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杉媽陪娃
-
2 # 阿寶媽咪私人號
說說我個人觀點。
孩子犯錯,當眾批評。首先是錯誤的。
逼迫孩子當眾道歉更是錯上加錯。
這樣做有兩種結果孩子承認錯誤了,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兒,向你道歉,他會羞愧,小孩子也是有面子的,這樣讓他顏面無存好嗎?多來幾次,估計小孩就自卑了。對孩子性格造成負面影響,這可是一輩子的事。孩子覺得犯錯誤了,被當眾指責,還要當眾承認錯誤。他覺得我如果向你妥協了,那就承認自己錯了。我就是不承認,看你拿我怎麼辦。平時遇到讓人惱怒的事情我是怎麼做的?每個成為母親的人,都深有體會。我們的熊孩子有時候分分鐘可以點爆你。不分時間,不分場合!
我認為有幾點比較重要,重點在於媽媽怎麼把控情緒。
1.生氣的時候,刻意保持冷靜,不要說話,如果實在忍不住要動手動嘴,就暫時離開回避。
2.等冷靜下來了,跟孩子面對面溝通。
3.每一個家長都是孩子的榜樣,好的榜樣要樹立好,如果做錯了事情也要主動跟孩子道歉。
4.記住把孩子想象成第二個你,怎麼對你自己就怎麼對孩子。傷孩子自尊的事情別幹。
跟孩子相處有很多學問,多看看育兒書,嘗試科學的育兒方法,事半功倍! -
3 # 食納佳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為什麼不道歉
一、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道歉
1.不認為自己有錯
孩子擁有著無限的好奇心,喜歡去研究和探索自己沒見過的事物,很可能也不知道某些東西是重要的東西,不可以碰。如果平時家長沒有給孩子劃定玩得界限,不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玩的,什麼是不可以玩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犯了錯。
2.不明白錯在哪裡
孩子完全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之前,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有時候孩子想辯解或者解釋,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無意中做錯了事情,家長卻急於逼迫孩子認錯,孩子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做錯了,哪兒做錯了,於是就不肯承認錯誤。
3.被家長的態度嚇到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外面犯錯會有損自己的顏面,為了讓大家覺得自家的家教嚴明,總是不顧孩子的自尊逼著孩子認錯,也不事先問問孩子事情發生的原委和經過。家長過於激烈的態度讓孩子受到了驚嚇,明明自己最信任的父母卻不相信自己,感覺自己受到了背叛,倔強地不肯認錯。
4.害怕被家長懲罰
現在的孩子"人小鬼大",有時候調皮搗蛋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了,但是害怕被家長髮現後受到懲罰,於是採取拒不認錯的態度對抗家長,以為這樣能夠逃過家長的責罰。但家長長期使用責罰教育,只會讓孩子為了逃避責罰成為不負責任、愛說謊的孩子。
"做錯了事情就要道歉"這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既能夠教育孩子勇於認錯、承擔責任,也能夠督促孩子"長記性",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孩子天性要強,逼迫孩子道歉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家長們一定要循序善誘,讓孩子欣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併為之道歉。
其次我們的教育方法要得當
二、教孩子道歉要講究一定的方法
1.告訴孩子錯在哪裡
很多家長一上來就讓孩子道歉,卻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道歉。孩子年紀小,沒辦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很多行為都是無意識的,也並不知道這樣的做的後果是怎麼樣的。所以當孩子犯錯後,家長不能一味地逼迫孩子道歉,而是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對,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因為做錯了,所以需要道歉。
2.教孩子學會承擔錯誤
學會道歉並不是問題的關鍵,而是需要承擔起做錯事的責任,並對每件事情負責才是重點。孩子做錯事情道歉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口頭道歉並不能讓孩子理解和體會自己的錯誤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只有當孩子知道每做錯一件事情,就會帶來各種不好的結果後,孩子才能夠保證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
3.教孩子舉一反三
教孩子道歉並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在孩子道歉後要教孩子舉一反三,對自己剛才錯誤的行為進行剖析,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樣做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後果?下次再遇到這件事的時候還會這樣做嗎?那究竟怎麼樣做才是對的?
只有當孩子學會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復盤,才會保證不會有下一次錯誤的發生。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歉並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孩子能夠在每一次犯錯機會中學會反省自己、承擔責任,比利用父母的權威逼迫孩子簡單地認錯更重要。
最後我們還需要注意
三、在教育孩子用於認錯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父母經常在公共場子不分緣由就對孩子劈頭蓋臉地打罵,覺得孩子給自己丟臉了。但是尚不說孩子是否犯了錯,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家長覺得孩子犯錯自己沒面子,孩子又何嘗不是呢?這種時候冷靜地處理和詢問原委,比直接逼迫孩子道歉更能凸顯一個父母家庭教育的氣質。
2.對於無心之過不需要太糾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無心而犯錯,畢竟作為成人也難免做到"萬無一失"。對於孩子的無心之過,家長不需要太過於糾結孩子的錯誤,父母大可囑咐孩子下次注意和小心即可,給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和安慰,讓孩子不要因為小問題而耿耿於懷。
3.肯定孩子認錯的勇氣
很多家長喜歡揪著孩子做錯事情的問題不放,對孩子批評不斷。時不時還會在孩子下次犯錯時"翻舊賬",讓孩子顏面無存。似乎犯了一次錯就代表孩子會一直犯錯,而不是知錯就改,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消極的看法。家長平時應該鼓勵孩子勇於承擔錯誤,肯定孩子認錯的勇氣,就事論事,不要小題大做。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首先要信任孩子,弄清事情發生的經過,避免出現冤枉孩子的事情出現,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如果孩子確實犯了錯誤,也不要在急於逼迫孩子道歉,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意願的情況下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主動道歉。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我前兩天剛寫一篇專門的文章,今天再把中心思想重申一遍。
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一般都會加以管教,並要求孩子當面認錯並道歉。但是,家長往往會忽略一點,當著眾人的面批評教育孩子,他們小小的自尊心,您注意去保護了嗎?
換位思考,如果我們的父母當著眾人的面這樣批評教育我們,我們會怎麼樣,估計會扭頭就走或者跟他們急眼。不但不會聽他們的話,反而會激發我們的反叛心裡,把我們推向正確的反方向。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從孩童時代一路走來,我們肯定都遇到過自己或者同學同事被老師當著全班人的面批評、被公司領導開會批評的時候,那個時候估計我們會羞的無地自容,恨不得有個地縫趕緊鑽進去,一句批評的大道理也聽不進去。大人如此,何況一個小小的孩子。
難道當面認錯真的比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嗎?我們又該怎麼做?我一直覺得A家爸爸有點小題大作啦,其實那個事情完全就是孩子玩耍時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一個玩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再者,自尊心強的孩子如果不想承認錯誤並道歉,家長可以先代為道歉,給孩子做一個表率,讓孩子知道其實當面承認錯誤和道歉很簡單,爸爸媽媽也會這樣做。
當然父母批評教育孩子,也一定要先弄清楚原因,注意方式方法,切記“表揚在人前、批評在人後”,不可隨意踐踏孩子的自尊心,否則會適得其反。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第一反應就是隻想著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或者加以管教。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除了給予同情之外什麼都不做。最好等到每個人都平靜下來之後,再和孩子一起去探討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