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七35341

    謝邀!我家女兒女婿都是中學老師,回家沒什麼空閒時間。每天七點出門六點到家。一個星期在學校值班兩三晚。初中生都住校,沒有幾個老師看管搞不成!何況還要上晚自習。所以我覺得他們能把學生教好就不錯了!再搞什麼科研?那好像沒時間也沒有精力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是我的看法。

    六六老翁。

  • 2 # 夢語連篇

    這個問題也帶給我思考,我們的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能不能搞科研。接著,是針對這個問題的探討與學習。經過百度君的指導,有幾點建議供朋友參考。

    一是,我們守望教育,要努力思考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有些老師認為教育科研是大學教授、教育科研專職人員的事,一線的中小學教師只要把課上好,抓好成績就行了,根本沒必要進行教育,其實這種看法不利於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和專業成長,也不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育研究就是在行走中自我提升的關鍵,是教師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也是解決教育問題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教育發展內涵的有效保證。 

    二是要思考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生涯的中心任務和工作。從字面意思理解“教書育人”包含了教書和育人兩項任務,教書兩個字包含了很多的意義,不僅要關注到教書這個形式,更要關注教書的結果,即學生透過教師的教能達到什麼樣的學習效果,如果不去研究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情,僅僅靠“一張嘴走遍天下”的課堂形式已脫離了當下的教情和學情,自然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形式,所以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有了其存在的現實基礎和必要性。同時,育人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高科技、人工智慧等日新月異,孩子所面對的社會環境也具有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育人的手段、方法及舉措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必然要求當今的教師能夠快速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和形勢,在育人上進行研究,避免育人的假大空現象,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以更好的環境來促進教學工作。

    三是要思考教師要成長,必然與教育科研有著直接的關聯性。每位教師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其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會因學習先進而同質化,因此,從教師成長的角度分析必然要進行教育科研。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曾經深刻的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而教學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先導,因為只有具備了反思的意識,才能在不斷反思中改進教育教學,但是現實的教育如果僅僅具有反思的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的基礎上,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研究,樹立問題即課題意識,以問題帶動課題研究,以研究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透過研究解決也是教師不斷成長過程中的有效載體,教師只有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透過不斷的反思與研究, 尋找教育教學最佳的契合點,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同時,研究的過程,必然要求教師要懂得研究的方法、路徑,並對該問題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梳理,找出自己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從而找到課題研究的創新點,並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方法。

    第四,要思考教育研究能夠促進教師不斷讀書與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有效的結合,包括個人素養與教育藝術的結合,教育經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教育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做好了結合的文章,教師就能在研究中不斷成長,在研究中不斷進步,從而成長為名師。

    五是要思考教育研究是教師的必備素養,也是教師成長的有效的載體和手段,更是教師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因此,當前中小學教師要克服純功利的影響,將研究作為教師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之路,以研究促成長,以研究帶動教育教學的不斷進步,以研究解決好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為人才培養樹立教師的專業自信,為孩子成長打下師資基礎,為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創設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六是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搞好科研工作,即是情懷,也是成長,最後還可以收穫成功,成就。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不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情況下,大膽嘗試一下又如何?

  • 3 # 素面布衣

    我覺得義務教育學段,什麼情況下才是真正的搞科研呢?如果沒有那麼多要上交的文字材料,沒有那麼多要檢查的東西,老師是因為喜歡、愛好、有興趣主動搞科研,平時積累材料,等到一定程度,真的可以撰寫論文,發表文章,把自己教育教學體會寫出來,互相溝通參考,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而現實是什麼情況呢?老師平時窮於應付各種檢查,各種文字資料,很難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寫論文。有的學校每週一次檢查老師作業批改情況,備課情況,學生糾錯本檢查情況,班主任每週一次上交班主任工作手冊;全體老師每月一次上交聽課記錄,政治學習筆記。就像數學老師,只批改作業還不行,還要批新課程同步探究、學生糾錯本。中層領導檢查,連作業全批對號、叉號都不行,要指出錯在哪裡。然後所有檢查專案都要給老師分為A、B、C、D四個檔次,檢查結果全年級每位老師人手一份。

    這麼多要檢查的東西,老師幾乎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搞科研。但若是評職稱,還要發表論文,所以,很多老師只好找人代筆。發表論文也不是因為質量好,幾乎所有的論文,都要花錢才能發表,說是要版面費。

    我覺得寫東西不難,我要好的同事,寫論文時大部分都要找我幫著修改。倒不是找我代筆,因為數學論文還比較好寫,一個專題,多找一些型別題,給出思想方法,然後一篇論文就出來了。我也就是給潤色潤色。再說,發表論文真的也不太看你的質量,有一次我們看到一位老師的省級一等獎論文,錯字什麼的就有20多處。

    都是職稱惹的禍,但還不能不評職稱,因為職稱和工資掛鉤。不說這麼多了。我的意思是,在各種各樣的務虛干擾下,老師很難有時間和精力搞科研、寫論文。

    何時能夠不被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情干擾,何時老師就能靜下心來教學、搞科研了。

  • 4 # 佩玉的爸爸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這樣的新聞,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輔導孩子學習的家長順利拿到了教師資格證,其實這是一個心態的問題,有的人說家庭的家務勞動不可能超過學校的教育學習。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判斷。

    所以說,教師可以做到做好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能搞好教科研方面的內容,只不過現在有一個非常悲催的問題,時間不夠用,我們必須向24小時奪取更多的學習時間,想必犧牲的就是家庭,犧牲的就是健康,這才是最悲催的一個狀態。

    所以說,老師在搞好教育教學,做好學生學習工作,又要搞好教科研的時候,想必必須犧牲的就是,自己的休息時間。

    工作接近30年之後,很快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好多的事情本身是因為時間不足而造成的,年輕的時候覺得無所事事,不願讀書,不願學習,只覺得朋友和娛樂更為重要,等到想讀書想學習的時候就會發現,時間才是最缺乏的東西,沒有人可以繞過這一個。

    當然,更復雜的問題還是在於沒有成系統的學習指導沒有可執行的目標去尋求,這才造成了教科研對於老師是多麼的困難。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就是,老師搞了教科研之後,有沒有機會出人頭地?在沒有利益和榮譽刺激的前提下,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到最後呢?

