的每一仗,那支部隊到哪裡,幾乎都精確到時,什麼部隊幹什麼,分工極其明確。加上官兵的武士道精神,戰鬥力非常強悍。他最終的失敗,就失敗在戰略上。當然,反人類的戰爭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是歷史的必然。

  • 5 # 你我的Appoint

    日本海軍的實力,先期佔領的優勢,在偷襲珍珠港,重創了太平洋艦隊,但,美國的工業實力又讓太平洋艦隊快速的恢復。

    在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損失4架航母后,日本海軍實力便一蹶不振。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和日軍傷亡比1:8,結果可想而知。

  • 6 # 風起雲飛揚51798741

    日本人在戰術上主要是以偷襲為主,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以便在戰術造成突然性,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以及在中國戰場上都是玩的這種手法。只不過在太平洋戰場由於電報密碼被破譯才導致中途島海戰慘敗,但在戰術運用上還是比較有想法的。陸軍在作戰的時候,主要是中間突破,兩側迂迴包抄,兩招不成最後武士道精神硬衝。三招用盡再攻不克他便黔驢技窮了。在日蘇的諾門坎戰役衝突中,隨軍的德國軍官看到日本軍隊對蘇蒙軍隊採取的衝鋒戰術後說,這和一戰中衝鋒戰術沒什麼區別,這也是日本軍隊的缺點。

  • 7 # 兵器世界

    美軍贏得二戰靠的不僅僅是軍工技術、戰爭潛力,還有戰略戰術上的高超手段。要知道太平洋戰場全面開打之時美軍戰列艦不是擱淺就是半殘,大部分的主力艦都癱瘓在珍珠港內或者永遠報廢了,僅有3艘航母和部分部署在菲律賓的航母、潛艇、巡洋艦得以倖免,即便是緊急從大西洋調遣援兵也不足以應對足足積攢30多年的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擁有5級12艘戰列艦、4級16艘重巡洋艦、6級17艘輕巡洋艦、8級87艘驅逐艦此外還有10艘航母和300多艘潛水艇,這支龐大的海上力量被海軍大本營分配到三個方向作戰,一部分在偷襲珍珠港之後南下支援馬紹爾群島和俾斯麥群島的作戰,其目的是截斷同盟國反擊作戰的戰略基地“澳洲”與美國本土的聯絡;第二個方向是向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進發以爭奪那裡的戰爭資源(主要就是石油);而最後一個以志摩清英海軍中將帶領的本土艦隊負責警衛本土安全(其實就是防著蘇聯的太平洋艦隊)。

    但從戰略上來看,太平洋戰爭前期的作戰壓力主要是英國、荷蘭、法國以及駐紮在菲律賓的美軍負責,因為缺乏對海軍航空兵的正確使用,英國皇家海軍兩次派遣到遠東的“Z”艦隊都損失慘重。在解決了英國殘留在印度洋的威脅之後,聯合艦隊集中力量於西太平洋和美國海軍僅有的"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黃蜂"號、"大黃蜂"號和"企業"號5艘航母作戰,在即將實現對整個東南亞的征服時遭遇第一次挫折,攻佔幾內亞全境和莫爾茲比港的計劃落空。不與極盛的日本爭一時之快,瞅準時機斷其一指,這是美軍的戰略思路,終於在珊瑚海找到了機會。

    不得不說美軍在珊瑚海頂住日軍南下的壓力很不容易,但是這種勝利是建立在巧妙地計算之上的。當時日軍的主力航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在印度洋作戰,其他小型航母艦載機不到30架都在本土等安全的後方執行瑣碎任務,只有第五航空站隊的“瑞鶴”、“翔鶴”(載機84架)兩艘航母和登陸部隊的“祥鳳”號輕型航母(載機30架)參戰,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才有放手一搏的機會。而之前在印度洋慘敗的英國皇家海軍面對的是聯合艦隊6艘主力航母和十幾艘戰列艦,因此說美華人的戰術眼光遠比英國強。

