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如題,首先,歷史上拓跋鮮卑(北魏)確實曾經把柔然人說成是“蟲子”,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柔然這個民族。

    由於中國傳統對北狄的不重視,使得我們很難從24史中找到柔然的起源,我們在此也就不再深究它的來歷了。柔然,是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活動於漠北地區的古代民族之一,與其並存的還有敕勒(即鐵勒)。當時中國正處於歷史上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柔然強盛時期疆域東起呼倫貝爾,西抵阿爾泰山,北括貝加爾湖,南越陰山,領土面積來看也算是個不小的國家。

    那麼為什麼拓跋鮮卑還把柔然人說成是“蟲子”(古稱蠕蠕)呢?一句話,北魏看不起柔然!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傷風敗俗,三綱廢弛,統治者只相信武力和財富,有劍就是有理,風氣崇拜強者。

    於是柔然也曾經準備和北魏打一架,只是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燾打趴下了而已。

    史料記載,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聞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萬騎攻入北魏雲中郡,又攻陷北魏故都盛樂。拓跋燾當太子時,十二歲遠赴河套保衛長城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對柔然的戰術也頗為熟悉,於是他力排眾議,親自率2萬騎兵急赴雲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將趕來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所部,竟包圍達五十餘天。起初,北魏將士十分恐懼。但是這位不到16週歲的少年皇帝拓跋燾卻“臨敵常與士卒同在矢石之間,左右死傷者相繼,而帝神色自若”。因此使得北魏的將士們“是以人思效命,所向無前”。先是柔然的兩位大將大那、社侖所發動的進攻被北魏軍擊退。之後,柔然大將於陟斤被北魏軍射殺,拓跋燾趁勢率軍大縱深地向前穿插,北魏奮力突擊柔然軍,柔然軍頓時被攪得一片混亂,大敗而逃。

    於是,柔然在北魏面前自然沒了底氣和尊嚴,只能依附南朝,南朝從南方打劫北魏,它也在北魏北方邊界混點油水,就像蒼蠅一般,拓跋燾很煩,於是便開始很不屑地稱柔然人為“蠕蠕”,並於幾年後開始了自己的滅蠕大戰,成功的把這些煩人的蟲蟲趕到了東歐,沒想到這些蟲子在東歐卻成了氣候,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這就是拓跋鮮卑把柔然人說成是“蟲子”的來龍去脈。

  • 2 # 大腳汽車

    有個故事是柔然王這類酋長朝拜回來,和兄弟國家首腦罵當地未開化,餐具是要皇后用舌頭舔乾淨算清洗,洗餐具都不會是野蠻人

  • 3 # 葦說歷史

    柔然:一個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出名的民族,甚至很多人還是透過花木蘭從軍的故事,才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這夥人。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柔然是一個橫空出世、強絕一時的民族,卻被譏笑為智力低下、只會蠕動的小爬蟲。

    柔然汗國曾經是一個雄踞大漠、威震草原的遊牧民族,其建國始祖為木骨閭。

    木骨閭幼年時,曾經被鮮卑拓跋部擒獲而淪為奴隸,在經過木骨閭及其子車鹿會的血腥殺伐之後,建立了龐大的柔然汗國(木骨閭與蒙古帝國的締造者鐵木真是何其之相似)。柔然汗國正式建國時間為北魏天興五年,即公元402年,前後共經歷了十九位汗王,立國152年,其鼎盛時期的勢力北起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至西拉木倫河流域,西達準格爾盆地。

    柔然一詞本是"聰明、賢明、禮義、法則"的意思,但柔然人卻被貶稱為蠕蠕、芮芮、茹茹、蝚蠕。

    柔然人是遊牧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他們辮髮左衽,居穹廬氈帳,逐水草畜牧,無文字,以刻木記事。關於柔然人的來源,有著東胡、鮮卑、匈奴後裔之說,如《魏書·蠕蠕傳》提及蠕蠕為"東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於大魏",而《宋書·索虜傳》、《梁書·芮芮傳》均認為柔然是"匈奴別種",由此不難看出,柔然汗國其實是一個由多個部族而組成的汗國。

    柔然汗國同中國北方其他的遊牧民族一樣,也是一個以殺伐擴張為主的民族,這恰恰是與"聰明、賢明、禮義、法則"背道而馳。

    柔然汗國的建國始祖木骨閭足智多謀、驍勇善戰,而他的兒子車鹿會,比他更加殘忍嗜殺,在不斷的兼併其他部落之後,終於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龐大的柔然汗國。柔然是一個以軍事戰爭為主的民族,其可汗、大臣、平民,都是按軍事制度來進行編制的,每遇戰事都是全民皆兵,而且因為柔然人屬於遊牧民族,動輒就能出動數十萬的騎兵,所以才稱他們是強絕一時。

    柔然汗國立國之後,與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互相征伐,而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則認為柔然人智力低下,就像只會蠕動的小爬蟲一樣,所以他下令將柔然人改稱為蠕蠕。

    然而柔然人並非拓跋燾說的那樣,是一隻只會蠕動的小爬蟲,他們曾多次大敗北魏軍隊。北魏始光元年(424),柔然鐵騎攻陷盛樂宮(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魏太武帝拓跋燾御駕親征,卻被柔然騎兵包圍了五十餘重。在太武帝拓跋燾去世以後,北魏的文成帝和文獻帝也都曾親自統兵出征柔然,雙方互有勝負,花木蘭從軍的故事就是出自於那個時期。

    公元423年,對柔然汗國無可奈何的北魏政權,被迫修築了東起赤城(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內蒙古包頭西北),長達2000多公里的長城來抵禦柔然鐵騎。

    在隨後的北魏孝文帝即位之後,他改變了自太武帝拓跋燾以來,對柔然汗國武力進攻的策略,孝文帝曾言道:"兵者兇器,聖王不得已而用之",於是,北魏政權停止了對柔然汗國的用兵。而此時柔然汗國也改變了對待北魏政權的策略,他們對北魏政權以媾和為主,因為柔然汗國此時的目標開始向西擴張,準備將西域諸國也劃入柔然汗國的版圖。

    當北魏政權分裂為東、西魏之後,柔然汗國利用這個機會一面向南攻城掠地,一面不可一世的欺壓其他部族,然而這卻是他們最後的輝煌。

    公元546年,高車國不堪欺壓欲偷襲柔然,卻被為柔然人提供鐵器製品的突厥人擊敗。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自恃有功,於是他就向柔然貴族求婚,而柔然可汗阿那環卻不屑一顧的辱罵道"爾乃我鍛奴,何敢發是言耶?"此後雙方交惡。公元552年,日益強大的突厥人大舉發兵出擊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環兵敗被殺,原先臣於服柔然的各個部族也紛紛趁火打劫,這個橫空出世、曾經強絕一時的柔然汗國,瞬間便煙消雲散了,就像歌詞裡說的那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當我們再次審視這個橫空出世、強絕一時的柔然人,不難看出,曇花一現是其必然(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立國152年也只能算作是曇花一現)。

    柔然人是以武力立國,但柔然汗國的主要結構並不是柔然人,而是由多個部落組成。柔然人的鐵腕政策只能暫時壓制各部落之間的矛盾,稍有變故即可迅速爆發,猝死也就順理成章了。實力就是這樣的此消彼長,柔然汗國滅亡了,然而比他們更殘忍、更強大的突厥人替代了他們,或許也是因為阿那環可汗那句不屑一顧的辱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降血糖可以吃哪些水果,什麼水果可以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