  • 5 # 大厚真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讓我先給大家分享一個例項:我的一個同事寫了一篇論文《腳踏車流和洗衣大隊》,發表在省級教育刊物上,接著被其他六個省級教育刊物轉載,無疑是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可我們只看題目,一頭霧水,這是什麼高深內容啊?你一看內容就明白了,寫的是學生寫一篇半命題作文《我學會了……》時大部分學生寫的不是學會了騎腳踏車,就是學會了洗衣服。這篇論文的意義何在?就是發現了學生寫作時選材範圍太狹窄。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一是學生生活圈子小,活動內容單調;二是大部分學生仿寫範文。我們現在關注的主要是這篇論文是怎麼行成的?這個老師在閱小升初的試卷時是專閱作文的老師之一,他在閱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順手作了統計,之後稍作思考,就寫成了這篇學術論文。

    我給大家說這個論文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實際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是在搞教育科研,只是大部分老師沒有或缺少思考的習慣和結題的意識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題目和題目陳述內容看,題主把教書育人和教育科研並列起來,像“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這是不對的。實際上教育科研的過程如果分提出問題、實施研究、分析結題的話,重頭戲恰恰是前兩個內容,正是教書育人的過程。這麼說,題目中的“科研”只是指撰寫結題報告(學術論文)了。

    我們往往一提到“科研”,就想到科學院、科學家,院校科研……實際我們中小學教師無時不刻地在搞科研,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在研究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大家不同的是,我們研究的是不同的子課題或子課題的子課題。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有的老師帶著實驗班或就在實驗學校教書,也不知道他整天在搞實驗,實驗班或實驗學校,肯定有對應的對比班或對比學校,這是相關教研部門在搞某種教學實驗,這個實驗報告肯定有人寫,但我們每個老師都是實驗的參與者。實驗是科研手法之一。新課改中提到的“問題是課題,教室是實驗室,老師是研究者”這幾個理念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正是這最後的總結環節我們沒精力完成,如果完成,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我說不是這個理。“磨刀不誤砍柴功”。我提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大多數有科研成果的老師教書育人的工作沒做好呢?不是吧!我實話實說,我寫的論文獲得過省級科研成果一等獎,是寫的;同時我也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獎,是評的。可見二者不衝突吧。我還可以告訴大家,我寫論文並沒有費多大勁,我寫的論文如果讓老師們一讀,同樣得出的結論是“沒啥嗎”。真的沒啥,我也是一線老師,就是把自己作的工作分析了一下,思考了一下而已。

  • 6 # 悠然雪兒飄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並且可以和教學教育工作相互促進。

    現在很多教師在網上詆譭教師職稱評審,認為條條框框太多,分散工作精力,很多在一線的教師根本沒有時間去做課題研究,或者沒有必要做教育科研工作。

    教師工作,每天很繁忙,尤其還要和各種學生,同事,領導,家長打交道,感覺很累,有些人總拿這些說事,認為哪有時間做科研工作。

    教師每天要進行的工作,是一個需要耗費智力和體力的事情,由一個教學新手到優秀教師,要經歷很多挫折,不斷反思總結,逐漸積累經驗才能成長起來。有的教師經歷這個過程時間三五年,或者十來年,有的則用一輩子也未必能成為優秀的一類教師。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是否善於研究、反思、總結。有的教師及時捕捉工作中的新問題,琢磨解決策略,由實踐到理論,寫成文章,或者提煉成科研課題,由量變到質變,很快脫穎而出,逐漸成為專家型教師。四川有個鍾傑老師,在不同的學校做班主任,特別善於帶班,將遇到的問題分門別類整理,將處理的途徑和策略歸納整理,出了二十多關於如何做好班主任的書。後來深圳有學校對她伸出橄欖枝。山東泰安有個孫明霞老師,教副科初中生物,將作文、美術、生物相結合,學生的生物作業簡直就是藝術品。她將課堂教學及時反思,寫出的科研論文太多了,專著也出個好些本,個人順利評上正高階教師,現在四處受邀講學。

    教師的工作,瑣碎繁雜,要面對的難題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提升效率。如果將這些要面對的很多難題進行研究,那就是科研工作。比如小學生的愛告狀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講話問題,比如課堂的組織教學難問題,比如作業拖拉問題,比如教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比如師生之間的距離問題等等,太多的難題需要教師應對。如果教師能選工作中這些小問題系統研究,找出科學解決問題的規律,那對提升工作效率和個人專業水平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同樣從起步開始,是否做有心人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是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區別的公開秘密。

  • 7 # Ly12345678901234567

    就這個問題說幾句。一是必須搞,教育科研促教師成長,二是落實在教育教學中,將遇見的問題變課題,三是靜心搞,別太急,四是多閱讀並思考相關文獻,自我啟發。五是適度形成文字材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的四阿哥與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麼兩人關係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