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升偉律師

    鑿壁偷光與鑿壁借光的關係,這個要著重區分偷與借的關係問題。

    從法律角度來看,偷的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借的行為是法律所允許的;偷是違背權利人的意願;借是經權利人同意的;偷是要承擔法律後果的;借是經權利人同意,是合法行為。從文明角度來說,鑿壁偷光是不文明的行為;鑿壁借光從一個借字上來說,要文明些,至少是要經過他人的同意;

    最後,鑿壁偷光(鑿壁借光)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年鑿壁引鄰居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在用來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 2 #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偷和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偷,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對方的財物佔為己有。借,是在徵的對方同意的情況下一種行為。

  • 3 # Yaesiop

    “鑿壁偷光”和“鑿壁借光”這兩個讀法都被人使用過,小學語文課本里採用“鑿壁借光”為題,但本人更喜歡用“鑿壁偷光”這個說法。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西漢時候,匡衡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晚上想看書,又買不起點燈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突然看到牆壁上透過來鄰居家燈光射來的一線亮光,於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藉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典故里對匡衡家境的描寫,連燈油都沒錢買,其貧寒程度可見一斑,但這種種困難並沒有磨滅小匡衡對學習的熱愛。所以,小編覺得,“鑿壁借光”,聽起來語氣平平,就是普通的敘述;而用“偷”這個字,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偷”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但為了能學習,哪怕是“偷”,我也要堅持讀書。這種說法,更好地襯托出匡衡求知慾的強烈,這個典故,也一直以來激勵著後人。

    其次,“偷”給人以生動感和畫面感,讓人讀到這個詞的時候眼前自然浮現出一個小孩拿本書站在牆邊,利用牆逢從隔壁射來的光線辛苦讀書的景象;而如果用“借”,是體會不到這種感覺的。

  • 4 # 社會主義小書童

    鑿壁偷光當然不是借,偷是不用還的,而借就要有借有還。燈光好像沒法還回去,還燈油還差不多。小童一直對這個故事半信半疑,今天就較真分析一下,請列位明公判個是非。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個典故的原文,《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意思是說,這個匡衡自幼勤奮好學,但家裡非常窮,買不起蠟燭。剛巧鄰居家裡比較富裕,整晚都點著蠟燭,但是燭光又照不到匡衡家。然後匡衡就靈機一動,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燭光,每晚就這麼借光讀書。說到這裡,必須質疑一下了。首先是匡衡家裡窮得當當響,而鄰居家就很有錢?這不科學呀,如果鄰居是有錢人,怎麼可能跟匡衡家共用一個屋山頭,共用一堵薄牆(因為被小孩輕易鑿穿,推測很薄)。然後,不管鄰居富有還是貧窮,你在人家牆上鑿一個洞,無論洞大小都容易引起鄰里糾紛吧。人家那邊屋裡是什麼房間,如果是臥室呢?閨房呢?匡衡小童鞋就是明目張膽地偷窺呀!——所以,依小童之見,編故事的可能性極大。

    還有原文的後半段,說縣裡有個大戶人家,是大老粗不識字,但是很有錢。還喜歡附庸風雅買了很多書,就裝文化人。匡衡又是靈機一動,假裝到他家去做僱工,而且不要報酬白乾。有錢的主人就感到很奇怪啦,問他是不是學雷鋒做好事變成常態了?匡衡就實話實說,他就是到人家來蹭書看的。主人聽了非常感動,就把書都借給匡衡看。後來,匡衡成大文學家,還當上了宰相,位極人臣。要是沒有前面那個鑿壁偷光,這一段記載倒是靠譜。匡衡透過真情打動了財主,資助他讀書求學,終成大器。只是這位有錢人沒名沒姓,多少也折損了可信度。要不然就是匡衡發達以後沒有報答人家,或者恩將仇報,所以把這人名字抹了,就誰也不知道了。

    其實,只要看看匡衡發達以後的作風人品,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也就知道他到底適不適合作為勵志偶像來宣傳了。據說,匡衡做宰相時利用職務之便,侵佔良田31萬畝,搞得附近很多流民都被迫背井離鄉,命硬悲慘。而且匡衡這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失敗。有一天,他的兒子酒後殺人,他卻利用職權包庇自己的兒子,讓兒子逍遙法外。到了漢成帝時才東窗事發,匡衡被抄家,貶為庶人,永不錄用。這一波操作,足以證明匡衡這個人本質惡劣。而且他小時候也不會如鑿壁偷光那般窮苦,否則怎麼會忘本,怎麼會縱子行兇?!

    不過,匡衡喜歡投機鑽營,順勢而為,倒是有據可考的。匡衡少年雖然刻苦學習,但是學的並不怎麼樣,也沒有人賞識他。後來道聽途說,知道了在漢朝做官就要掌握六經,而且只要掌握其中一門就可以做官。於是匡衡就玩命琢磨詩經,背得滾瓜爛熟。萬萬沒想到,漢元帝剛好喜歡詩經。然後匡衡找到裡機會跟皇帝探討詩經。這不巧了嘛!就這樣,匡衡官場青雲直上,升官發財並當上了宰相。看見,此人確實是個人才,是一個擅長鑽營的縱橫家。而鑿壁偷光改成借光可能更符合匡衡後來的人設,他正是擅長借光,尤其是借皇帝老兒的大光。

    相比於這個鑿壁偷光,其他一些古人發奮讀書的典故倒比較靠譜,比如頭懸梁錐刺股,比如囊螢映雪,比如生花筆、洗硯池什麼的。近些年,教科書中也較少提到這個成語典故,可能也是考慮到容易引起疑惑,以及匡衡本人成年以後汙點頗多的原因吧。

  • 5 # 貽生

    成語“鑿壁偷光”是正確的,意思指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之,現用此成語意表指人勤奮學習之精神,魯迅雜文中就曾引用過“鑿壁偷光”這個成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坦克世界裡日系的重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