    就像八路軍在正太鐵路和平型關截擊日軍野戰部隊的輜重部隊一樣,美軍也是集中優勢力量與日軍一部作戰做到出奇制勝。珊瑚海之戰擊沉了“祥鳳”號輕型航母、擊傷了“翔鶴”、“瑞鶴”主力航母導致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一敗塗地,可以說南雲忠一失去了翔鶴、瑞鶴就註定失敗,正是美軍算準了日軍沒有機會全力投入珊瑚海海戰、大膽削弱日軍實力才造就了中途島海戰的勝利。

    美軍戰略上的優勢就是集中兵力,聯合艦隊在東京遭到空襲之後執意在中途島決戰,這就分散了聯合艦隊的力量,導致在中途島、印度洋、幾內亞三個方向失去了戰爭之初的力量優勢,最終在三個方向接連被英美打敗。假如說日軍能暫緩攻佔中途島為本土建立防禦圈的計劃,集中力量攻佔幾內亞、所羅門和印度,就不會在1943年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窘境(印度洋方向是英軍、太平洋方向是美軍)。

    此外美軍的蛙跳戰術也很優秀。大方向上麥克阿瑟重點奪取戰略價值高的要地,避免和數量眾多、分佈廣泛的日軍糾纏,在短短2年內就兵臨日本本土了。攻佔菲律賓之後日軍苦心經營的東南亞戰略基地就和本土分割開來,等於一下子毀滅了日本的戰爭潛力。假如說聯合艦隊一開始也採用這種蛙跳戰術,攻佔重要的目標快速南下和西進,前6個月的戰果就可能涵蓋印度和澳洲兩個大陸,這樣太平洋戰爭至少可以持續到1948年。因此,太渴望土地的日本想不到美軍那樣的蛙跳閃擊戰,終究只有稱霸東南亞這點出息。

  • 8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在戰略戰術上,沒看到美國比日本強哪去。其實主要就是因為日本貧窮,工業能力不如美國,還是那句話,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完全就是因為日本的實力不如美國,導致它的可選擇的手段比美國要少得多。

  • 9 # 優己

    美國恰恰靠的是戰法的革新!在當時,整個軍界剛好處於變革時期,以航空武器為主的戰法開始萌芽。各國均有嘗試,也互有勝負,但是完全轉換戰法的卻只有德國跟美國!德國是把航空武器用來支援陸軍;美國是把航空武器用來取代海軍!日本雖然首創用航空武器擊沉大型艦隊,卻是一個半架子,虎頭蛇尾。

    在當時,選擇戰列艦還是航空母艦依然還在爭論當中,結果,英國在地中海以航母艦隊偷襲了義大利的蠢豬海軍,把義大利的艦隊炸燬在港口內還能夠全身而退。這給了日本很大的啟發,他們複製了塔蘭託奇蹟,創造了更大戰果,直接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報廢在珍珠港!此次戰役,美國唯獨逃脫了兩個航母戰鬥群!這就迫使美軍只能摒棄了傳統海軍的那種戰列打擊,而全心全意發展航空武器了。這就開始有了後來的諸多奇蹟,比如,中途島完勝!

    在中途島戰役中,美國完全發揮了航空武器的遠端優勢,以小規模,遠距離發動奇襲。規模小不易被察覺,遠距離則有助於保證戰艦平臺的安全。這一場戰役中,日軍犯下了半架子改革的錯誤,日軍雖然以航母為主要兵器,卻依然夾雜了戰列艦編隊,這使得日軍的目標太大,容易被發現,比如,美軍埋伏在日軍側後日軍竟然沒發現,這就是小艦隊大火力的優勢;其次,戰列艦直接拖累了日軍的反擊能力,美軍發起進攻後,日軍戰機不得不分出兵力保護這些寶貴的戰艦,而沒法去全力攻擊對手航母。所以,日軍絕對優勢兵力下竟然被打得丟盔棄甲,近乎全軍覆沒。

