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大侃裝修

    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 2 # 美美好滋味

    取回的中藥應該先放入乾淨的容器中,用涼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 將浸泡好的中藥連同泡中藥的水一起倒入砂鍋內,小火煎熬。砂鍋最忌一開始就大火,因為受熱不均勻,很容易裂開的。 第一遍煎藥,煎開之後還要小火煎熬10到15分鐘,然後將煎好的藥水倒出來,藥渣留在砂鍋內。用涼開水或者溫水繼續浸泡剛剛煎過的藥渣,這次的水不要太多,剛剛沒過藥渣即可,然後小火煎熬至水開後五分鐘。第二次倒出,留藥渣在砂鍋內。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與第二次相同,只不過這次倒出的藥液的顏色會明顯的減弱。第三次煎熬之後,濾出的藥渣基本就沒什麼藥性了,可以倒掉了。將3次煎熬的藥液混合在一起,然後分為兩份,分早晚兩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時候應該加熱一下。喝中藥有時候是需要忌口的,當然不同的中藥要求不一樣,在喝中藥之前,不妨諮詢醫生,要遵醫囑,效果才會好

  • 3 # 黃子乙

      首先,熬藥器具以砂罐或瓷罐為佳,切忌用鐵、銅等金屬器具,因為大多數藥材與金屬接觸後,會發生化學變化,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熬藥前要先用清水將藥材浸泡30分鐘,使其軟化,然後再加熱熬,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熬,否則藥物裡的蛋白質很快就會凝固,影響中藥內有效成分的煎出。  至於應該加多少水,要根據用藥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過藥物少許即可,使每劑每次煎成的藥液在150毫升左右,為兒童煎取的藥量要少,而對熱性病者,煎取的藥液要適當多些。  熬時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開後就要用小火了,同時應注意加蓋熬煮,以防止藥物中揮發性成分逸出。  熬煮中藥的時間也因藥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藥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後15分鐘即可;味厚滋養的補益藥,煎煮的時間宜長,煮沸後要再用文火熬1小時左右,以使藥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於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經慢火久煎後,可以減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時間也要稍長一些。  藥熬好後要趁熱將藥汁濾出,每劑藥一般只煎兩次。  還有,要記得金石介殼類中藥需先煎,如龍骨、石膏、牡蠣、磁石、龜板、鱉甲等,宜先煎半小時左右。而另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如薄荷、藿香和鉤藤等卻要後下。易於沉底焦化和糊化、難以過濾的藥物,如赤石脂、青黛,可用紗布將藥包好或裝入紗布袋內,再放入鍋內煎煮。  凡貴重、數量少和揮發性強的藥物,如珍珠和三七不需煎煮,只要將藥物研成細末,再用煎好的藥液沖服即可,而對人參、鹿茸等,為了減少損失,加熱煎煮。有些膠、糖類藥物(如阿膠和飴糖)溶解後粘度較大、泡沫多,煎時會結底焦化,並影響其他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應該將這類藥物溶於已煎好的藥液中。  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藥物,如肉桂末,**是將其製作成片,放入有蓋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後服用。

  • 4 # 阿峰哥哥33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於浸出。浸泡時間一般為30分鐘。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辨別蜂蜜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