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腎醫劉美榮

    你好,熬夜後,我們常常會感覺到頗為疲累,其實我們自己也能感受到這樣的變化——如果折騰了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會疲勞、精神不振、心煩意亂、記憶力無法集中,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時間作息紊亂的人自身身體調適會變差,也是醫學上常說的生物鐘紊亂了,比如心臟之類的器官,不會因為白天休息了,晚上就可以放肆“消耗”了,若長期“黑白顛倒”,就要小心心臟出問題。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課題就是“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而這個“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而他們透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1、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就會匍匐而來。

    2、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3、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 2 # 醫露

    《奇葩說》

    要不要熬夜:熬夜傷身不一定,但熬夜快樂很一定!——野紅梅

    熬夜的時候,你快樂嗎?但是快樂之後是後悔。比如說第二天精力不濟、眼下的黑眼圈、眼角的幹紋.....

    其實,熬夜最傷害的器官是肝臟。中醫理論中,在晚上的11點至凌晨一點,是肝臟的排毒時間,如果不睡的話,就會影響肝臟的排毒以及其他功能。比如肝的疏洩功能、藏血功能。肝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液為淚。能調暢情志,維持津血執行,促進脾胃運化,調節生殖功能......

    長期熬夜會出現乾眼症,黃褐斑等等疾病,為了健康,還是別熬夜了。

  • 3 # 易言易行15653397446

    我想“熬夜”這個問題可能涉及到的人不在少數。如今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相應的時間就感覺越來越不夠用,“只爭朝夕”便成了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當然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動接受的。

    我個人是從事易學研究和命理研究的。醫、易不分家,陰陽和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大理論基礎,也是一大貢獻,從辯證的角度客觀分析、指明瞭事物的本質。說到“熬夜”,我們也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論證一下。

    陰陽,即指世間萬物皆有正反兩面;五行,即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相生指相互依存,相剋指相互制約。萬事萬物皆遵循此規律,陰陽互補,此消彼長,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才能達到平衡和諧的狀態,宇宙、自然、包括人體,莫不如此,自然和諧了,就沒有自然災害,人體和諧了,當然傷病就減少了。

    陰陽方面,我們熟知的,比如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陽,即為向上的、舒展的、開放的、活動的等等,陰,為聚斂的、靜止的等等。由此來看,白天還是更適宜人的各項活動的,夜晚則更適合休息靜養。

    五行方面,萬物相生相剋,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制約,此消則彼長,這是一種客觀規律的存在。從自然界的角度來說,春天木旺,表象為草木發芽,萬物萌動;夏天火旺,表象為烈日炎炎,酷熱當空;秋天金旺,表象為西風肅殺,草木凋零,這是因為金氣旺則木氣弱;冬天水旺,表象為朔風凜冽,冰封雪蓋,這是因為水氣旺則火氣弱。

    自古醫、易不分,多有相通,中醫和命理都是陰陽和五行學說的集大成者,只是方式和角度不同而已,醫者,解身體之疾,易者,解人生之惑也。

    今天來說熬夜,既然說是“熬”,從字面看就不是什麼好事情,“熬”,即忍受、苦撐。之所以是“熬”,就是說到了該休息的時候得不到休息,因此,熬夜很顯然就是違背了人體的自然規律,打破了人體這個小宇宙的平衡,失衡就必然會導致人體的生物鐘紊亂,為疾病埋下隱患。

    中醫學角度來講,人體的五臟六腑,氣血的執行按照一定的時間迴圈,從而連成一個大的迴圈通道。從亥時(21時)開始到寅時(5時)結束,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即這時人所處的大環境也是陰性,陰主靜,因此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有利於細胞的推陳出新,才能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

    我們人體每個時辰都有不同的經脈在值班主事,亥時(21時--23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即為重新孕育生命的意思。三焦經具有理氣、疏通水道的功能,而“亥”字的五行即為水。亥時睡眠,給三焦經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則人體百脈可得到最好的休養生息的作用。

    我想很多人在熬夜時還有一種經歷,就是每到大約亥時這個時段,首先是感到疲倦,哈欠連天,想要休息。但當熬過這個階段,反而會感到比較精神,勁頭兒又比較足了。其實這可不是什麼好的現象,從某種(不方便說)角度來講,實際上我們是把後天的精力預支到今天來用了,這已經是一種透支了,透支的是我們後天的“精力”。因此如果不是出於特殊原因或者工作需要,還是希望大家不要輕易熬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像M87這樣的大黑洞需要多大質量的恆星才能塌縮而成?