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去理它作甚

    謝邀。改掉自私的毛病,我想是不可能的,即使聖人也做不到。這個問題應該問“怎麼才能改善自私的毛病?”只要是生命都自私,因生存的需要,誰敢不自私,所以說只有相對的無私。因生存需要(精神的、物質的)而無私,那個“需要”也是自私,自私有個體的、有家族的、有群體的、有民族的、有國家的、有世界的......。利一個群體,對這個群體來說是無私的,而對另外一個群體來說卻是自私的,所以說只有狹義的無私,且這個無私是有目的的,或求心安信念或更融於群體生活,所以說這個“狹義的無私”仍是自私。所以說,悟空你這個問題好無聊。

  • 2 # 永恆的對話

    第一,換位思考。

    做任何事,別光考慮自己的需求與感受,要多想想別人會怎麼想,會怎麼看。

    第二,學會敬畏。人在做天在看。過於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的人,甚至損人利己的人,往往是上帝厭惡的人。

    第三,謙卑相隨。地球就像一粒沙子一樣,在宇宙裡,即便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也不過是一粒塵埃。而人世間,每個人都是渺小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彼此相愛,才能感受溫暖。彼此相助,才能共克時艱。

    第五,懂得感恩。任何人對你的好,都不是你生來就應該得到的。你的感恩會盡可能的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與可愛。

    第六,開闊視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一時得失,不足為懷。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第七,少喝雞湯。諸如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精緻利己主義,在商言商的市場法則,及時行樂等等的雞湯文充斥網上,切莫受這些東西的洗腦。

    第八,利他等效。所謂利他等效是相對的,定性的,而非絕對的,定量的。我們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麼,就盡其所能做到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如果這個也很難做到,那麼,就在考慮自己利益得失的時候,也考慮一下別人。

  • 3 # 農人悅讀

    首先想到自己是人之常情,樓主把這個問題擴大化了。

    人,與世間獨立,首先要自己照顧好自己,所以,首先想到自己沒有錯。

    樓主需要做的就是多培養寫考慮問題的視角,多些共情能力。

    同樣一個問題不但從自己的角度考慮,還可以試著從不用的人的角度也想一想,這樣就能更好的理解其他人的感受,也能讓自己看問題更加客觀全面一些。

  • 4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能意識到這一點,已經是個非常大的進步啦!很難得。

    多少自私的人,都認識不到自己做的不對,一直在我行我素,對其他人不理不問。

    那麼,可以建議你以後做事時,當想到怎麼做以後,彆著急去做,再想一次,這事情涉及到誰,你將要實施的做法考慮到了誰,遺忘了誰,影響了誰……

    每次都這樣多問問自己,相信你會慢慢調整的。

    要克服先天的性格特點,不容易。

    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加校招,寫簡歷的時候由於缺少實習/專案經驗,越寫越虛,怎麼辦?影響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