  • 10 # 文史小茶館

    “企業號”航母對抗整個日本聯合艦隊——“Enterprise vsJapan”。

    這是聖克魯斯群島海戰失利之後,企業號甲板刷上的標語。在一刻,整個太平洋上美軍只剩一艘大型航母可用。

    日本似乎迎來了中途島海戰以後擊敗美軍的最好機會。只要拿下瓜達卡納爾達島,整個南太平洋就在囊中,澳洲也會變成熟透的蘋果,只等落下地來。然而,美華人的戰術發揮了作用。

    攻其所必救《孫子兵法-虛實篇》:“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意為出擊他必須經過的地方,攻擊他必須防禦的地方。即打擊敵人要害,掌握戰場主動權。

    1942年8月,美軍首先搶佔了日軍正在瓜島上修建的機場。該機場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連線著美國本土到澳洲和南太平洋的生命線。

    此後,美軍海軍,陸軍,航空兵積極配合,以該機場(亨德森機場)為防禦要點,吸引日軍前來交戰。美軍一面積極加固機場防禦,一面迅速補充戰鬥機轟炸機,組成了名氣逼人的“仙人掌航空隊”。唯一可用的航母企業號儘管身上帶傷,仍舊堅持著一邊維修一邊趕來。在到達南面海域後,企業號的艦載機隨時可以支援亨德森機場。其他盟軍艦船也都各自就位。

    (1942年8月拍攝的瓜島機場)

    現在,日軍不得不在預設地點和美軍交戰,在戰前“廟算”上就落了下風。

    很快,肆虐過中國戰場的日軍一木支隊趁夜向機場猛撲,結果在美軍完善的防線前死傷殆盡。川口支隊6000人進攻也不順利,日軍又增派15000多人繼續進攻機場。

    (圖為河口入海處一木支隊遍地屍體,800餘具)

    當然,日本海軍的精銳重創了美軍,打得美軍只剩一艘輕巡河一艘驅逐可用,自身損失在美軍一半左右。但日軍指揮官阿布弘毅下令撤離導致前功盡棄。擁主場優勢的美軍迅速用機場的空中力量攻擊日軍受傷艦船,導致日軍比睿號戰列艦沉沒,這也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第一艘被擊沉的戰列艦,訊息傳到日本,輿論譁然,艦長被直接撤職解除現役。

    以逸待勞《孫子兵法-軍爭篇》“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意為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待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予迎頭痛擊。

    美軍已經加固的機場成了吸引日軍的磁鐵。大量運輸船隊和護衛艦隊接連出發,準備炮擊並且攻佔亨德森機場。結果日軍在美軍陸基飛機和企業號艦載機的聯合打擊下損失慘重。只剩2000-3000日軍登陸成功,這些人還失去了他們攜帶的彈藥食物,根本無法攻破美軍在機場的防線。

    日本海軍企圖再次發揮夜戰的優勢,雙方的戰列艦對決雖然激烈但未完全分出高下,依舊沒能讓日軍奪回制海權。

    制空制海權的缺乏讓日軍舉步維艱,美軍則補充順利。利用瓜島作為磨盤,反覆碾磨著聯合艦隊以及日本士兵的血肉。經歷數月戰鬥,美軍傷亡5800餘人,日軍傷亡25000餘人。日軍還損失飛機900架,飛行員2300餘人,以及兩艘戰列艦和多艘巡洋艦驅逐艦。這些損失短時期內將難以彌補。

    到1943年2月,大部分倖存日軍退出瓜島,太平洋戰爭的天平已經向美華人傾斜。

    這次戰役中,美軍發揮了“制人而不制於人”的策略,讓精銳的日軍陷入預定戰場的消耗戰,有效的削弱了敵人。

    正如歷史學家埃裡克哈梅爾所說:“在1942年11月12日以前,(日本)帝國海軍有著更好的艦隊,更好的戰術;然而從1942年11月15日開始,他們的指揮官們喪失了信心,他們缺乏戰略縱深來迎擊不斷髮展壯大的美國海軍。1942年11月以後,日本海軍每況愈下,而另一方面,美國海軍愈發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地緣政治來看,美國對亞太的佈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