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老港
-
2 # 一Healer
電影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意味著不能胡扯,不能為了製造精彩而編造劇情。因此責備這部電影劇情無力,是站在審美的角度摧毀影片敘事的基礎。反諷的是,這部電影所批評的就是“為了吸引人而改造事實”的行為。影片竭盡全力,就是努力讓觀眾的審美意識不再停留主角Mike Finkel的最初階段。如果你fail了這一點,導演肯定不希望你的職業跟任何需要說實話的工作扯上關係。從這個角度看,這部片子像足了給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教育片。它在教我們:如果你不看重事實,你會被單位開除,並且四處求告無門,即便偶爾找到願意給你二次機會的人,對方仍會對你多加防範,唯恐被你連累。這還只是外界的壓力。除此之外,導演認為,只要你沾了“虛假”這個東西,哪怕你不是在贊同他,只是在描述他,你仍會在過程中因此喪失某些內在的東西。影片的結尾Mike Finkel被提問:“Longo喪失了自由,你喪失了什麼?”這問題實際上是在問每一個觀眾。導演沒有讓主角給出答案,因為他故意要讓所有人去直面這個問題。片子拍到這個份上,教育性已經擠壓了趣味性。整部片子想要對觀眾說話的痕跡太重,難免把一部分沒做好準備的觀眾擠出了戲。事實上,影片唯一要探討的東西是“真實”,唯一的懸疑是Longo是不是在撒謊。影片說的是,記者Finkel和囚犯Longo都是愛撒謊的人,但前者為利益而撒謊,內心仍是向上的;後者卻是徹頭徹尾的騙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好玩的部分在於,兩者開始都以為對方和自己一樣,但是Longo很快就發現了Finkel內心很天真,Finkel則到最後才認出Longo的本相。於是因著兩者內心本質的不同,雙方發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一個不再給New York Times寫東西,過著隱居的生活;另一個則四處投稿,享受被人關注的日子。蘭蘭的角色在這部電影裡非常的符號化,代表的是純粹虛謊和偽飾。但或許是這類角色總是更有戲可說,無形中搶了希爾的戲,影片一失重,二重唱變成了獨角戲。最後受損的還是普遍的觀影效果。
-
3 # 鯊魚看電影
有邀必答。
首先對於這部2015年上映由魯伯特·古爾德執導,喬納·希爾、詹姆斯·弗蘭科、菲麗希緹·瓊斯等主演的懸疑片《真實故事》對於作品本身我的評價只能說這部電影一般,說到底不是特別的精彩,但打發時間的前提下還是可以看看,至於為什麼我會給出這樣的評價,我簡單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談一下我認為的不足之處,這時一個發生在電影中的真實故事,主要圍繞著講述一名殺人犯和一名記者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影片被定為懸疑片,那麼對於此類影片來說,拋磚引玉一定是少不了的,先給出疑惑然後一步步的抽絲剝繭,當然影片也是這麼做的,可是我們可以發現,影片中的這個疑惑或許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疑惑,這讓一看是觀影的人對於後續情節的發展的期待就降低了很多。
影片本身在整體觀影的感覺也不是那麼的舒暢,大量的回憶片段及謀殺片段,這些讓我想起了有種恐怖叫做血腥恐怖,而這種恐怖雖然最為直觀,但也是最為淺層的一種呈現方式。在《真實故事》這部影片中我彷彿也看到了一絲這樣的手法,說到底它並不是透過影片中的一點一滴、一句話、一個動作來豐富這個疑點,更多的是採用了這種植入式、填鴨式的視覺體驗來營造這所謂的氣氛,老實說並不十分有效,因為感官上的刺激它消退的也非常快。影片中的一些配樂還算流暢,但是它似乎並沒有和影片真正融合在一起,至少給我感覺就像兩者是獨立的。
以上是我對於這部影片個人的一些觀點,為什麼說打發時間可以看看,那是因為雖然我認為其中有些不足,但整體劇情發展還是比較中規中矩、事件的邏輯性還是比較順暢,兩位主角的表演也可圈可點,表情都很到位。
-
4 # 妮娃兒娛樂
殺人犯克里斯蒂安(詹姆斯·弗蘭科 James Franco 飾)一直用紐約時報記者麥克(喬納·希爾 Jonah Hill 飾)的名義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而正當麥克因假新聞被炒魷魚時,克里斯蒂安在墨西哥被捕。為了拯救自己的名聲,麥克決定前往探監,並試圖從這位神秘男子身上挖出真相。 在他窮追不捨的調查之下,揭開了克里斯蒂安真實的一面,包含謀殺、愛情、欺騙、救贖……
回覆列表
電影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意味著不能胡扯,不能為了製造精彩而編造劇情。因此責備這部電影劇情無力,是站在審美的角度摧毀影片敘事的基礎。反諷的是,這部電影所批評的就是“為了吸引人而改造事實”的行為。影片竭盡全力,就是努力讓觀眾的審美意識不再停留主角Mike Finkel的最初階段。如果你fail了這一點,導演肯定不希望你的職業跟任何需要說實話的工作扯上關係。
從這個角度看,這部片子像足了給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教育片。它在教我們:如果你不看重事實,你會被單位開除,並且四處求告無門,即便偶爾找到願意給你二次機會的人,對方仍會對你多加防範,唯恐被你連累。這還只是外界的壓力。除此之外,導演認為,只要你沾了“虛假”這個東西,哪怕你不是在贊同他,只是在描述他,你仍會在過程中因此喪失某些內在的東西。
影片的結尾Mike Finkel被提問:“Longo喪失了自由,你喪失了什麼?”這問題實際上是在問每一個觀眾。導演沒有讓主角給出答案,因為他故意要讓所有人去直面這個問題。片子拍到這個份上,教育性已經擠壓了趣味性。整部片子想要對觀眾說話的痕跡太重,難免把一部分沒做好準備的觀眾擠出了戲。
事實上,影片唯一要探討的東西是“真實”,唯一的懸疑是Longo是不是在撒謊。影片說的是,記者Finkel和囚犯Longo都是愛撒謊的人,但前者為利益而撒謊,內心仍是向上的;後者卻是徹頭徹尾的騙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好玩的部分在於,兩者開始都以為對方和自己一樣,但是Longo很快就發現了Finkel內心很天真,Finkel則到最後才認出Longo的本相。於是因著兩者內心本質的不同,雙方發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一個不再給New York Times寫東西,過著隱居的生活;另一個則四處投稿,享受被人關注的日子。
蘭蘭的角色在這部電影裡非常的符號化,代表的是純粹虛謊和偽飾。但或許是這類角色總是更有戲可說,無形中搶了希爾的戲,影片一失重,二重唱變成了獨角戲。最後受損的還是普遍的觀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